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长烂破溃,新辅助治疗➕皮瓣修复获得满意效果

一般资料:
姚某某,女,50岁,未绝经,因“左乳癌末次化疗后1年余,左乳溃烂2月余”入院。
现病史:
患者自诉于2021年2月因发现左乳肿物2年在佛山市中医院住院治疗,B超示:左乳1-2点钟、3-5点钟实性结节,BI-RADS:5类;左腋窝淋巴结肿大。穿刺活检病理:浸润性导管癌,II级,免疫组化:ER(20%+),PR(20%+),HER2(0),Ki-67约10%+。临床诊断:左乳浸润性导管癌,II级,cT3N1M0,IIIA期,LuminalA型。遂于2021-3-3起行EC→T方案(表柔比星130mg+环磷酰胺0.8g)新辅助化疗。化疗后乳腺肿物缩小,建议患者手术治疗,患者不同意,第5程多西他赛单药化疗后失访,自行中药治疗。2月余前左乳开始增大并出现破溃流液,遂来诊。患者自患病以来,精神、睡眠、食欲尚可,大小便正常,近期体重无明显改变。
临床查体:
左乳肿胀变形,左乳头周围及内、下、外象限局部皮肤潮红、破溃,并有脓液流出伴明显臭味,可触及一大小约8*7cm大小肿物,肿物质硬,边界欠清,较固定,无压痛。右乳未见明显异常,左侧腋窝可触及肿大淋巴结,右侧腋窝及双侧锁骨上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
初步诊断:
左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cT4N1M0,IIIB期,LuminalB型)
治疗前:

辅助检查:
胸腹部CT:


左侧乳腺癌并左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瘤,左侧胸壁局部皮肤破溃 腹部CT未见明显异常
心脏彩超:未见明显异常。
穿刺活检:


诊疗经过:

行1程TAC方案化疗后


4程后评估:左侧乳腺癌并左侧腋窝转移淋巴结较前明显缩小,左侧乳腺皮肤较前好转。

左侧乳腺癌并左侧腋窝多发淋巴结转移瘤BI-RAD 6类。

4程后

左乳癌改良根治术加右侧横向带蒂腹直肌皮瓣(TRAM)转移修复术



术后3天

术后病理:
巨检:(左)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标本17cm×14cm×3cm,带梭形皮肤12cm×11cm大小,乳头直径1cm。乳头表面破溃,呈橘皮样改变,乳头下方见一边界不清的结节状肿物,大小5.5cm×4cm×1cm,无包膜,切面实性,灰白色质脆。肿物距标本最近环切缘3cm,距标本基底切缘1cm。
(上、下、内、外切缘)均未见癌。肿瘤组织学类型:浸润性导管癌,非特殊类型,伴见高级别导管原位癌。肿瘤组织学分级:III级。(核级:高 坏死:有 钙化:有)
肿瘤实质改变:细胞空泡化伴泡沫样组织细胞浸润。
肿瘤侵犯范围:肿瘤侵犯皮肤、乳头,基底切缘干净:脉管侵犯(+),神经侵犯(+)
周围象限乳腺组织:(冰余、冰剩)
内上:未见特殊;内下:未见特殊;
外上:未见特殊;外下:未见特殊;
淋巴结数量:5
淋巴结状态:见癌(5/5),见化疗后反应。
淋巴结结外受累:有
乳腺原发灶Miller-Payne分级系统:2级
RCB系统:III级
新辅助治疗后反应:non-PCR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
AR(60%,中),PR(5%,弱),ER(80%,中-强),HER-2(0/阴性),Ki67(约20%+),CK5/6(-),E-Cadherin(+),GCDFP-15(-),P120(膜+),P53(野生型)。
术后诊断:左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ypT4N2M0,IIIB期,LuminalB型)
患者的后续治疗?
最后编辑于 2022-12-02 · 浏览 2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