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肠镜精查中拒绝间期癌?

今天在网上学习的时候看到一个老师讲间期癌,里面有很多观点,从中学习了不少,觉得很好,将精华拿出来分享与大家共同学习:
什么是结肠间期癌?
结直肠间期癌的定义:指在首次结果正常或已清除所有息肉的结肠镜检查后,至下次结肠镜检查前发生的结直肠癌
影响结直肠间期癌发生的因素:
1、初次检查过程遗漏病变(23%-58%):与肠道准备不充分、内镜医生操作经验不足、检查不完全、设备不佳以及扁平息肉/病变难以发现等有关。
2、息肉切除不完全(2.4%—26%):较大息肉、广基锯齿状病变的不完整切除率高。
3、病变自身因素(14%-24%):病变本身的微卫星不稳定现象和CPG岛甲基化现象,导致肿瘤发展较快。
有研究表明在结直肠癌的诊断中间期癌约占5%-9%,而随着结肠镜在结肠癌早筛中的应用推广,如何避免和减少间期癌的发生也必将会成为消化内镜医生关注的一个重点。
在肠镜检查过程中的一些策略应用将有助于我们发现隐蔽性病变,从而降低间期癌的发生。下面以5个内镜案例对应5种策略以说明,请各位专家同道指正。
方法一、术中冲洗在诊断中的应用
肠道清净如果不好,结肠见较多泡沫和黄色粪汁,病灶隐藏在粪汁下,不易发现,反复冲洗,常常有黏液和粪便附着,冲洗是很有作用的。
方法二、粘液帽提示价值在诊断中的应用
有些肠道准备是比较理想的,当你在肠道某一处见一粘液帽,冲洗后抵近观察,病变为平坦型,尤其是无蒂锯齿状病变(SSL),具有这一特点。
方法三、化学染色技术在诊断中的应用
有些病变色泽和正常的黏膜病变很相似,因此在普通内镜下检查是难以发现的,然而应用靛胭脂染色等辅助检查时,可能就会发现。
方法四、血管纹理中断在诊断中的应用
同样一些病变色泽和正常黏膜一样,难以发现的时候,利用电子染色,NBI等等,可能就明显发现到病灶,对于经常做肠镜的人就会明白,尤其是当第一次你发现了病变,第二次做肠镜的时候始终找不到,因此,可以切换到NBI观察一下,也许很容易就找到。


方法五、空气量调整在诊断中的应用
有些病变在充气状态下很难发现病,适当吸气后有些隆起型病变可能就会被发现。
小结
1、结肠镜检查是结直肠肿瘤筛查的“金标准”,随着筛查的推广与普及,间期癌的发生必将随之增加
2、影响间期癌发生因素中漏诊是最主要因素,而漏诊与肠镜检查质量密切相关
3、内镜医生需不断提高诊断意识并熟练掌握相关技巧与策略,方能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