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CTD综述 | 炎症性肠病基于肠道微生物组学的治疗策略

发布于 2023-08-28 · 浏览 1606 · IP 北京北京
这个帖子发布于 1 年零 256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img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胃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通常所说的BD包含两种疾病: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UC的特征表现为通常仅限于结肠和直肠粘膜的炎症,而CD则是一种会累及整个胃肠道(但最常见部位是回肠,回肠末端以及结肠)的透壁性炎症性疾病,且常伴有肠道外炎症表现。起初人们认为IBD是一种以西方人发病为主的疾病,但是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和医疗的逐步改善,目前人们发现IBD在世界范围内都比较常见,可以累及东方人和西方人。目前IBD的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明确,但是已知IBD与环境,基因和免疫等因素有关。最新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组对IBD的发生和发展起作用。

 肠道微生物组共包含有1000多种微生物。就单独个体而言,一个人肠道内最少会有160种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与人体共生,并对无数种人体生理过程产生影响。最新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组是有生命力的营养靶点,人类的饮食习惯可以通过代谢和免疫等途径,最终使肠道微生物组的组成发生改变。此外肠道微生物组还参与胃肠道癌症的发生,因为局部环境的改变(例如某些菌群的过度生长或异位生长)可以导致初始免疫的过度激活,进而导致癌症和肿瘤的发生。

img

2023年3月31日,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Discovery 期刊在线发表了美国斯坦福大学 John Gubatan 教授团队的最新文章 “ Gutmicrobiome–based therapeutics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6] 。

点击此处即可免费获取论文原文

IB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IBD包括UC和CD。IBD的发生与环境,遗传和免疫等因素有关。肠道微生物组是寄生于肠道的微生物生态系统。肠道微生物组与IBD的发生有关。目前临床上十分看好基于肠道微生物组学的治疗策略。

img

在本文中作者及其团队聚焦于IBD基于肠道微生物组学的治疗。靶向微生物组的治疗策略包括使用抗生素,益生菌和粪便微生物移植(FMT)等,其目的是恢复健康状态下的肠道微生物菌群,从而消减肠道粘膜的炎症。抗生素可以直接阻止某些肠道微生物的生长,或清除某些肠道微生物。抗生素可以治疗难治性肠道隐窝炎,使之到达临床缓解,这与其在治疗过程中的抗TNF免疫原性有关。益生菌是肠道共生细菌的分子代谢阻滞剂。益生菌是人为引入的肠道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对肠道局部的微环境有益处,从而缓解IBD的症状。FMT 也是向患者体内引入与健康人体同样的肠道细菌,FMT是一种引入益生菌的更加直接方式。在IBD的治疗过程中,FMT 可以导致更高的临床缓解率。但是IBD不同亚型,FMT供着的选择和 FMT的移植手段都会对IBD患者的治疗效果产生影响。

img

目前的研究表明靶向微生物组的治疗策略对IBD患者是有效的。目前人们正在深入研究IBD治疗过程中肠道微生物组靶向治疗的精确靶点及其相关的分子机制。

炎症性肠病 (9)

最后编辑于 2023-08-28 · 浏览 1606

1 3 点赞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