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见的室性早搏,你会处理吗?
本文来源:医脉通心血管
室性早搏(简称“室早”)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室早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4%,24h或48h动态心电图的检出率可高达40%-75%。多数室早的预后比较好,但并不是所有的室早都是良性的,有些危险度比较高,存在发生不良心脏事件的危险。临床上遇到室早应该怎样处理呢?近日发布的《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基层版》给出了推荐!
01、室早有哪些症状?
室早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许多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
有些患者可出现心悸、胸闷、心跳停搏感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有乏力、气促、头晕、黑矇,甚至心绞痛。
02、室早的病因有哪些?
室早可见于心脏结构正常的个体,但更常见于各种结构性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和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患者。
精神紧张、过度劳累,以及不良生活方式如过量烟、酒、咖啡等可诱发室早。其他如洋地黄类药物、奎尼丁、三环类抗抑郁药物中毒,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低镁血症)等也可导致室早的发生。
03、如何进行室早的危险分层?
严重的结构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患者的室早,以及有猝死或晕厥家族史、明显低钾血症和合并持续性室速患者的室早等属高危室早。
运动试验中,若室早患者出现多形性或持续性室速,则预示有较高风险。
04、如何进行室早诊断?
室早诊断主要依据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标准12导联心电图上的室早形态有助于判断室早的起源部位,动态心电图可记录一定时间段的室早总数、昼夜不同时间段的室早分布情况及其与运动的关系。
运动试验有助于室早患者的病因诊断及其风险评估。

图1 室早诊治流程图
频发室早(24 h室早负荷≥总心搏数的15%)可导致心脏扩大、心功能下降,室早根除或明显减少后心功能改善、心脏扩大逆转,在排除其他原因或其他类型的心肌病后,可诊断为室早心肌病。
05、室早需要进行治疗吗?
(1)一般治疗
对于心脏结构和功能正常、室早负荷<10%或室早<10000次/24 h的无症状低危患者,通常无须治疗。告知患者室早的良性特征,消除其顾虑,避免过量饮酒、浓茶或咖啡等。对于可逆性因素如低钾血症、感染等应积极纠正。
(2)药物治疗
无结构性心脏病室早患者,可选择β受体阻滞剂、美西律、普罗帕酮或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对于结构性心脏病室早患者,可应用β受体阻滞剂或美西律治疗,普罗帕酮不应用于冠心病、心肌梗死等患者。对上述药物治疗无效的室早可选择索他洛尔,应用时需注意心率、血压和QT间期。由于胺碘酮长期应用的不良反应较明显,一般不推荐用于室早患者。
此外,中成药或可有效减少室早数量,改善室早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

表1 治疗室早的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3)导管消融
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的无结构性心脏病症状性室早可以首选导管消融治疗;对于非流出道起源以及结构性心脏病症状性室早,如果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也可采用导管消融治疗。对室早心肌病最为有效的治疗措施是导管消融。

表2 室早导管消融的专家推荐
以上内容摘自: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基层版[J].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2, 31(2): 77-98.
最后编辑于 2022-05-14 · 浏览 1.5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