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
时光轻缓,微风正好;彼时当年少,莫负好时光。
1894年,Halsted 报道了切除乳房、胸大肌、胸小肌联合腋窝淋巴结清扫的根治术术式,为早期乳腺癌病人带来了生存获益,使得该术式成为当时的标准根治性切除术式。
Patey 等于 1948年报道了保留胸大肌的术式,Auchincloss于 1951年报道同时保留胸大、小肌的术式。两种改良根治术在获得相同疗效的基础上有效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NSABP B04研究结果也证实更大切除范围的 Halsted 术式未能给病人带来更多生存获益。尤其是 Auchincloss 术式具有减少胸肌支配神经损伤的优点,使其在临床获得更为广泛的应用。而 Halsted 术式由于对生活质量造成的严重影响已经被临床淘汰。
专家组一致推荐 Auchincloss 手术和保乳手术应作为中国早期乳腺癌外科临床实践的主流术式。
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术式:
Patey 手术 Patey 手术切除范围包括患侧乳房、胸小肌及同侧腋窝淋巴结(保留胸大肌)
Auchincloss手术 Auchincloss手术切除的范围包括患侧乳房及同侧腋窝淋巴结(保留胸大小肌)
适应证 :(1)不适宜行保乳手术的早期乳腺癌 ;(2)腋窝淋巴结阳性 ;(3)临床评价可以行 R0 切除。
切口设计:首选横行的 Stewart 切口 。对于难以采用横行切口的病人,推荐采用S形切口或者平行四边形法,以降低皮肤张力,同时切口相对隐蔽。
皮瓣游离层次 :皮瓣的分离应在乳房组织浅筋膜浅层进行。
皮瓣游离范围: 一般上界在锁骨下方 1~2 cm,下界至肋弓水平,内侧界在胸骨旁线,外侧界至背阔肌前缘。
腋窝淋巴结清扫水平 腋窝淋巴结清扫仅限于Ⅱ水平(如出现明显的Ⅱ或Ⅲ水平淋巴结的转移,方需清扫Ⅲ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