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危机 | 每个麻醉医生都忌惮的恶性高热,今天复习第N+1遍!

图片来源 | 网络
手术进行过程中,如果病人的ETCO2持续升高,心率增快,你首先会考虑什么?是钠石灰失效?甲亢危象?亦或是其他原因?无论什么时候,这个原因千万不能忽略,那就是『恶性高热』!你对恶性高热到底知多少呢?
恶性高热
定义
恶性高热(Malignant hyperthermia, MH)是一种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为主要遗传方式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对强效挥发性麻醉气体如氟烷、七氟烷、地氟烷、异氟烷和去极化肌肉松弛剂琥珀胆碱的高代谢反应。此外,酰胺类局麻药、氯胺酮、高强度训练、中暑及应激也有可能诱发MH。
流行病学
MH反应的发生率在1:10000到1:250000之间,男性多于女性,多见于合并先天性疾病如特发性脊柱侧弯、斜视、上睑下垂、脐疝、腹股沟疝等患者。该病较为罕见,如果发生之后不快速诊治,患者的病情发展迅速,死亡率极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MH的病死率高达73.5%。
分类(4类)
恶性高热一般分为四型,分别是爆发型;咬肌痉挛型;延迟发作型;单纯横纹肌溶解型。其中爆发型具有典型症状,也是临床常见的类型。
临床表现
爆发型
至少包括以下症状中的3种:心脏相关症状、酸中毒、高碳酸血症、体温升高和肌肉强直。
患者多首先表现为『高碳酸血症』,在通气量正常或者高于正常的情况下呼末CO2分压持续升高,核心体温急剧升高(可早期,也可晚期,最高可达40℃以上),可伴呼吸性和代谢性酸中毒、高钾血症、心动过速、肌肉僵硬等。在发病24-36h内,上述症状可再次发作,多数患者未及时治疗时死于严重酸中毒、高钾血症、顽固性心律失常及循环衰竭。
咬肌痉挛型
患者多表现为使用琥珀胆碱后患者出现咬肌僵硬,多为MH早期症状,患者的肌酸激酶可发生变化。
延迟发作型
不常见,通常在术后1h之内开始。
单纯横纹肌溶解型
一般在术后24h内出现,且横纹肌溶解的严重程度不能由合并疾病和手术因素来解释。
诊断
①『咖啡因-氟烷骨骼肌收缩试验』为MH的标准诊断方法,该试验一般在年龄>8岁,体重>20kg患者中实施。多用于易感者的筛查及确诊。
具体操作方法:取患者新鲜股四头肌或其他长肌近肌腱部位肌纤维2-3cm,固定在37℃恒温Krebs液内并持续通入含5%CO2的氧气,测定不同浓度咖啡因和/或氟烷作用下肌张力的改变。
由于实验条件不同,欧洲MH诊断标准为咖啡因及氟烷试验均为阳性才诊断为MH易感者,而北美MH诊断标准为咖啡因及氟烷试验中任一试验阳性即诊断为MH易感者,在实际中要根据不同的实验条件采取相应的诊断标准。
②『MH临床评分量表』是目前最常用的MH临床诊断标准。计分总分>50分,基本可诊断为MH。不同得分对应不同的MH可能性。


③基因检测:对可疑MH患者检测RYR1基因或CACNA1S基因,基因诊断为阳性的个体为MH易感。
鉴别诊断
抗精神病药恶性综合征
与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氟哌啶醇、氟哌利多)相关,临床表现为肌肉强直、核心体温升高(>38℃)、血压不稳、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及多汗,但NMS患者肌肉强直为中枢原因。
肌营养不良症
患者多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肌无力和支配运动的肌肉变性,伴随有骨骼肌损害的相关临床指标变化,且有家族史和既往史,故可与MH区分。
中央轴空肌病
患者多出生后即发病,多表现为“软婴儿”,发育迟缓、四肢关节挛缩,肌张力低下,腱反射正常或减弱、消失,智力正常。重症患儿不能站立,坐立不稳。
横纹肌溶解症
非麻醉用药导致的横纹肌溶解骨骼肌本身并无先天异常,多为药物对骨骼肌细胞膜的直接损害或神经递质异常;MH患者骨骼肌细胞内的肌浆网膜存在先天缺陷。
治疗
急性期治疗
即刻处理
1:尽快获取丹曲林,通知外科医生病人状况。
2:停用所有挥发性麻醉药和琥珀酰胆碱,尽快经大孔径静脉血管通路注射丹曲林,国产丹曲林首次注射剂量为1mg/kg,每次追加1mg/kg,直至症状消失或达到最大剂量7mg/kg。
3:更换钠石灰和呼吸管路,采用10 L/min 的 100% 氧气过度通气,洗脱挥发性麻醉药并降低PETCO2。麻醉呼吸环路吸入和呼出两端分别安装活性炭滤过器,至少1h更换1次。
4:尽快中止手术操作,如果不能停止手术,应改用不诱发MH的药物维持麻醉。
对症治疗
纠正代谢性酸中毒:pH<7.2时使用NaHCO3,无法及时获取血气分析结果时,给予NaHCO3 1 ~ 2 mEq /kg。
纠正高钾血症:包括过度通气、碳酸氢钠(1~2 mEq /kg)、葡萄糖/胰岛素(儿童:普通胰岛素0.1U/kg和25%葡萄糖2 mL/kg;成人:普通胰岛素10U和50%葡萄糖50mL静注)和钙剂,致命性高钾血症:采用氯化钙10 mg/kg或者葡萄糖酸钙10~50 mg/kg静注,注意每小时监测血糖。
降低体温:核心体温 > 39 ℃,体表冰块降温;静脉输注冷生理盐水或冰盐水冲洗体腔;体温降到 38 ℃以下时停止降温,以防体温过低
纠正心律失常:通常纠正酸中毒和高钾血症治疗有效,但应避免使用钙通道阻滞剂( 同时应用丹曲林时可能导致高钾血症或者心搏骤停)。
监测尿量:若尿量降低到0.5ml/kg/h以下,应利用利尿剂维持尿量>1ml/kg/h。
恢复期治疗
1:加强监测,防止复发:25%的MH会复发,因此在MH体征消失后,持续监测患者至少24 h,警惕 MH 复发。MH复发的体征包括:无寒颤时肌肉僵硬逐渐增强;异常高碳酸血症伴呼吸性酸中毒;无其他原因导致代谢性酸中毒;体温异常升高。
复发时应给予丹曲林1mg/kg 静注,每4~6 h 1 次,或0.25 mg/kg/h静脉输注,至少持续24 h,直至病情得到控制。
2:当患者24 h内代谢稳定,核心体温低于38 ℃,CK下降,没有肌红蛋白尿表现,无肌肉僵硬可考虑停用丹曲林或用药间隔增加到8~12h。
3:6h复查CK及尿肌红蛋白,CK>10000 IU/L 是横纹肌溶解症和肌红蛋白尿的可疑表现,应通过碳酸氢钠碱化尿液维持尿量大于 2 mL//kg/h,密切监测尿液和血清pH值
预防策略
对于MH易感者,以预防为主,避免MH发作。
1:麻醉前仔细询问家族史,尤其是对于要使用挥发性吸入麻醉药及琥珀胆碱的患者。应高度关注麻醉中和麻醉后出现不明原因死亡家族史的患者。
2:评估患者对MH的易感性:有异常高代谢类麻醉不良反应病史及与MH患者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和患有先天性肌肉骨骼肌肉疾病的患者,术中极易发生MH。若术前出现不明原因的LDH及CK显著升高,也应提高警惕。
3:避免使用诱发MH的麻醉药物:

4:备用注射用丹曲林钠。
5:麻醉科室加强对MH的培训,以便及时发现MH并进行积极治疗。
6:建议MH患者及家属进行实验室检查及基因检测,加强对MH患者的随访。
参考文献
[1]. 中国防治恶性高热专家共识(2020版).中华麻醉学杂志, 2021. 41(1): 第20-25页.
[2]. 徐懋, 郭向阳与曹锡清, 恶性高热的紧急救治. 麻醉安全与质控, 2018. 2(4): 第227-228页.
[3]. Hopkins, P.M., et al., Malignant hyperthermia 2020: Guideline from the Association of Anaesthetists. Anaesthesia, 2021. 76(5): p. 655-664.
[4]. Lehmann-Horn, F., W. Klingler and K. Jurkat-Rott, Nonanesthetic malignant hyperthermia. Anesthesiology, 2011. 115(5): p. 915-7.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2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