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E:肥厚型心肌病室速消融把握有几成
室性心动过速(室速,VT)是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心源性猝死(SCD)的首要原因。对于SCD高危的HCM患者,植入式心脏除颤器(ICD)是必要的;当患者频发出现室速、室颤、电风暴,需要反复ICD放电时,减少恶性心律失常发作显得尤为重要。当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或不耐受时,导管消融是治疗VT最有效的方式。病理学上,HCM患者异常蛋白堆积后出现心肌肥厚,左室心腔减少,部分患者合并流出道或左心室梗阻,心肌纤维化改变,心外膜来源室速常见,且患者往往呈多形性室速,需要反复标测甚至多次消融,大大增加了手术事件和难度。那么,这类高难度手术的总体成功率究竟有几成?
近期发表在JCE杂志上的一篇Meta分析进行了初步的统计。该研究纳入了六项研究、总共68名接受VT射频消融的药物难治性HCM患者,主要终点为(1)手术即刻成功率(即不能诱发临床VT);(2)随访时无VT发生率;(3)手术并发症;(4)死亡率。研究者根据HCM患者是否合并心尖室壁瘤进一步做了亚组分析。


分析显示,68例患者中男性占85%,平均年龄57.6±13.3岁,平均LVEF为45.8±15.4%,室间隔最厚处平均17.4±4.6mm,32.3%的患者合并有心尖室壁瘤。61名(89.7%)患者使用至少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包括胺碘酮(69%),利多卡因(20%)、美西律(17.5%)、索他洛尔(17.5%)、普鲁卡因胺(5%)和丙吡胺(2%)。41%的患者需要心内-外膜联合消融,50%的患者仅进行心内膜消融,另外9%的患者单纯行心外膜消融术。手术即刻成功率达到84.5%(95% CI:70.6%–95.2%)。在平均18.3±11.7月的随访期间,第一次手术后70.2%(95% CL:51.9%–86.2%)的患者无VT再发,27.9%的患者因VT复发接受了多次消融(中位数1,IQR 1–3)。最后一次手术后无VT复发的比例达82.8%(95% CL:57%–99.2%)。随访期间有两名患者死亡,死因分别为心力衰竭和SCD。

亚组分析显示,存在心尖室壁瘤的HCM患者手术即刻成功率更高(96.45%; 95% CI: 87.9–100; vs. 85%; 95% CI: 68.5–97.1; p=0.02), 最后一次手术后无复发比例更高(96.45%; 95% CI:87.9–100%; vs. 79.7%; 95% CI: 51.3–98.9%; p=0.03)。
结论:与其他器质性心脏病导致的室速相比,导管消融术治疗HCM患者的室速即刻成功率很高且复发率较低。
相较于特发性室速,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室速机制和类型更加复杂,往往存在多形性室速,导管消融更具挑战。与其他类型器质性心脏病相比,HCM患者心室壁厚度明显增加,受限于导管消融深度,消融难度也更大,许多患者需要心内-外膜联合消融,并发症比例也更高。HCM室速机制更加复杂,除了少数来源于希-浦系统,大多与心肌瘢痕、心肌细胞孤岛相关。本研究得出的极高的手术成功率有赖于术者复杂手术的经验,对标测系统也有很高的要求,需要依托经验丰富的电生理中心。此外,研究者发现,室速还可以环绕室壁瘤基底部折返。HCM合并心尖室壁瘤比例不高,但增加终点事件3倍以上。亚组分析显示,纳入研究的68例患者中,高达32.3%的患者合并有心尖室壁瘤。因此,对于这类患者,我们需要更关注,提高导管消融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Garg J, Kewcharoen J, Shah K, et al. Clinical outcomes of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of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in patients with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2 Nov 6]. J Cardiovasc Electrophysiol. 2022;10.1111/jce.15739. doi:10.1111/jce.15739
[2] Georgiopoulos G, Figliozzi S, Pateras K, et al. Comparison of Demographic, Clinical, Biochemical, and Imaging Findings in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Prognosis: A Network Meta-Analysis. JACC Heart Fail. 2023;11(1):30-41. doi:10.1016/j.jchf.2022.08.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