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胸腺肽对新冠治疗不同观点引发的学术讨论
由胸腺肽对新冠治疗不同观点引发的学术讨论
辛老师
2023-01-08,汇总
文献:
【1】胡必杰:阻断新冠肺炎转重症的8项核心治疗
中山医院 SIFIC感染视界 2023-01-07 13:36 发表于广东
https://mp.weixin.qq.com/s/DVocTXgbIOKkF9rKnm4YvQ
文献【1】07条示:支持新冠应用胸腺肽治疗。
(原文)
07 营养支持和免疫维护
低白蛋白血症常见,应严密监测并输注白蛋白积极纠正,鼓励肠内营养。如果外周血淋巴细胞尤其是CD4持续较低,可予胸腺肽每天注射。
文献【2】(反对-新冠应用-胸腺肽-治疗
【2】FDA对”胸腺肽治疗COVID”发出警告
Dr 沈羽 Journal Club 前沿医学报导 2023-01-06 08:00 发表于美国
https://mp.weixin.qq.com/s/XQFQ7_12-Od7u76by6KtZA
文献【2】开语篇:
FDA发现该网站销售胸腺素α1,并声称可以减轻、预防、治疗或治愈新冠。胸腺素α1未经FDA批准,这是虚假宣传/冒牌(misbranded),违反了一系列法律……FDA要求该公司48h内做出回应……FDA同时警告消费者不要购买未经批准的、没有预防/治疗新冠证据的药物。
(原文节录)
“危重患者使用胸腺肽α1的未康复率更高”
“胸腺肽α-1对帮助COVID-19患者CD4+和CD8+ T细胞计数恢复、或者病毒清除没有意义 ”胸腺肽的使用对暴露前、暴露后的新冠肺炎没有显著影响,且不良反应增加,尤其是与α -干扰素联用时。“
网友反响:
辛老师,针对文献【2】,写了一文联想,(见下全文),(但丁香园--未给转发)
按:
这文章。可回顾产科医生提问的"乳腺癌双靶治疗与胸腺法新“专题讨论【1】。中国的抗癌专家,是一致认可胸腺法新对癌症治疗的辅助作用的。
但中国的医学专家大佬们,曾发文评论了中国医学界的众多”指南“或”专家共识“,提出看法【2】
2023-01-07,辛老师,汇总
文献:
【1】乳腺癌双靶治疗与胸腺法新--专栏--目录;
网页链接
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46627131
【2】帮助医生更好地选用指南;
网页链接; 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46964595
(文献【2】辛老师)--读后感:
3 个临床大专家发声,言简意明,句句讲到要害。就凭3 个专家的点评,我们无论如何也要学习纠正一下,我们不正确的思维。
文献【2】3标题:
1,“问题”指南阻碍临床实践;
(要点选录:
据统计,2021年中国学者发表的临床指南和共识超过1200部,但质量良莠不齐。
2020—2021年,全世界编制的新冠肺炎相关诊疗指南就超过100部,但这些指南的平均方法学质量得分仅有30分。
2, 医师应有对指南的选择权;
(要点选录;
同一临床问题或主题的指南存在大量重复现象。原因有可能是编制者不知晓其他相关指南的存在,或认为其他指南的质量不高、指导价值不大,也可能是因为编制者想通过发布指南确立其学术地位和影响力,从而导致指南重复编制。面对如此大量重复发布的临床指南,临床医师无法拥有全面和理性的选择权。
STAR评级系统不仅对不同领域的指南共识进行了综合评价,也对同一领域和专业的指南共识进行了横向比较,并且就指南共识编制的科学性、透明性和适用性开展了更加全面的评价,进而为临床医师高效遴选和应用指南共识提供重要的信息和参考。
3, 编制全过程医生也应知情
(要点选录:
指南不仅是当前医学知识的最佳总结,更是医生向患者与公众科普医学知识的良好途径。
STAR综合评价方法要求指南编制者向临床医师、患者和公众充分公开和共享上述信息,进而帮助使用者更好地选择和使用指南。
2022-08-14,辛老师
网友-2反响;(305 医院某临床医生)(针对 文献【1】说胸腺肽有用,文献【2】说没有用):
“这里面怎么说胸腺肽对于淋巴细胞低的用啊,前面那个帖子说没用”
辛老师回应网友-2:
这些学术争论,不宜一锤定音。(给你转发提问了)
【3】临床用药圈网友回应(提供了研究文献(附件-1):
标题: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s in patients with COVID-19-
associated moderate-to-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CAR): multicentre, double-blind, placebo-
controlled, phase 3 trial
(COVID-19相关性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ICAR)患者的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多中心,双盲,安慰剂对照,3期临床试验)
篇首:
背景急性唿吸窘迫症候群(ARDS)是2019冠状病毒疾病的主要并发症,与高死亡率和高发病率有关。我们的目的是评估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能否通过减少炎症介导的肺损伤来改善预后。
方法在这项在法国43个中心进行的多中心、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中,我们随机分配接受有创机械通气长达72小时的患者(1:1) ,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证实的2019冠状病毒疾病和相关的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接受 IVIG (2 g/kg,4天内)或安慰剂。随机分配采用基于网络的系统进行,并根据参与中心和纳入试验前的有创机械通气持续时间(< 12小时,12-24小时和 > 24-72小时)进行分层,并在有创机械通气的前96小时内进行治疗。为了尽量减少不良事件的风险,IVIG 分为四次灌注,每次0.5 g/kg,每次灌注至少8小时。在同一时期,安慰剂组的患者服用等量的氯化钠0.9% (10mL/kg)。主要结果是第28天无通气天数,根据意向治疗原则进行评估。这个试验是在 clinicaltrials.gov 上注册的,NCT04350580。
结果
在2020年4月3日至10月20日期间,146名患者(43名[29% ]女性)有资格纳入并随机分配: IVIG 组69名(47%)患者和安慰剂组77名(53%)。意向治疗分析显示,IVIG组(0 · 0[ IQR 0 · 0-8 · 0])和安慰剂组(0 · 0[0 · 0-6 · 0] ; 差异估计0 · 0[0 · 0-0 · 0] ; p = 0 · 21)。IVIG 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22例(32%)患者78例)高于安慰剂组(15例(20%)患者47例; p = 0.089)。
解释
在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中度至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2019冠状病毒疾病患者中,IVIG 在第28天并没有改善临床结果,而且往往与严重不良事件发生频率增加有关,尽管不显着。IVIG 对2019冠状病毒疾病早期疾病阶段的影响应该在未来的试验中进行评估。
【5】陈教授,回应文献【4】:免疫球蛋白,必须是针对CIVID19和免疫球蛋白而不是常规的IVIG
文献【4】“免疫球蛋白”真的能治疗新冠病重症吗?!
; 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47566154
【6】辛老师,回顾文献对中国“指南”的评论文献【7】【8】:【9】
文献【2】(反对-新冠应用-胸腺肽-治疗
【2】FDA对”胸腺肽治疗COVID”发出警告,
通过文献【4】,本人检索2022-08-14,同时转发有关中国“指南”评论文献【7】【8】【9】;
文献【7】,介绍指南综合评价方法;文献【8】,本人感言:这个报道,中华医学会制定指南,共识,质量较高。本人提出:临床医学,自有一套发展路径。我的评论,自认为,没有大错。药学同行,努力向临床学习,深入临床,做好临床医疗药学专业的事,使医药护三驾马车齐驱,互相共融,互相协作。文献【9】本人在读后感中,提出:“再一次倡导何礼贤教授的“宏观”与“微观“理念,宏观--就是指南,指导方案;微观--就是个体化病例治疗反应结果。文章在开篇语提出:未经严格评价的指南,不应该被直接应用到临床。文献【4】3 个医学大咖,对指南的3 条意见,非常有高度,正确。
在这些评论中,曾点到指南(共识)的编辑过程,是否接受赞助商资助问题(但:此语出处未查获原文献,其含意:即接受了厂商赞助,“指南“是否会产生“偏向“意识?!)(找到了:文献【2】文中提供的” 胸腺肽是不折不扣的中国神仙药!2021年一年就卖了近20亿元,年增长率26%。)
【7】指南综合评价方法的3.0版本,
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46964860
【8】2021中国指南共识STAR评级结果
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46964717
【9】STAR开启临床指南评价新篇章
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46964486
文献【5】见:附件-1
最后编辑于 2023-01-09 · 浏览 2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