规培生的故事:怎样渡过规培生涯
查看病例

规培是一名医学生不得不经历的教育历程,也是一名医学生从学生到住院医生的角色过渡。在这近十年的培训中,规培饱受争议,但在这不得不经历的过程里,我们又该如何有所收获?回顾过去规培里遇见的形形色色的学员,有些故事想要分享给大家:
1.找不到的小y
小y是一名单位委托规培的学员。在入职的第一年,单位将他送到上级医院培训。小y在大家眼中,是一名非常神秘的学员。在3年的规培生涯里,他就像一名隐形人,很少出现在医生办公室。如果同时在一组的规培生很多,且考勤不够严格时,他就悄悄的给自己放假,只有值班时才会默默的出现。如果实在不得已必须到岗,他也更多是在值班室的床上或者其他什么房间。所以三年下来,见过他而且认识他的人很少。没人知道那个值班时默默出现在角落里一声不吭的他是谁。正所谓只要胆子大,天天寒暑假。三年的规培也许只是他人生里一场漫长的假期。
结局:规培三年却没有通过执业医师考试,又默默的消失在人海里。
2.学无所获的小d
小d也是单位委培,但不同的是,在不得不参加规培前,小d已经工作了四五年了。也许正是小d曾经工作的经历,让小d在规培过程中始终找不对自己的身位。小d不是很能接受从独当一面的医生到拿着微薄规培工资且忙碌的规培生的转变。在小d眼中,规培仅仅是为了那个结业证。在小d看来,在培期间工资不够丰盛,结业后还是要回到原单位的前景,很难让他对规培的学习工作有什么好感。这三年来,小d整顿职场,拒绝加班;能得浮生半日闲,就绝不多在办公室里一分钟;能甩手给别人,就绝不会主动去干。
结局:小d虽然顺利结业,但三年下来,却空荡荡的。虽然所在医院开展了很多新技术新理念,但小d的时间宛如停滞了3年,依旧是3年前在自身医院的理念和见解。
3.怨气冲天的小w
小w是一名并轨研究生。虽然他的导师没有科研课题,但在很多社会规培和单位委培的学员看来,研究生的身份意味着光明的前景,意味着大城市好的就业机会,是多么的让人羡慕。如果这个学历可以用物质交换,他们会毫不犹豫。但小w越是规培的久,越是怨气冲天。他不理解为何他只有微薄的研究生补贴和基地补贴,而社会规培单位委培却有几千的工资。小w越想越失衡,最终他选择了“给多少钱,出多少力”的消极模式,在骂骂咧咧和消极工作下渡过了3年。
结局:虽然顺利毕业拿到四证,但除了在导师的科室外,几乎没学到什么东西。三年青春付之东流,悔之晚矣。
4.积极阳光的小z和小p
小z也是一名并轨研究生,导师同样没有科研项目。小z非常的积极。虽然家境不富裕,但小z从不把物质看的很重。小z知道,以后有的是挣钱的机会。小z非常充分的利用基地所能提供的一切学习。导师没有科研,但其他专业的同学有,就主动下班后去实验室给其他同学当助手、学实验。没有人给自己安排课题和论文,就自己给自己安排课题和论文任务。平时临床中,也非常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无论何时,他都从无怨言,仿佛有用不完的精力。他去到哪里,都能很快上手,成为带教的得力助手,深的各个科室的喜欢。
结局:研究生阶段就发了一篇高分sci,毕业后不出意料的顺利的考取了博士。
小p是一名社会规培学员。3年前考研失利,又向往接触更先进技术理念的他,不得不辗转规培。不同于其他学员的自我放假,小p一直都很认真。每到一个科室,小p下班后都非常积极的学习这个科室的知识。平时工作中,他也很少像其他人那样躲在值班室、粘在板凳上,而是非常积极的跟随上级医生处理临床工作。由于小p自身的努力,他总能在同伴中脱颖而出,以可靠和专业而深受各个科室的喜欢。
结局:得益于扎实的理论基础,小p第三年顺利考取了研究生。加之个人勤奋,科研成绩优秀,又顺利读博。
感悟:规培是每个医学生不得不经历的阶段。规培是学员突然从学生一跃成为住院医师的身份转变。在转变中,不免会迷茫、彷徨,甚至消极退缩。但三年青春白白浪费岂不可惜?规培三年大家又该做些什么呢?
首先,快速掌握基地临床工作流程,培养良好的临床习惯。一个良好的临床习惯,能让人获益终身。
其次,要勤快,同时多感悟,多回顾,不懂之处多问、勤想,学习专业知识,打好理论基础。
然后,重视每个阶段的考试,不要挂科。
最后,如有余力,搞好科研,争取深造。
最后编辑于 2023-09-21 · 浏览 7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