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病例主任查房第50问 颅内静脉血栓

发布于 2022-06-03 · 浏览 1765 · IP 江西江西
这个帖子发布于 2 年零 341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img




主 任 查 房




img

img


img


img


患者相关检查资料:

img

img

入院当天CT: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患者已转普通病房治疗,病因还需要进一步检查以帮助明确。




img


img



一、病因和危险因素


img


img


二、临床表现



img


img


img

img


5. 单纯脑深静脉血栓形成:约占所有 CVT 的10%,以大脑内静脉和大脑大静脉受累较多,多合并皮质静脉或静脉窦血栓,由于深部静脉回流障碍,丘脑和基底节常出现水肿或出血,临床表现多样,以头痛、意识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等为主,严重者常波及直窦,可因颅内高压致脑疝而死亡。 


6. 单纯大脑皮质静脉血栓形成:少见,约占所有 CVT 的 6%,以 Labbe 和 Trolard 等吻合静脉受累较多,可无临床症状。


推荐意见:(1)CVT依血栓累及部位、范围和起病急缓不同,导致临床表现多样,轻重不一,应重视CVT 临床表现的复杂性(Ⅰ级推荐;本条为本次新增推荐意见)。(2)对不明原因的头痛、视乳头水肿、颅内压增高、局灶脑损害(包括出血性或缺血性)、痫性发作(包括子痫)、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认知或精神障碍,或伴有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应考虑CVT的可能,并行相关检查(Ⅱ级推荐,C级证据)。



三、检查


一、头颅CT/CT静脉成像(CTV)


1.CT 平扫:CT 平扫显示的直接征象为与静脉窦位置一致的高密度“条索征”(cord sign),上矢状窦血栓在冠状位图像上表现为高密度“三角征” (delta sign)。单纯皮质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显示为位于脑表面的条索状密度增高影,有时影像学上易被误诊为“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


2.CT增强扫描:能显示血栓时静脉窦腔内对比剂充盈缺损。冠状位图像上,上矢状窦血栓可呈典型的“空三角征”(empty triangle sign),即腔内血栓因不能被对比剂充盈而表现为缺损,周围的硬脑膜被对比剂强化而表现为高密度。与CT平扫图像显示的“条索征”或“三角征”比较,这些管腔充盈缺损能进一步明确CVT。皮质静脉血栓在CT增强时呈充盈缺损或不显影,同时周围可有扩张的引流静脉。


3.CTV: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力,且无血流相关伪影,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可同时显示静脉窦闭塞和窦内血栓。CT结合CTV对静脉窦血栓能作出确定诊断,可作为 CVT 疑似患者的重要影像学方法,其敏感度可达 75%~100%,特异度可达81%~100%。

二、头颅MRI/磁共振静脉成像(MRV)

三、DSA


推荐意见:(1)对疑似 CVT 的患者,CT/CTV 和MRI/MRV 都可作为主要的检查方法,MRI/MRV 能准确诊断大多数CVT,可作为CVT随访的最佳无创性手段;对比增强 MRV比时间飞秒 MRV诊断CVT更为可靠(Ⅱ级推荐,C级证据)。(2)SWI或T2*梯度回波或 DWI 技术有助于提高 CVT 诊断率,特别诊断急性单纯皮质静脉血栓形成(Ⅱ级推荐,C 级证据)。(3)高分辨 MRI 和 MRI 血栓成像系列对提高CVT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有益,有条件者应推广使用(Ⅱ级推荐,C级证据;本条为本次新增推荐意见)。(4)DSA诊断CVT有特定优势,但一般在MRV或 CTV 检查结果仍不能明确诊断或拟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时使用,同时应考虑到诊断单纯皮质静脉血栓形成的局限性,以及其有创性和操作不当导致颅内压增高的风险(Ⅱ级推荐,C级证据;本条为本次修订推荐意见)。


推荐意见:(1)D‑二聚体升高可作为 CVT 辅助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但其水平正常时并不能排除诊断 CVT(Ⅱ级推荐,B级证据)。(2)腰椎穿刺检查脑脊液有助于明确颅内高压和感染等病因(Ⅱ级推荐,C 级证据)。(3)血栓形成倾向的易患因素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生化、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蛋白 S 和蛋白 C 或抗凝血酶Ⅲ等)有助于明确CVT的病因(Ⅱ级推荐,C级证据)。


img

四、治疗


推荐意见:(1)感染性血栓应及时足量足疗程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原发部位化脓性病灶必要时可行外科治疗,以清除感染来源(Ⅰ级推荐)。(2)口服避孕药等相关的 CVT,应立即停用此类药物(Ⅰ级推荐;本条为本次新增推荐意见)。


推荐意见:(1)无抗凝禁忌的 CVT 患者应及早接受抗凝治疗,急性期使用低分子肝素,剂量为90~100 IU/kg体重,每日2次皮下注射;或使用普通肝素治疗,应使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1.5~2.5倍。疗程可持续 1~4周(Ⅱ级推荐,B 级证据)。(2)低分子肝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略优于普通肝素(Ⅱ级推荐,B 级证据)。(3)伴发于 CVT 的少量颅内出血和颅内压增高并不是抗凝治疗的绝对禁忌证(Ⅱ级推荐,B 级证据)。(4)急性期过后应继续口服抗凝药物,常选用华法林,目标 PT‑INR 值保持在 2~3之间(Ⅱ级推荐,C级证据)。(5)对于有可迅速控制危险因素的CVT,如妊娠、口服激素类避孕药物,抗凝治疗可在3个月内;对于危险因素不明或轻度遗传性血栓形成倾向的 CVT,口服抗凝治疗应持续 6~12个月;对于发作2次以上或有严重遗传性血栓形成倾向的 CVT,可考虑长期抗凝治疗(Ⅱ级推荐,B级证据;本条为本次新增推荐意见)。(6)目前尚无证据支持影像学证实的闭塞静脉(窦)再通,可作为停止口服抗凝治疗的依据(Ⅲ级推荐,C 级证据)。(7)新型口服抗凝药达比加群的疗效和安全性与华法林类似,但比华法林使用方便(Ⅱ级推荐,B级证据;本条为本次修订推荐意见)。


推荐意见:(1)对头面颈部感染相关的 CVT 患者,抗凝治疗的疗效尚不明确,但有增加颅内出血的风险(Ⅲ级推荐,C级证据;本条为本次新增推荐意见)。(2)对于妊娠期 CVT 患者,建议整个孕期全程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Ⅱ级推荐,C级证据;本条为本次新增推荐意见)。


推荐意见:除非基础疾病治疗需要,常规使用抗血小板或降纤治疗以治疗CVT并无支持证据(Ⅲ级推荐,C级证据)。


推荐意见:目前尚缺乏支持全身静脉溶栓治疗CVT的证据(Ⅲ级推荐,C级证据)。


推荐意见:(1)CVT 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待进一步评估(Ⅲ级推荐,C级证据;本条为本次新增推荐意见)。(2)经足量抗凝治疗无效且无严重颅内出血的重症患者,可在严密监护下慎重实施局部溶栓治疗(Ⅲ级推荐,C级证据;本条为本次修订推荐意见)。(3)对已有颅内出血或其他方法治疗无效的急性或亚急性CVT患者,在有神经介入治疗条件的医院,经导管机械取栓或球囊扩张成型术可以作为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Ⅲ级推荐,C 级证据;本条为本次修订推荐意见)。(4)对慢性血栓导致的静脉窦狭窄和颅内高压患者,有条件的医院可严格选择病例,考虑行狭窄部位静脉窦内支架植入术,但长期疗效和安全性仍需进一步评估(Ⅲ级推荐,C级证据;本条为本次修订推荐意见)。(5)血管内治疗后的抗栓方案,依治疗措施和患者病情行个体化选择(Ⅲ级推荐,C级证据;本条为本次新增推荐意见)。


推荐意见:CVT继发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治疗可参照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一般原则,但尤应注意脑静脉回流的建立和保护(Ⅱ级推荐,C级证据)。


推荐意见:除非基础疾病治疗需要,常规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CVT 并无益处,CT/MRI 未发现脑实质病变的 CVT 患者,更应避免使用糖皮质激素(Ⅱ级推荐,C级证据)。


推荐意见:(1)对CVT引起的颅内高压,可用脱水降颅压治疗;但应防止过度脱水导致血液浓缩等因素加重CVT病情(Ⅱ级推荐,C级证据)。(2)对严重颅内高压或出现早期脑疝者,应该紧急处理,必要时可行去骨瓣手术减压或脑脊液分流治疗(Ⅱ级推荐,C级证据;本条为本次修订推荐意见)。(3)对伴进展性视力下降的颅内高压者,可行视神经鞘减压术以挽救视力(Ⅱ级推荐,C级证据;本条为本次修订推荐意见)。


推荐意见:(1)对首次癫痫发作的CVT患者,应尽早使用抗癫痫药物控制发作(Ⅰ级推荐,B 级证据)。(2)对无痫性发作患者,不推荐预防性使用抗癫痫药物(Ⅱ级推荐,C级证据;本条为本次修订推荐意见)。


img

五、预防


推荐意见:(1)积极治疗病因和控制相关危险因素是预防 CVT 的重要手段(Ⅰ级推荐;本条为本次新增推荐意见)。(2)对于复发性CVT伴有严重血栓形成倾向的患者,可考虑长期口服抗凝治疗(Ⅱ级推荐,C级证据;本条为本次新增推荐意见)。(3) 有 CVT 病史的孕期女性,权衡利弊后,可考虑全孕期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Ⅱ级推荐,C级证据;本条为本次新增推荐意见)。(4)有CVT病史并非妊娠的禁忌证,但应告知其孕期有静脉血栓形成和流产风险(Ⅱ级推荐,C级证据;本条为本次新增推荐意见)。

该帖还没有疾病标签去添加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1765

4 34 7
同行评议 0 人评议
已评议
不开通精选
开通精选
精选已授权,待上线
成功收录
评议结果暂未公布
参与评议
去邀请
NaN
成功收录
病例完整性NaN
临床实用性NaN
诊疗科学性NaN
学术价值NaN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4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