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不同性别中年肥胖居民三酰甘油葡萄糖乘积指数与心血管疾病高危风险的关系研究

发布于 2023-07-07 · 浏览 1537 · 来自 Android · IP 河北河北
这个帖子发布于 1 年零 309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心血管疾病(CVD)对居民健康生活的影响日益显著,CVD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上升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2019年204个国家和地区的CVD患者人数与1990年的2.71亿相比增加了2.52亿,CVD死亡人数增加了650万,成为全世界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2]。居民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超重和肥胖发生率均呈上升态势。肥胖会使CVD高危风险增加,而中年人群更易肥胖,从而增加了发生CVD高危风险,亟待采取相应的防治策略来控制引起CVD的高危风险因素,从而延缓CVD的发展进程[3]。三酰甘油葡萄糖乘积(TyG)指数是胰岛素抵抗(IR)的标志物,是一种廉价且易于获得的检测IR和胰岛功能的替代变量,并且能够更好地预测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4-5]。IR和肥胖增加了血糖和血脂代谢紊乱的发生风险,进而增加了发生CVD的高危风险。TyG指数与发生CVD高危风险的关系在不同性别人群中显著性可能会有差异。基于此,本研究探讨了不同性别中年肥胖人群TyG指数与发生CVD高危风险的关系,旨在为中年肥胖人群CVD的防治与筛查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22年8月于安徽省开展的10个CVD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中选择30 425名中年肥胖居民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过去1年内在项目点居住≥6个月;(2)自愿配合且全程参与本调查项目;(3)45岁≤年龄<65岁,BMI≥25 kg/m2。排除标准:(1)调查研究项目资料不全;(2)生活不能自理;(3)恶性肿瘤晚期、重度肝肾功能受损、处于急性感染期。本项目通过宿州市立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A2022033),研究对象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 采用国家心血管中心统一设计的初筛调查表和基本信息登记表,由经过统一培训并考察合格的调查员进行调查,主要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情况、饮酒情况等。

1.2.2 体格检查 由经过正规培训的体检人员对研究对象进行身高、体质量的测量。

1.2.3 实验室检查 所有调查对象禁食、禁水8 h以上,于清晨6:30~9:00采集空腹静脉血,采用血糖仪检测空腹血糖(FPG),采用快速血脂仪检测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1.2.4 指标定义 CVD高危对象:符合以下4条标准中的1条即为CVD高危对象。(1)任一疾病史:心肌梗死史、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或出血性脑卒中)史。(2)收缩压≥160 mmHg(1 mmHg=0.133 kPa)或舒张压≥100 mmHg。(3)LDL-C≥160 mg/dL(4.14 mmol/L)或HDL-C<30 mg/dL(0.78 mmol/L)。(4)根据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心血管风险评估和管理指南》中的风险评估预测图对研究对象进行CVD风险评估,筛查对象10年CVD患病风险≥20%,项目数据采集系统根据调查问卷初筛结果自动判定是否为CVD高危对象[6]。吸烟:在调查时存在吸烟行为;饮酒:在调查时饮酒≥1次/周。

1.2.5 指标计算与分组 BMI=体质量/身高2。TyG指数=ln〔TG(mmol/L)×FPG(mmol/L)/2〕。根据性别将研究对象分为男性组(n=11 566)和女性组(n=18 859)。将男性组根据TyG指数四分位数分组,分为T1(7.417~8.870)(n=2 892)、T2(8.871~9.204)(n=2 891)、T3(9.205~9.578)(n=2 892)、T4(9.579~11.435)(n=2 891)亚组;女性组分为F1(7.579~8.876)(n=4 715)、F2(8.877~9.183)(n=4 720)、F3(9.184~9.526)(n=4 710)、F4(9.527~11.647)(n=4 714)亚组。根据CVD风险评估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高危人群和非高危人群。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M(P25,P75)描述,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相对数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男性组和女性组中年肥胖人群TyG指数与CVD高危风险的关系。用R软件(version 4.1.1)中的Z检验比较男性组和女性组OR值之间的差异。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 30 425名中年肥胖居民中男性组11 566名,女性组18 859名,CVD高危风险比例分别为28.4%(3 280/11 566)、26.0%(4 909/18 859)。男性组,高危人群TyG指数、HDL-C、LDL-C、BMI、TG、FPG与非高危人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组,高危人群吸烟、TyG指数、TC、HDL-C、LDL-C、BMI、TG与非高危人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img


2.2 不同性别、不同TyG指数人群特征 男性组和女性组TyG指数中位数分别为9.204、9.183。男性组:不同TyG指数人群吸烟情况、饮酒情况、高血压发生情况、糖尿病发生情况、血脂异常发生情况、高危人群、TC、HDL-C、BMI、TG、FP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组:不同TyG指数人群高血压发生情况、糖尿病发生情况、血脂异常发生情况、高危人群、LDL-C、TC、HDL-C、BMI、TG、FP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

img



img


2.3 男性组和女性组TyG指数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以及CVD高危风险相关性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TyG指数分组〔男性组(女性组)赋值:T1(F1)=1、T2(F2)=2、T3(F3)=3、T4(F4)=4〕为自变量,以是否为CVD高危风险(赋值:0=否、1=是)、高血压(赋值:0=否、1=是)、糖尿病(赋值:0=否、1=是)、血脂异常(赋值:0=否、1=是)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T1(F1)为参照组,男性组和女性组TyG指数是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以及CVD高危风险的影响因素(P<0.05)。男性组,T4亚组发生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以及CVD高危风险分别是T1亚组的1.956、5.389、4.633、1.785倍;女性组,F4亚组发生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以及CVD高危风险分别是F1亚组的2.287、11.479、4.237、1.515倍。在男性组和女性组中,随着TyG指数水平的升高,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以及发生CVD高危风险呈上升趋势,见表4、5。

img



img


2.4 不同性别人群TyG指数与发生CVD高危风险相关性的二元Logistic回归 以TyG指数分组〔男性组(女性组)赋值:T1(F1)=1、T2(F2)=2、T3(F3)=3、T4(F4)=4〕为自变量,以是否为CVD高危人群(赋值:0=否、1=是)作为因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模型1以T1(F1)为参照组,调整了吸烟(赋值:0=否、1=是)、饮酒(赋值:0=否、1=是)、高血压(赋值:0=否、1=是)、糖尿病(赋值:0=否、1=是)、血脂异常(赋值:0=否、1=是)后,男性组(女性组)TyG指数T2(F2)、T3(F3)、T4(F4)与CVD高危风险相关(P<0.05),且随着TyG指数的逐渐增大,与发生CVD高危风险的相关性也逐渐增加。男性组,与T1亚组相比,在T4亚组发生CVD高危的风险为OR(95%CI)=1.827(1.622,2.058);女性组,与F1亚组相比,在F4亚组发生CVD高危的风险为OR(95%CI)=1.552(1.410,1.708)。男、女两组中T4亚组和F4亚组TyG指数与发生CVD高危风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进一步调整了TC等指标后(模型2),T2(F2)、T3(F3)、T4(F4)与发生CVD高危风险的相关性有所减弱,但在男性和女性两组TyG指数中,T2(F2)、T3(F3)、T4(F4)均与发生CVD高危风险存在相关性(P<0.05),且随着TyG指数水平的逐渐增大与发生CVD高危风险的相关性逐渐增加。与T1亚组相比,在男性组中TyG指数T4亚组中发生CVD高危的风险为OR(95%CI)=1.804(1.584,2.055);与F1亚组相比,女性组中TyG指数F4亚组中发生CVD高危的风险为OR(95%CI)=1.496(1.345,1.665);男、女两组中T4亚组和F4亚组TyG指数与发生CVD高危风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7。

img



img


3 讨论

CVD仍是造成我国居民健康负担的首要原因,因此,加强CVD危险因素控制和CVD的风险评估仍然是预防CVD发生、发展的主要措施[7]。在我国,中年群体一半以上为肥胖患者,处于中年肥胖的人群更易罹患高血压和糖尿病,明显增加了发生CVD的高危风险[8]。本研究分析了不同性别中年肥胖居民的CVD高危风险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其中男性组发生CVD高危风险比例(28.4%)高于女性组(26.0%),与殷黎等[9]和贾佳等[10]的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结果显示,在男性组和女性组发生CVD高危人群中,高血压检出率(34.5%与29.8%)高于糖尿病(13.6%与11.3%)和血脂异常(6.4%与6.7%)的检出率,表明对于高血压的预防与控制仍是预防CVD的重中之重。高血压患者发生CVD高危风险比较高[11],应加强高血压这个危险因素的有效干预,降低CVD的发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在中年肥胖群体中吸烟是女性发生CVD高危风险的重要因素。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思想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女性进入职场,成为家庭的支柱,与此同时吸烟及应酬在较多数女性群体的生活中已成为日常。吸烟会增加高血压、脑卒中的发病风险[12],同样也是发生CVD的高危风险因素[13],因此应当尽早戒烟,进行日常生活上的干预,进而预防CVD的发生。曹宁等[14]的研究发现,CVD高危人群即使适量的饮酒也会增加糖尿病、高血压、血脂的发病率。但本研究中并未发现饮酒与发生CVD高危风险存在相关性,这可能是因为在本研究中饮酒的定义未包括饮酒的类型、饮酒的量等,应当对饮酒的类型与饮酒的量与发生CVD高危风险做进一步的探究[15]。

2型糖尿病是一种全球流行性慢性疾病,也是导致CVD的危险因素。中年人群肥胖会增加老年时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16]。TyG指数考虑了代谢紊乱(高三酰甘油血症)和血糖成分(FPG),可作为糖尿病前期的诊断指标,能很好地反映IR引起的血脂和血糖代谢异常情况。TyG指数被认为是一种用来预测糖尿病的高效、简便的工具[17]。本研究结果显示,男性组T4亚组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是T1亚组的5.389倍,女性组F4亚组发生糖尿病的高危风险是F1亚组的11.479倍,在男女两组中随着TyG指数水平的增高,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IR与动脉硬化和钙化、血栓形成、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密切相关,TyG指数升高可能会加速动脉硬化发生、发展过程,而这些代谢指标的变化同时也会增加高血压、血脂异常等疾病的发生率[18]。2022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发布糖尿病标准显示[19],TG、血糖升高的患者需要尽早地加强生活方式的干预来减缓动脉硬化引起的CVD进程。

栾威等[20]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现,高水平的TyG指数是患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TyG指数升高,在男性组和女性组中发生高血压的风险逐渐增加。高血压和血脂异常互为影响因素[21],在高血压的发生和进展中,降压药联合降脂药的应用可以更好地控制CVD高危风险、降低CVD不良事件发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在男、女两组中发现,高水平的TyG指数发生血脂异常的风险分别是4.633、4.237倍,且随着TyG指数的增加,血脂异常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加。血脂异常引起的代谢紊乱是心、脑血管病的病理基础,与CVD死亡密切相关[22]。因此可以通过降低TyG指数来控制高血压、血脂异常的发生、发展,延缓发生CVD高危风险的进程。

本研究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控制各种混杂因素后,TyG指数是发生CVD高危风险的高危因素,且随着TyG指数水平的增加,发生CVD高危风险逐渐增加。在男性组中,T4亚组发生CVD的高危风险是T1亚组的1.827倍,在女性组中F4亚组发生CVD的高危风险是F1亚组的1.552倍,且随着TyG指数水平的增高,发生CVD的高危风险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再进一步调整TC等指标后,TyG指数与发生CVD高危风险的相关性减弱,但整体还是随着TyG指数的增加,发生CVD的高危风险也逐渐增加。T4亚组发生CVD的高危风险是T1亚组的1.804倍,在女性组中F4亚组发生CVD的高危风险是F1亚组的1.496倍,Z检验提示男性和女性两组TyG指数T4、F4亚组存在明显差异,表明男性在高水平TyG指数下比女性更易于发生CVD。这可能是由于在本研究中年肥胖人群中,男性组吸烟(48.6%)、饮酒(34.5%)、高血压(34.5%)、糖尿病(13.6%)发生CVD高危风险的检出率均高于女性组吸烟(1.2%)、饮酒(3.0%)、高血压(29.8%)、糖尿病(11.3%)发生CVD高危风险的检出率,从而使高水平的TyG指数与发生CVD高危风险在男性组中更加显著。此外,还可能与在肥胖的中年人群中,男性血清中醛固酮水平高于女性,高血压发病率高于女性,从而在高水平的TyG指数中男性比女性更易于患CVD[23-24]。但在张彤等[25]的研究中发现,在无CVD高危风险因素的人群中,CVD发生率会随着TyG指数的增加而增加,但在不同性别人群中TyG指数与发生CVD的高危风险并无差异,本研究结果与之不同。在本研究中年肥胖人群中TyG指数与发生CVD高危的风险随着TyG指数的逐渐增加而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并且在不同性别中高水平的TyG指数与发生CVD高危风险存在明显的差异性,TyG指数与发生CVD高危风险关系在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性的相关机制在未来还需进一步探究。在一项包含4 754名青年人参与的25年随访的队列研究中发现,较高的TyG指数水平和长期动态轨迹较高的TyG指数与青年人未来发生CVD事件呈显著正相关[26]。在年轻群体中TyG指数也可以作为预测CVD发生、发展的一个有效指标。

本研究的优势:对于不同性别人群进行探究,以往鲜有这样的研究。该研究分析了中年肥胖CVD高危人群相关的常见高危因素,如年龄、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此外,本研究所分析的数据来自安徽省心血管高危人群筛查项目,样本量大,具有代表性,且指标测量质量较高。本研究的局限性:该研究为横断面研究,测量的TG与FPG水平仅此一次,不能得出关于人体测量指数随时间变化的结论,无法评估这些指标的动态变化对本研究结果的影响。此外,本研究对象仅限于安徽省的中年肥胖人群,因此,若将结论在推广应用到不同地方、不同年龄段以及非肥胖人群时需要谨慎,适用性可能有限。

综上,TyG指数与安徽省不同性别中年肥胖人群发生CVD高危风险密切相关。在高水平的TyG指数中,中年肥胖男性与发生CVD高危风险的相关性更加显著,可以为中年肥胖男性发生CVD高危风险的因素进行早期针对性的干预提供依据。在未来还需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降低中年肥胖人群的TyG指数水平,为降低安徽省中年肥胖人群CVD发生风险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无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略

本文来源:潘姚佳,王为强,易伟卓,等. 不同性别中年肥胖居民三酰甘油葡萄糖乘积指数与心血管疾病高危风险的关系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29): 3628-3635. DOI: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891.(点击文题查看原文)
肥胖症 (62)
高血压 (704)
糖尿病 (613)
高脂血症 (111)
心血管疾病 (24)

最后编辑于 2023-07-07 · 浏览 1537

1 1 点赞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