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素治疗新冠:为何首选地塞米松而不是甲强龙?

近期新冠住院患者较多,很多临床医生对治疗用药还有较多困惑,特别是激素。
临床上有不用激素的,有用地塞米松 5 mg qd 的、甲强龙 40 mg qd 的,甚至有使用更大剂量激素的,那么新冠患者激素能不能用激素,怎样用才合理?
指南共识怎么说?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1]:免疫治疗:糖皮质激素
对于氧合指标进行性恶化、影像学进展迅速、机体炎症反应过度激活状态的重型和危重型患者,酌情短期内 (不超过 10 日) 使用糖皮质激素,建议地塞米松 5 mg/日或甲泼尼龙 40 mg/日,避免长时间、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以减少副作用。
(成人重型:符合下列任何一条:
(1) 出现气促,呼吸频率 ≥ 30 次/分;
(2) 静息状态下,吸空气时指氧饱和度 ≤ 93%;
(3) 动脉血氧分压 (PaO2)/吸氧浓度 (FiO2)≤ 300 mmHg;
(4) 临床症状进行性加重,肺部影像学显示 24~48 小时内病灶明显进展 > 50% 者。
危重型: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
(1) 出现呼吸衰竭,且需要机械通气;
(2) 出现休克;
(3) 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 ICU 监护治疗。)
WHO 新冠用药快速指南 [2] :(2022 年 9 月 16 日更新)
重症与危重症新冠推荐使用全身性激素;非重症不建议使用激素。
WHO 根据严重程度分为三型:非重症、重症与危重症。
重症定义为:
(1) 氧饱和度<90%(吸室内空气);
(2) 有肺炎的临床表现;
(3) 有严重呼吸窘迫的临床表现(成人动用辅助呼吸肌呼吸,不能说出整句,呼吸频率>30 次/分。
危重症定义为: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脓毒症、脓毒症休克或其它需要无创/有创通气或升压药治疗的疾病。
美国住院新冠患者治疗管理指南[3]:(2022年8月8日更新)
l住院但无需吸氧患者:反对使用地塞米松(AIIa)与其它全身性激素(AIII)治疗新冠;
绝大多数需要常规氧疗、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无创/有创通气与ECMO的患者,其它相关药物联合地塞米松,如其它相关药物无法获得,推荐单用地塞米松(BI~AI)。
理由与依据
目前认为新冠发病的核心机制是过度活跃的炎症反应,根据病情严重性需要以下免疫调节制剂治疗[3]:
l 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
l 白介素-6(IL-6)拮抗剂:托珠单抗等;
l Janus激酶抑制剂:巴瑞替尼等。
使用地米治疗新冠的依据主要来自RECOVERY研究[4],这是发表在新苏格兰医学杂志(NEJM)上的随机对照研究(RCT),共有2104位住院新冠患者接受地塞米松治疗(口服或静脉使用地米6mg,最多10天),4321位新冠患者仅接受常规治疗。
结果发现地米治疗死亡率22.9%,而对照组死亡率25.7%,但亚组分析发现无需呼吸支持(包括常规氧疗)组地米治疗并无获益。
结论:对于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或常规氧疗的新冠患者,使用地米治疗组28天死亡率更低。
美国有观察性队列研究[5]发现,对于无需要氧疗的住院新冠退伍军人,使用地米伴有更高的死亡率,所以对于非重症新冠不推荐使用激素。
激素怎么用?
国内第十版方案推荐是地米5mg qd<10天;
WHO指南推荐是地米 口服或静脉6mg qd,疗程7-10天。
甲强龙为何不是首选?
呼吸科甲强龙使用可能更为广泛,2020年中国哮喘指南[6]:哮喘中重度急性发作,应尽早使用全身激素,严重急性发作或不宜口服激素者,可静脉给药,推荐用药为甲泼尼龙(甲强龙)80~160mg/d,或氢化可的松 400~1000mg/d,地米因半衰期较长,对肾上腺皮质功能抑制作用较强,一般不推荐。
但是WHO指南却反其道而行之:首选推荐地米,可替代的方案为氢为可的松、甲强龙与强的松。
没有首选推荐甲强龙等其它激素是因为目前没有研究数据支持[3]。
如选择其它激素替代,WHO推荐氢为可的松 50mg IV q8h,疗程7-10天;甲强龙10mg IV q6h,疗程7-10天;强的松 40mg PO qd,疗程7-10天。
推测相关临床研究与指南首选地米的药理学依据是:
新冠发病的核心机制是过度活跃的炎症反应,地米的抗炎比值为25(以氢化可的松为1计),而甲强龙仅为5[7],地米抗炎作用是甲强龙的5倍,地米的抗炎作用更为强大;
甲强龙需要q6h使用的原因推测是:
l 地米属于长效糖皮质激素,半衰期100~300分钟,作用持续时间长达36~54小时,适于qd使用,而甲强龙属于中效糖皮质激素,半衰期180分钟,作用持续时间仅为12~36小时[8],这很可能就是地米qd而甲强龙需要q6h使用的主要原因。
总结
(1) 需要吸氧或机械通气的重症、危重症新冠患者推荐使用地塞米松5-6mg qd,也可选用等效剂量的其他激素,疗程一般不超过10天;
(2) 应综合考虑新冠患者病情进展速度、呼衰程度、影像学特点、基础疾病等因素决定激素的剂型、剂量和用法,必要时酌情增减剂量;
(3) 注意激素的不良反应,如兴奋、失眠、高血糖、消化性溃疡出血、诱发或加重感染等;
(4) 新冠的其它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也很重要,不可或缺。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 http://www.nhc.gov.cn/ylyjs/pqt/202301/32de5b2ff9bf4eaa88e75bdf7223a65a.shtml. 2023-1-6.
2. Agarwal A, Rochwerg B, Lamontagne F, Siemieniuk RA, Agoritsas T, Askie L, et al. A living WHO guideline on drugs for covid-19. BMJ 2020:m3379. doi: 10.1136/bmj.m3379.
3.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Treatment Guidelines. Bethesda (MD):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US); 2021.
4. The RECOVERY Collaborative Group. Dexamethasone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Covid-19. N Engl J Med 2021;384:693–704. doi: 10.1056/NEJMoa2021436.
5. Crothers K, DeFaccio R, Tate J, Alba PR, Goetz MB, Jones B, et al. Dexamethasone in hospitalised COVID-19 patients not on intensive respiratory support. Eur Respir J 2022;60:2102532. doi: 10.1183/13993003.02532-2021.
6.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年版).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0:1023–48.
7. Chisholm-Burns MA, editor. Pharmacotherapy principles & practice., Fourth edi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Education; 2016.
8. 杨宝峰, 陈建国. 药理学[M]. 第九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最后编辑于 2023-01-11 · 浏览 3.2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