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考之 消化系统 总结版(下)

直肠肛管疾病

解 剖
一、解剖:
1、直肠全长约12-15cm,以腹膜折返为界分上下直肠
2、直肠和肛管交界处由肛柱和肛瓣形成一个齿状环称齿状线
3、肛管起自齿状线,止于肛门缘,全长1.5-2cm
4、肛管直肠环:肛管内括约肌、直肠壁纵肌下部、外括约肌深部和耻骨直肠肌→排便失禁

二、直肠肛管检查方法
1、检查直肠肛管最常见:胸膝位,次选:左侧卧位
2、直肠肛管手术常用体位:截石位
3、检查痔疮简易体位:蹲位
4、最常用检查方法:直肠指诊(发现70%病人)
肛裂(肛管全层皮肤裂开)
一、好发人群:青年男性
二、好发位置:截石位6(后正中线)、12点(胸膝位=截石位+6)
三、临床表现肛门疼痛、便秘、出血
① 排便时,剧烈疼痛,便后鲜血有疼痛2次,疼痛之间有间歇期
第一次痛:用力排便刺激躯体N,第二次痛:肛门括约肌痉挛,引起的再次剧痛
②肛裂三联征:前哨痔、肛裂、齿状线上乳头肥大
四、检查首选:肛门视诊
五、治疗:保守治疗(坐浴、石蜡油)
直肠肛管周围脓肿
一、肛门周围脓肿最常见:1、全身症状轻2、波动感→切开引流3、常见并发症:肛瘘
二、坐骨肛管间隙脓肿:肛门胀痛,全身症状重
三、骨盆直肠间隙脓肿:全身感染重,局部表现直肠坠胀感、里急后重
肛瘘
1、临床表现:肛门周围有个口,脓液,粪便流出
2、决定肛瘘治疗方案最重要的是先找内口
3、确诊:瘘管造影 直肠指诊:可触摸到条索样肿物
4、治疗:不能破坏肛门括约肌
首选:高位挂线疗法(慢性切割) 低位瘘管切开
痔
一、内痔: 无痛性便后出血+肿物突出,
重度需用手还纳,好发截石位:3、7、11治疗:硬化剂注射治疗
二、外痔: 有痛性便后出血+肿物突出
如果肿物暗紫色→血栓性外痔
如果肿物外观像梅花瓣、环状肿物→环状痔治疗:手术剥离术
直肠癌
一、常见:管状和乳头状腺癌其次是:黏液腺癌
二、转移方式:淋巴转移最常见
三、临床表现
1、最早症状:便血(也是最常见症状)和排便习惯改变
2、直肠刺激症状:便意频繁、肛门下坠,里急后重
3、大便变细、变形,不完全性肠梗阻
四、实验室检查
1、首选:直肠指诊
2、确诊、最有效:直肠镜+活检
3、筛查:大便潜血实验
4、判断有无盆腔、浸润转移:CT
5、肠道肿瘤预后:CEA
五、治疗:首选手术,手术方式选择取决于肿瘤到肛门缘距离
1、肿瘤距离肛门缘距离
<7cm(切肛)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手术)
≥7cm经腹腔直肠癌切除术(Dixon手术)
2、肿瘤距离齿状线距离<5cm:Miles(切肛造瘘) ≥5cm:Dixon
3、年老体弱,有完全性肠梗阻→经腹直肠癌切除、近端造口、远端封闭术(Hartmann手术)
4、新辅助放化疗:术前放化疗能使肿瘤体积缩小,从而提高手术切除率
5、放疗:术后放疗适用于晚期病人或手术后复发
消化道大出血
一、常考上消化道出血病因:消化性溃疡、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急性胃炎和胃癌
二、临床表现:1、呕血、黑便(柏油样便)
2、出血严重程度和周围循环状态的判断

四、实验室检查
上消化道出血首选:急诊胃镜,禁钡剂 下消化道出血确诊: 肠镜
2、区分上下消化道出血:
血尿素氮BUN >8上消化道
<8下消化道
五、治疗
1、首选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
2、消化性溃疡出血治疗: 最佳方法:急诊胃镜(24~48小时内) 首选药物:PPI
3、肝硬化食管V曲张:
①最佳方法:急诊胃镜
②首选药物:生长抑素(收缩内脏血液,减轻门静脉压力)
③次选:血管加压素(高血压、孕妇、冠心病禁用)
④最紧急:三腔二囊管
腹 膜 炎
1、原发性腹膜炎:好发 10 岁以下体弱儿童
致病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例外:肝硬化引起的自发性腹膜炎→大肠杆菌、副大肠
2、继发性腹膜炎: 好发:各种胃肠穿孔后致病菌:大肠杆菌
三、临床表现
1、持续剧烈腹痛,原发灶处腹痛最明显
2、典型体征:腹膜刺激征(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
3、腹膜炎严重表现是:腹胀、肠鸣音减弱
4、血气分析:代酸
四、实验室检查:确诊:诊断性腹膜穿刺
五、治疗
1、半卧位:有利于引流,可以减轻中毒症状
2、 原发性:青霉素,继发性:三代头孢、喹诺酮类
3、非手术治疗:6-8小时,最长12小时无缓解必须手术
4、如果病人出现病情突然加重或休克:必须手术
5、腹膜炎病人在手术结束关腹腔前不要腹腔内使用抗生素, 易导致肠梗阻、肠粘连
结核性腹膜炎
一、感染途径:腹腔结核直接蔓延腹腔→导致慢性弥漫性腹膜感染(发展缓慢)
二、好发:青年女性;女:男=2:1
三、临床分型
1、渗出型:有纤维蛋白渗出,出现腹水
2、粘连型:最常见:有腹部肿块,最常见并发症:肠梗阻
3、干酪型:最严重:出现坏死
四、临床表现
1、结核中毒症状:低热盗汗、消瘦乏力
2、 低热盗汗(或ESR↑)+腹水(移动性浊音(+))=结核性腹膜炎(渗出型)
低热盗汗(或ESR↑)+腹部有肿块(肿块不易推动)= 结核性腹膜炎(粘连型)
3、最特异体征:腹壁柔韧感/揉面感
五、实验室检查
1、首选:腹水常规检查: 渗出液、草黄色、ADA>45、Rivaita(+)糖﹤3.4、PH﹥7.35
2、确诊:腹腔镜:腹膜活检
六、治疗 1、首选:抗结核 2、如果病情加重,尽早加用糖皮质激素
腹腔脓肿
一、膈下脓肿
1、腹腔术后+发热+腹痛+呼吸受限,膈肌抬高=膈下脓肿(无手术史膈肌抬高 细菌性肝脓肿)
2、首选:X线:膈肌抬高,肋膈角模糊,胸腔积液、膈下可见占位阴影
3、治疗:经皮置管+负压引流
二、盆腔脓肿
1、术后+发热+腹痛+里急后重、下坠感、膀胱刺激征=盆腔脓肿
2、实验室检查:①首选检查:直肠指诊 ②已婚的:后穹窿穿刺
3、治疗:①非手术治疗:小脓肿:抗生素、热水坐浴、温水灌肠
②手术治疗:脓肿较大的,未婚:穿刺抽液、已婚:后穹隆穿刺后切开引流
腹外疝
解剖
腹股沟疝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腹股沟斜疝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 斜疝是腹股沟疝最常见的类型,好发男性
2) 发病机制:
先天性因素:腹膜鞘突未闭锁或闭锁不全
后天性因素:腹壁薄弱;腹横筋膜和腹横肌发育不全;腹内压增高
2、腹股沟直疝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腹壁松弛,腹压增高所致,多发生于年老体弱者
二、斜疝的分类
1、易复性疝:疝内容物易回纳腹腔→内容物:小肠
2、难复性疝:疝内容物不易回纳腹腔→内容物:大网膜
3、滑动性疝(也属于难复性疝):疝囊壁的一部分是腹部内容物,且和腹壁粘连在一起
内容物左侧:乙状结肠、膀胱;右侧:盲肠、阑尾
4、嵌顿性疝:疝内容物嵌顿在腹股沟管,无肠壁动脉的血运障碍
两个特殊的嵌顿性疝:Richter和Littre疝
R 疝内容物:肠壁 L 疝内容物:小肠憩室(Meckel憩室)
5、绞窄性疝:疝内容物嵌顿在腹股沟管,有肠壁动脉血运障碍
三、斜疝与直疝的鉴别诊断

四、治疗
1、1岁以下症状不严重→观察即可
2、1-3岁和严重绞窄坏死→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术
3、除上都首选疝修补术
加强腹股沟前壁→ F法:在精索前将腹内斜肌下缘与联合腱缝合在腹股沟韧带上
加强腹股沟后壁→ H法、B法:在精索后把腹内斜肌下缘与联合腱缝合在腹股沟韧带上
加强后壁和腹横筋膜→ S法
大的斜疝、股疝→ M法:腹内斜肌下缘与联合腱缝至耻骨梳韧带上
4、年老体弱,腹壁薄弱 →L法
股疝
1、好发:女人
2、最容易发生嵌顿的是股疝
3、治疗:手术:疝囊高位结扎加修补术(M法)
腹部损伤
腹部闭合性损伤
一、最容易损伤的是:脾
二、临床表现
1、腹壁损伤:局限性腹壁肿、疼痛和压痛
2、实质脏器:肝脾胰肾,典型表现:以内出血为主
3、空腔脏器:典型表现:胃肠道,以腹膜刺激征为主
三、辅助检查
1、只要是腹部闭合性损伤检查的金标准:诊断性腹腔穿刺
2、银标准: 实质脏器:B超 空腔脏器:X线
急症手术的探查和处理顺序
1、探查:肝脾→膈肌、胆囊→胃→十二指肠第一段→空肠、回肠→大肠及其系膜→盆腔脏器→胃后壁和胰腺→必要时探查十二指肠二、三、四段(先实质脏器,然后空腔脏器)
2、处理:先出血性损伤→穿孔性损伤,先处理污染重的损伤→污染轻的损伤
(结肠→回肠→空肠→胃)
常见腹部脏器损伤
一脾(占40%-50%)
1、损伤部位:“左上腹、左季肋部”
2、严重内出血为主,休克
3、首选:诊断性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次选:B超
4、治疗:边抗休克立即脾切除(>4岁)
二、肝破裂:(占15%-20%)
1、外伤部位:右上腹
2、临床表现:内出血+腹膜炎
3、金标准:诊断性腹腔穿刺。银标准:B超
4、治疗:边抗休克边手术
三、胰腺破裂:(占1%-2%)
1、外伤部位:中上腹部、方向盘损伤
2、症状出现晚,易漏诊
3、一般损伤数天后,腹部出现一个肿块→胰腺假性囊肿→治疗:要及时引流
4、如果胰腺症状严重,必须立即手术探查,优先探查十二指肠
四、小肠破裂: 最常见 腹膜炎症状:早而轻治疗:Ⅰ期修补术
五、结肠破裂: 腹膜炎症状:晚而重治疗:右半:可以试行Ⅰ期修补术
左半:先造口3-4月,再Ⅱ期修补术
六、十二指肠破裂: 球部破裂:典型腹膜刺激征
水平部破裂(腹膜后):无腹膜刺激征,X线:可见腹膜后花瓣状积气
七、直肠破裂: 上段直肠:可引起腹膜炎表现:晚而重(有腹膜包绕)
下段直肠:无腹膜炎表现(无腹膜包绕)
手术:无论是上段或下段都 上段2-3个月关口
用乙状结肠造口术: 下段损伤愈合后关口
最后编辑于 2021-11-20 · 浏览 4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