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5——胃癌

更新至2023-09-22

一、解剖分层(内→外)
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浆膜层
二、病因
㈠外部
1.最主要→Hp感染
2.腌制、熏蒸食物
3.亚硝酸盐
㈡内部:遗传
三、病理★
㈠癌前病变:胃腺瘤性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残胃癌、胃上皮细胞异型增生
★注意:
①胃黏膜上皮细胞异常增生:上皮细胞过度增生和分化缺失★→增生的上皮细胞拥挤、有分层现象、核增大失去极性、有丝分裂象增多、腺体结构紊乱
②化生:胃粘膜上皮和腺体被杯状细胞和幽门腺细胞取代
③萎缩:腺体缺失+间质纤维化
④慢性炎症:淋巴细胞+浆细胞
⑤急性炎症:中性粒细胞
㈡好发部位:胃窦部小弯侧(胃窦>贲门>胃体)
㈢好发类型:腺癌★(胃腺上皮)
△备注:管状腺癌、乳头状腺癌、粘液腺癌、低黏附性癌(含印戒细胞癌)、混合性癌
VS特殊类型★"雷县令没文化":类癌、腺鳞癌、鳞癌、未分化癌
△补充:
①胃黏液腺癌→(可见大量充满透明黏液的腺癌细胞、分2种亚型、黏液弥漫分布于间质中)
②胃印戒细胞癌→(黏液充满于癌细胞内、将细胞核推到一边形似印戒)
③未分化癌→(细胞较小、大小一致、呈线状分布、内无腺管结构)
㈣大体分型
1.早期(粘膜下层以上)"只看深度不看广度"
⑴早期ca→局限于粘膜层&粘膜下层、不管有无淋巴转移
⑵微小胃ca→直径<5mm"威武"
⑶小胃ca→直径<10mm"小时"
⑷一点ca→胃镜取材后、胃组织标本找不到ca结构
△补充:易混淆

2.晚期(粘膜下层以下)
⑴浸润深度超过粘膜下层
⑵皮革胃★
㈤进一步分型(形态学)

1.早期
⑴Ⅰ型→隆起型
⑵Ⅱ型→表浅型
⑶Ⅲ型→凹陷型
2.晚期(Borrmann分型)

"1肿块2溃疡34浸润"
⑴Ⅰ型→肿块型/息肉型→为边界清楚突入胃腔的块状癌灶
⑵Ⅱ型→溃疡局限型→为边界清楚并略隆起的溃疡状癌灶
⑶Ⅲ型→溃疡浸润型→为边界模糊不清的溃疡,癌灶向周围浸润
⑷Ⅳ型→弥漫浸润型→①癌肿沿胃壁各层全周性浸润生长,边界不清。②若全胃受累胃腔缩窄、胃壁僵硬如革囊状,称皮革胃,恶性度极高,发生转移早
㈥转移
1.直接蔓延→向下幽门3cm内 (网膜、结肠、肝、脾、胰腺)
2.血行转移→最容易转移器官(肝脏★)
△补充:所有胃肠道肿瘤肿瘤转移→肝
3.种植性转移→卵巢★(Krukerburg库肯伯格瘤-印戒细胞)、腹膜(腹水)、直肠子宫陷窝/直肠膀胱陷窝(刺激直肠→里急后重感)
4.淋巴转移★(最常见)
⑴局部转移"逆时针"
①小弯侧下方→幽门上LB;②大弯侧下方→幽门下LB;③大弯侧上方→胰脾LB;④小弯侧上方→腹腔LB
⑵3站-16组!(难→了解)

3456"上下大小弯":幽门上、幽门下、胃大弯、胃小弯
1789"本有一位置坐、肝总付钱来抢":贲门右、胃左、肝总A、腹腔A
2,10,11,12,13,14"奔走二脾胰肝肠":贲门左、脾A、脾门、胰头后、肝十二指肠、肠系膜
⑶跳跃性转移→左锁骨上LB或Virchow淋巴结(魏氏淋巴结)
四、症状
㈠早期
1.无特异性症状
2.消化道不良反应
㈡中晚期
1.腹痛等消化系统症状
2.全身:消瘦贫血貌
五、体征:剑突下肿块、压痛
六、检查
㈠胃镜+活检→最有价值/意义
△补充:WS(+)=幽门螺旋杆菌HP(+)
㈡X线钡餐→胃上部癌是否侵犯食管/提示但不确诊→a.突出-充盈缺损;b.凹陷-龛影
㈢粪便OB→筛查
㈣内镜超声>腹部CT/MR→深度&分期
㈤肿瘤标志物→CEA、CA199↑→对胃癌缺乏特异性(CEA-结肠癌、CA199-胰腺癌)
七、TNM分期

㈠T肿瘤大小 (T₁、T₂、T₃、T₄a、T₄b)
T₁→粘膜&粘膜下层
T₂→肌层
T₃→浆膜下层
T₄a→浆膜
T₄b→浆膜周围组织
㈡N淋巴结(N₀、N₁、N₂、N₃)
N₀→无LB转移
N₁→1-2组
N₂→3-6组
N₃→≥7组
㈢M转移(M₀、M₁)
M₀→无
M₁→有

昭昭版本

丁香医考版本
八、治疗
★关键:早诊早治
㈠早期:<2cm→内镜(胃粘膜切除术/剥离术)
㈡中晚期&无法切除、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D₂淋巴结清扫胃切除术★
1.根治术:距离肿瘤边缘5cm、(远端)十二指肠切缘3-4cm、(近端)食管下端3-4cm、局部转移
(★禁忌:广泛腹膜转移、大量腹水)

2.姑息术:原发病灶无法切除、合并穿孔&梗阻★
㈢放化疗:年龄小、分期晚、分化差、胃ca面积大
九、术后并发症
㈠术后4-5d→切口脂肪液化→术后伤口下脂肪无菌性坏死→积液&油状液体
㈡术后7d→切口裂开→咳嗽后伤口大量淡红色液体渗出
㈢切口内血肿→局部皮肤青紫色、压之红色液体流出
最后编辑于 2023-10-07 · 浏览 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