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长链脂肪酸给小鼠背部皮肤给药造模?用什么试剂?要用多少量?
Q:如何用长链脂肪酸给小鼠背部皮肤给药造模?用什么试剂?要用多少量?
A1:步骤:
操作前需先对鼠给药部位的皮肤进行脱毛处理,脱毛部位、面积视实验要求而定。一般选取脊柱两侧的躯干中间部分皮肤。 脱毛时,可先将鼠给药部位的毛发剃短,再将脱毛药剂涂于其背部两侧 1〜2 min,之后用纱布蘸清水洗净擦干,或可用剃毛刀直接剃毛。脱毛 24 h 后观察脱毛部位有无破损、炎症、过敏等现象,若存在以上症状则不可给药。用綴子夹取酒精棉球于给药部位消毒。将鼠保定,使用棉签蘸取供试品涂抹在裸露的皮肤表面,后用纱布及胶布固定。长链脂肪酸溶于溶剂中,涂沫于皮肤上,记录患处情况并分析。
A2:中长链脂肪乳可以试一下,类似于丙泊酚的中长链,一般 5mg 左右
A3:给小鼠背部皮肤给药可以采用经皮给药的方法,使用长链脂肪酸为载体,具体步骤如下:
制备药物制剂:将需要给小鼠的药物溶于合适浓度的长链脂肪酸溶液中,并均匀混合。
洗净小鼠皮肤:将小鼠背部的毛发剃掉,并用酒精或药用棉球清洁皮肤,使皮肤表面干燥。
涂抹药物制剂:用滴管或棉签将药物制剂涂抹在小鼠背部的皮肤上,保持涂抹面积均匀,不要涂抹到小鼠眼睛和口鼻部位。
观察和记录:观察小鼠的反应和药物作用,并记录给药时间和药物剂量。
在制备药物制剂时,可以选择合适的长链脂肪酸为药物的载体,如油酸、棕榈酸等。药物的浓度和剂量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和小鼠体重等因素进行调整,通常使用的药物剂量为每个小鼠背部涂抹约 0.1-0.2 mL 药物制剂。
Q:测定小鼠 cTnT、LDH 、 CK-MB 和 BNP,是需要血清还是心脏组织
A1:需要血清检测,心脏组织主要看肌纤维的变化程度
A2:测定小鼠 CTnT、LDH、CK-MB 和 BNP 通常需要采集小鼠血清样品。血清可以通过离心全血得到,或者使用血凝管收集血液并离心,将上清液即为血清。如果需要测定心脏组织中这些指标的含量,则需要将心脏组织进行裂解并制备组织上清液,然后使用相应的试剂盒进行测定。
Q:想问问有没有大神可以指点一下,我的小鼠造模半天内就出现死亡并且眼睛上有白点的现象,这是怎么造成的,该怎么处理提高小鼠造模成功率?
A1: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造模成功率:
(1)挑选合适线栓,满足一下几点要求:
线栓不可过硬。过硬线栓容易找手感,但是容易出现刺破蛛网膜下腔血管,导致颅内出血。同时过硬线栓还会改变血管自然形态,当线栓插入血管以后,因为线栓过硬,血管肌张力无法使得线栓改变形态,只能被线栓改变形态,导致血管处于紧绷状态,对于再灌注操作不利。
选择硅胶头尽可能接近圆柱形的线栓,这样当线栓进入MCA外后,能够完全堵塞MCA,而不会出现缝隙,使得线栓可以立即阻塞MCA。
(2)采用散斑血流仪,实时观测颅脑血流情况。这样可以准确判断线栓是否阻塞MCA,一旦血流灌注量下降超过70%,即代表线栓阻塞MCA。
(3)MCAO线栓手术属于显微操作手术,不可控因素较多,需要多练习。一般常规连续练习3个月左右,即可实现造模;如果采用血流仪辅助造模,时间可以缩短至1个月,手术过程中可以实时调整线栓位置。另外现在发文越来越需要漂亮数据,瑞沃德的激光散斑血流仪RFLSI Ⅲ可提供高清漂亮血管血流分布图。
A2:可能是应激的问题,先让小鼠适应环境后再进行造模
A3: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和建议:
注射部位不正确或注射方式不当,导致注射出血或感染。建议在注射前充分准备,选择正确的注射部位和注射方式,避免对小鼠造成伤害和感染。
使用的注射针头不干净或有细菌污染,导致小鼠感染。建议使用新的、干净的注射针头,避免污染。
注射液浓度不正确或质量不良,对小鼠造成毒性。建议检查注射液的浓度和质量,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小鼠体质较弱,不适合进行该模型的实验。建议在实验前进行小鼠的体检和筛选,选择身体健康的小鼠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不规范或不符合操作流程,导致对小鼠造成伤害或死亡。建议在实验前充分准备,遵循实验操作流程,严格控制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确保对小鼠造成最小的伤害。
为提高小鼠造模成功率,建议充分准备、规范操作、严格控制各个环节,并在实验中根据小鼠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操作流程。同时,可以适当增加小鼠的饲养和管理,提高其体质和免疫力,以降低实验风险和提高成功率。
Q:大鼠牙周缺损模型如何控制缺损大小?
A1:按以下几点建议进行可以很好的控制缺损大小:
建议在牙科显微镜下操作,可以精确地控制缺损大小,在后期实验中可以做到制备定量缺损。上颌第一磨牙近中根长度大约 4~5 mm,在做缺损前要注意不应过度磨损,以免与上颌窦穿通。
用 16cm 血管钳撑开大鼠口腔,碘酚对上颌磨牙及近中黏膜区进行表面消毒,沿着大鼠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端部位用刀片割开 3mm 左右,上下颌完全分开,再使用血管钳分开口腔,暴露上颌近中牙龈,刀片切开牙龈,翻瓣;外科小挖匙剥离牙龈和牙。槽骨,小心勿伤及血管。
手持低速手机,以 400~500r/min 的转速,用慢速球钻在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端的牙槽骨上制备缺损,制备过程中以生理盐水降温,防止发生骨坏死,缺损直径 1.5 mm,深度约 1.5 mm。
在制备缺损时要注意用生理盐水冲洗磨损部位,冲洗后立刻用棉球吸水,注意防止实验鼠呛咳。
详细了解相关结构,上颌第一磨牙近中根的倾斜角度很大,在制备缺损过程中很可能会损伤大鼠牙体,甚至伤及牙髓,造成牙髓炎乃至根尖周炎。症。
如果制备缺损处离牙槽骨距离较大,也不足以使牙龈附着丧失,无法达到使牙龈退缩的目的。所以,缺损制备时熟练使用牙科慢速手机是关键环节。在预实验中发现,牙体和牙槽骨的硬度是不同的,在转速为 400~500 r/min 时,牙槽骨比牙体更容易磨除,可以利用这一特点达到既造成了牙槽骨缺损,又不损伤牙体的目的。本实验中慢速手机的转速相对较低,制备时间较短,且实验进行时,以生理盐水滴注,故不会引发骨质坏死。
A2:制备大鼠牙周缺损模型时,控制缺损大小一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选择相同年龄、体重、性别、品系和健康状况的动物。这可以使实验组之间的差异减小。
使用同样大小的手术器械。例如,手术刀、镊子、切割刀片等,这些器械的尺寸一致可以使得操作者在操作时受到的影响减少,从而使得缺损的大小相对稳定。
使用同样的手术方法和手术操作。例如,在缺损制备时,可以采用相同的切口、深度和位置,使得不同操作者之间的手术差异减小。
使用标准化的缺损模具。可以制作标准化的缺损模具,使得制备出的缺损大小和形状相对一致。在缺损模具的使用过程中,需要保证模具的清洁和消毒,避免污染。
通过术后影像检测来评估缺损大小。例如,可以采用X射线或者超声等技术来测量缺损的大小和形状,从而对不同实验组之间的缺损大小进行比较和统计分析。
A3:制备缺损时可以现在大鼠周龄,和缺损制作时间,最重要的是多练习,可以少量一点点缺损制作,多练习就可以尽量控制缺损大小
Q:人和小鼠的中性粒细胞大多是 Ly6G,CD11b/c,大鼠的中性粒细胞标志物,文献里很少有,也不统一,流式用什么标记比较好?
A1:做流式用的 Ly6C/Ly6G,CD11b 标记。
A2:人和小鼠的中性粒细胞表面标志物确实大多是 Ly6G 和 CD116/C。对于大鼠中性粒细胞的表面标志物,虽然文献中不太统一,但是 CD11b 和 Ly6G 被广泛认为是大鼠中性粒细胞的标志物。
对于流式细胞术的标记选择,通常建议使用多个标记共同检测目标细胞。对于人和小鼠中性粒细胞,常用的标记包括 Ly6G、CD11b、CD15、CD16 和 CD66b 等。对于大鼠中性粒细胞,常用的标记包括 CD11b、Ly6G、CD45、CD18 和 CD172a 等。
因为标志物的选择可能因研究的具体目的而异,建议根据实验需要进行适当的选择,并进行充分的实验验证。此外,选择合适的控制组和质量控制也非常重要,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Q:求教大家怎么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识别肿瘤微环境的免疫细胞啊,比如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CD8+T 细胞,NK 细胞,有没有相应的文献说明
A1:蛋白质水平的多重免疫组织化学(mIHC)和多重免疫荧光(mIF)能分析、量化肿瘤中免疫细胞亚群、其功能状态及其在肿瘤微环境中的空间排列等,是目前检测肿瘤微环境免疫状态的核心技术。免疫组织化学(IHC)可以区分TME内表达相同蛋白质的不同细胞类型,并且可以描述其密度和空间分布。IHC还可以提供标记强度的定量评估。
A2:以下是一般的免疫组化实验步骤:
样本准备:准备组织样本,包括正常对照组织和肿瘤组织。
切片和染色:将样本切片并固定,然后进行免疫组化染色,选择合适的抗体,如抗CD68、抗 CD11c、抗 CD8、抗 NKp46 等。
显微镜观察:观察样本切片下的免疫细胞,可以使用显微镜或数字化成像系统。
数据分析:对观察到的细胞进行数量和位置的分析,以及与其他组织学参数的比较和统计学分析。
A3:有关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的免疫组化方法的文献很多。例如,以下是一些相关的文献:
Galon J, Costes A, Sanchez-Cabo F, et al. Type, density, and location of immune cells within human colorectal tumors predict clinical outcome. Science. 2006;313(5795):1960-1964.
Fridman WH, Pagès F, Sautès-Fridman C, Galon J. The immune contexture in human tumours: impact on clinical outcome. Nat Rev Cancer. 2012;12(4):298-306.
Giraldo NA, Becht E, Vano YA, et al. Tumor-Infiltrating and Peripheral Blood T Cell Immunophenotypes Predict Early Relapse in Localized 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 Clin Cancer Res. 2017;23(15):4416-4428.
Mao Y, Eissler N, Blanc KL, et al. Multimodal imaging of tumor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in head and neck cancers. Mol Imaging Biol. 2018;20(2):338-349.
需要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免疫组化抗体和实验步骤。
最后编辑于 2023-03-20 · 浏览 1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