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叶平教授:《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更新,11条要点必须熟读背诵!

发布于 2023-09-14 · 浏览 1909 · IP 浙江浙江
这个帖子发布于 1 年零 238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按:

推荐:社会民众学习《叶平教授:《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更新,11条要点必须熟读背诵!》这篇文章。

理由:

1,本人编辑《生老病死四步曲》之二【1】,就是针对老龄化群体基本特征为主题构思,第2 条:“老”--癌症,心血管病是基础疾病

怎样延缓心脑血管疾病的进展,其中重要一条,就是延缓血管老化程度。关键点,维特低水平血脂。

这文章有一条:“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ASCVD的致病性危险因素。(注:ASCVD--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LDL-C为<2.6 mmol/L--中国人ASCVD一级风险人群理想水平

LDL-C为<3.4 mmol/L--中国人ASCVD一级风险人群合适水平


2,本人研究了自身颈动脉斑块20多年发展状态,与应用他汀类药物的品种,医药成本【2】,比较,目前应用集采降脂药(药费成本每天几分钱),与前期应用进口辛伐他汀(舒降之)比较 ,成本仅为原研辛伐他汀(舒降之)7.70%-9.90%

(阿托伐他汀(仿制品),取代辛伐他汀(舒降之),降脂水平处同一水平(2.0左右),达理想水平,后续多次调整,目标,是选用药物相互作用较低,降脂水平较好,医药成本较低的他汀类药。(原件存f盘【5】)


3,根据“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等级,结合自身状况,取消了前期应用的阿斯匹林(抗凝)治疗。


4,取中等剂量他汀类药,(中国人种群体,适合中等剂量)。文献上高剂量,是针对 外国人种。


5,后续调研,根据自身的状况((ASCVD)低风险等级维持(LDL-C)水平处2.0左右,降低医药成本,是研究主题。

因为,一味追求低血脂水平,寻求多种药物治疗,反而达不到预期效果,增加药物相互作用和医药成本,得不偿失。


2023-09-14,5:30,整理完笔,辛老师



文献:

【1】《生,老,病,死》四步曲之二,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48560525


【2】调整降脂方案第一阶段结果报告及后续网友对话

调整降脂方案第一阶段结果报告及后续网友对话


【3】调整降脂方案第二阶段结果报告分析(终稿)

调整降脂方案第二阶段结果报告分析(终稿)


【4】第三期降脂方案报告,

第三期降脂方案报告,


【5】F:根目录\颈动脉斑块--降脂调研


【6】叶平教授:《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更新,11条要点必须熟读背诵!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48766971


提要目录

【一】、心血管疾病仍是我国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


【二】、四大亮点,助力从儿童到老年的全生命周期血脂管理】


1.中国ASCVD一级预防低危人群理想水平LDL-C为<2.6 mmol/L


2.指南推荐的血脂检测指标及频率


3.三层面细化风险分层


4.LDL-C仍是首要靶点,HDL-C、TG等指标也列入管理规范


5.新版指南对LDL-C管理趋于更严格,极/超高危50%的降幅成为必要条件


【三】、降脂达标的策略】



1.生活方式干预是一切降脂治疗的基础


2.当生活方式干预不能达到降脂目标时,应考虑加用降脂药物


3.首选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不建议使用高强度大剂量他汀类药物


4.日常监测,长期坚持,才能有最佳临床获益


5.高TG为LDL-C达标后ASCVD高危患者的血脂管理指标


6.他汀类药物联合应用是降脂治疗基本趋势和重要策略


【总结】


叶平教授:《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更新,11条要点必须熟读背诵!

收录始于: 2023-09-14,早上,4:30辛老师





叶平教授:《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更新,11条要点必须熟读背诵!

收录于: 2023-09-14,早上,4:30辛老师

目录

【一】、心血管疾病仍是我国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

【二】、四大亮点,助力从儿童到老年的全生命周期血脂管理

1.中国ASCVD一级预防低危人群理想水平LDL-C为<2.6 mmol/L

2.指南推荐的血脂检测指标及频率

3.三层面细化风险分层

4.LDL-C仍是首要靶点,HDL-C、TG等指标也列入管理规范

5.新版指南对LDL-C管理趋于更严格,极/超高危50%的降幅成为必要条件

【三】、降脂达标的策略】

1.生活方式干预是一切降脂治疗的基础

2.当生活方式干预不能达到降脂目标时,应考虑加用降脂药物

3.首选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不建议使用高强度大剂量他汀类药物

4.日常监测,长期坚持,才能有最佳临床获益

5.高TG为LDL-C达标后ASCVD高危患者的血脂管理指标

6.他汀类药物联合应用是降脂治疗基本趋势和重要策略

【总结】




叶平教授:《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更新,11条要点必须熟读背诵!

原创 王申冲 康迅网 2023-09-13 17:24 发表于北京


2023年9月7—10日,第34届长城心脏病学大会暨亚洲心脏大会2023(GW-ICC 2023)在北京隆重举办。来自国内外的众多顶尖心血管专家、学者相聚北京,围绕“高质量发展、全病程关爱”的会议主题建言献策。

会上,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叶平教授作了《2023年中国血脂管理指南更新要点解读》(后台联系小助手,获取指南原文)学术分享,康迅网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一】、心血管疾病仍是我国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

以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为主的心血管病(CVD,如缺血性心脏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等)是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的首位原因,占死因构成的40%以上。2019年,CVD导致的死亡在农村和城市死亡原因中占比分别为46.74%和44.26%。

近年来,我国居民血脂水平明显升高,血脂异常患病率明显增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ASCVD的致病性危险因素。面对我国ASCVD疾病负担不断上升的趋势,血脂管理刻不容缓。

2018年全国调查数据显示,我国>18岁成人血清总胆固醇(TC)平均为4.8 mmol/L,LDL-C为2.9 mmol/L,甘油三酯(TG)为1.7 mmol/L,与2002、2010、2015年进行的全国性调查获得的数据相比,各项血脂成分的平均水平均明显升高。

同时,>18岁成人血脂异常总患病率为35.6%,与2015年全国调查的血脂异常患病率相比依然有所上升,其中高TC血症(TC≥6.2 mmol/L)患病率的增加最为明显。与2015年的数据相比,2018年高TC血症年龄标化患病率增高近1倍(从4.9%增至8.2%)。高LDL-C血症患病率也持续上升,2018年>18岁成人LDL-C>4.1 mmol/L的比例为8.0%,而2010年和2015年18岁成人LDL-C>4.1 mmol/L的比例分别为5.6%和7.2%。

对于ASCVD高危人群和ASCVD患者,防治重点应为提高降脂治疗率和LDL-C达标率。在一级预防的ASCVD高危人群中,降脂药物的治疗率仅为5.5%;在已患ASCVD人群中,治疗率为14.5%,LDL-C达标率仅为6.8%。

在全国246家医院的104 51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住院患者中,采用《超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血脂管理中国专家共识》的标准进行分析显示,75.1%患者为超高危患者,入院时LDL-C达标率(LDL-C<1.4 mmol/L)仅为6.6%。最新一项纳入9944例包括慢性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和周围血管疾病在内的ASCVD患者随访研究提示,中国ASCVD患者中26%为超高危患者,LDL-C达标率仅为13%。


【二、四大亮点,助力从儿童到老年的全生命周期血脂管理】

2016年在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局的支持下,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组织多学科专家制订了《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2023年,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联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内分泌学分会、糖尿病学分会、检验医学分会及中国卒中学会,由多学科专家组成联合专家委员会,对指南进行更新,旨在指导临床实践,全面提升我国血脂管理水平,推进ASCVD防治

由于人群血脂合适水平随ASCVD危险分层的级别不同而异,在没有危险因素的人群中,所谓“正常”的LDL-C水平对ASCVD超(极)高危患者而言则属明显升高。因此,指南修订专家委员会经认真讨论后,决定将“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修改为“血脂管理指南”。新版指南覆盖从儿童到老年全生命周期的血脂管理。


指南更新亮点


1.更具中国特色

增加更新的中国人群流行病学数据,基于中国人群长期队列研究数据建立中国成人ASCVD风险评估流程等,体现中国血脂管理特色。

2.更精细化管理

ASCVD总体风险评估按照是否患有ASCVD分为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在已患有ASCVD二级预防人群中进一步精细化分为超高危和极高危人群。

3.联合治疗是趋势

强调降脂药物联合应用是血脂异常治疗策略的基本趋势。联合用药,可进一步降低ASCVD风险,减少降脂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4.覆盖人群更全面

首次覆盖从儿童到老年不同年龄阶段,包括妊娠等特殊生理状态的全生命周期的血脂管理。

1.中国ASCVD一级预防低危人群理想

水平LDL-C为<2.6 mmol/L

对于不同ASCVD风险人群,LDL-C的合适水平和升高的判断标准不同,启动降脂药物治疗的LDL-C水平和LDL-C的治疗目标也有所不同。鉴于中国≥18岁成人大部分为ASCVD低危人群,表1列出了适用于ASCVD低危人群的主要血脂指标的参考标准。与2016版指南相比,新增了脂蛋白(a)[Lp(a)]参考标准。

img

注:ASCVD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TC为总胆固醇;LDL-C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G为甘油三酯;Lp(a)为脂蛋白(a)。*为参考标准仅针对ASCVD一级预防低危人群。表中所列数值是干预前空腹12 h测定的血脂水平。-为无。Lp(a)单位为mg/L,余均为mmol/L

LDL-C的参考水平仅适用于ASCVD总体风险为低危的人群

常规血脂检测项目包括TC、TG、LDL-C和HDL-C,而Lp(a)等新兴检测指标也逐步获得临床认可。

(1)TC指血液中各脂蛋白所含胆固醇的总和。

(2)TG除受遗传因素影响外,后天因素也会明显影响,并与种族、年龄、性别以及生活习惯(如饮食、运动等)有关。

(3)LDL-C基本能反映血液低密度脂蛋白(LDL)颗粒水平。

(4)HDL-C可间接了解血液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

(5)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指血液中除HDL外其他脂蛋白所含胆固醇的总和,包括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的脂蛋白、中间密度脂蛋白和Lp(a)中的胆固醇。

(6)Lp(a)通常以300 mg/L为切点。Lp(a)升高是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外周血管疾病、冠状动脉钙化及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等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7)血清载脂蛋白B主要反映LDL颗粒水平,与血清LDL-C水平呈明显正相关,两者的临床意义相似。

(8)血清载脂蛋白A1可以反映HDL颗粒水平,与HDL-C呈明显正相关,其临床意义也大体相似。

(9)小而密LDL被认为是LDL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主要亚型,测定小而密LDL-C有助于ASCVD风险评估及相关疾病严重程度的判断。


2.指南推荐的血脂检测指标及频率

早期检出血脂异常并监测血脂水平变化是评估ASCVD风险并有效实施ASCVD防治措施的重要基础。

(1)<40岁成年人每2~5年进行1次血脂检测(包括TC、LDL-C、HDL-C和TG),≥40岁成年人每年至少应进行1次。

(2)ASCVD高危人群(参见ASCVD风险评估部分)应根据个体化防治的需求进行血脂检测。

(3)在上述人群接受的血脂检测中,应至少包括1次Lp(a)的检测。

(4)血脂检测应列入小学、初中和高中体检的常规项目。

(5)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先证者的一级和二级亲属均应进行血脂筛查,增加FH的早期检出率。


3.三层面细化风险分层

(1)按是否患有ASCVD分为二级预防和一级预防两类情况。

(2)在已患有ASCVD的二级预防人群中进一步划分出超(极)高危的危险分层。

(3)在尚无ASCVD的一级预防人群中,增加慢性肾脏病(CKD)3~4期作为直接列为高危的三种情况之一。详见图1。


img

注:ASCVD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CS为急性冠脉综合征;LDL-C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ABG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PCI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C为总胆固醇;CKD为慢性肾脏病;HDL-C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BMI为体重指数。1 mmHg=0.133 kPa。危险因素的水平均为干预前水平。*为危险因素包括吸烟、低HDL-C、年龄≥45/55岁(男性/女性)

图1  中国成人ASCVD总体发病风险评估流程图

4.LDL-C仍是首要靶点,HDL-C、TG

等指标也列入管理规范

在绝大多数降脂干预研究中,均采用LDL-C作为观察降脂效果与ASCVD风险下降关系的指标,荟萃分析显示LDL-C每降低1 mmol/L,ASCVD事件降低20%~23%。因此,绝大多数国家或地区的血脂管理指南均推荐LDL-C作为降脂治疗的首要目标。

同时,新版指南新增了HDL-C、载脂蛋白B、TG、Lp(a)作为其他降脂干预或管理指标。详见表2。

表2  血脂干预靶点及管理建议

img

注:LDL-C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ASCVD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HDL-C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ApoB为载脂蛋白B;TG为甘油三酯;Lp(a)为脂蛋白(a)

5.新版指南对LDL-C管理趋于更严格,

极/超高危50%的降幅成为必要条件

推荐根据个体的ASCVD风险确定相应的LDL-C及非HDL-C目标值。

降脂目标值趋于更严格,与2016版指南相比,新增了超高危患者的降脂目标值(包括绝对值的达标与较基线降低幅度),即LDL-C<1.4 mmol/L且较基线降低幅度>50%。详见表3。

表3  降脂靶点的目标值

img

注:LDL-C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ASCVD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非HDL-C目标水平=LDL-C+0.8 mmol/L


【三、降脂达标的策略】

降脂策略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

1.生活方式干预是一切降脂治疗的基础

降脂治疗中首先推荐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合理膳食、适度增加身体活动、控制体重、戒烟和限制饮酒等,详见表4。其中合理膳食对血脂影响较大,详见表5。

关于ASCVD预防中的膳食推荐,较为一致的认识是要限制饱和脂肪酸及反式脂肪的摄入,增加水果、蔬菜、全谷薯类、膳食纤维及鱼类的摄入。在推荐中国心脏健康膳食模式基础上,对ASCVD中高危人群和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应特别强调减少膳食胆固醇的摄入,每天膳食胆固醇摄入量应在300 mg以下

表4 生活方式对血脂的影响

img

注:ASCVD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2.当生活方式干预不能达到降脂目标时,应考虑加用降脂药物

降脂达标策略推荐,见表6。降脂达标策略流程,见图2。

表6  降脂达标策略推荐

img

注:LDL-C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CSK9为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为服用他汀类药物者LDL-C≥2.6 mmol/L,未服用他汀类药物者LDL-C≥4.9 mmol/L

img

注:LDL-C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图2  降脂达标策略流程

3.首选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不建议

使用高强度大剂量他汀类药物

HPS2-THRIVE研究结果显示,使用同样他汀类药物剂量,中国患者的不良反应超过欧洲患者的10倍,程度也更严重。我国ASCVD患者大多数仅需使用相当于辛伐他汀20~40 mg的中等强度剂量,不但LDL-C达标率高,且安全,成本低。我国患者80%基线LDL-C水平<3.4 mmol/L,明显低于欧美患者,在这种情况下,最大剂量阿托伐他汀不优于常规剂量他汀。结合我国人群对大剂量他汀类药物的耐受性较欧美人群差,不建议使用高强度大剂量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降胆固醇强度,见表7。

表7  他汀类药物降胆固醇强度

img

注:LDL-C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阿托伐他汀80 mg国人使用经验不足,请谨慎使用

中外指南推荐的他汀类药物用药强度和联合方案有所区别,见表8。

表8  中外指南血脂管理建议

img

注:ESC为欧洲心脏病学会;EAS为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FH为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ASCVD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LDL-C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4.日常监测,长期坚持,才能有最佳临床获益

降脂治疗中监测的目的:(1)观察是否达到降脂目标值;(2)了解药物的潜在不良反应。监测方案见图3。

img
img

5.高TG为LDL-C达标后ASCVD高危患者

的血脂管理指标

大量流行病学研究提示TG升高与ASCVD风险增加有关。高TG的管理见表9。

表9  高TG的管理

img
img

·高TG作为LDL-C达标后ASCVD高危患者的血脂管理指标(Ⅱa类推荐,B级证据)。

·LDL-C达标后,TG仍高的患者,为进一步降低ASCVD风险,应同时降TG治疗。

·此外,严重高TG的患者,降低TG可减少胰腺炎发生风险。

·降低TG的药物主要包括烟酸类药物、贝特类药物及高纯度ω-3多不饱和脂肪(ω-3脂肪酸)。

·烟酸类药物的临床研究均为阴性,已不推荐作为预防ASCVD的降TG药物。


6.他汀类药物联合应用是降脂治疗基本

趋势和重要策略

降脂药物联合治疗由2016版的联合方式简单介绍,更新为降低CVD风险的药物联合和严重高TG药物联合治疗二大类列表介绍。

新指南强调降脂药物联合应用是血脂异常干预策略的基本趋势,主要目的是提高血脂达标率,进一步降低ASCVD风险,减少降脂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总结

LDL-C与ASCVD有明确的因果关系,也是降脂的首要靶点,这获得了各国指南的公认。LDL-C的调整原则为低些更好、越早越好、越持久越好,非HDL-C是干预的次要靶点。强化降脂、联用应用降脂药物是大势所趋。

收录于: 2023-09-14,早上,4:30辛老师


附:专家简介

img

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 叶平教授

(下滑获取更多内容)

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名誉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以第一完成人的身份获得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中国女医师协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病学分会发展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慢性病学杂志》《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副主编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华内科杂志》等多本杂志的编委

最后编辑于 2023-09-14 · 浏览 1909

2 11 3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2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