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免疫 · 实操教程Day02.定义肿瘤,表型或许是最好的角度!
《肿瘤免疫 · 实操教程——可以操作的肿瘤免疫学》以推文为基础,以肿瘤免疫和纯生信操作为特色,并配有视频讲解、文献资料和期刊推荐。该教程完全免费,只需要每天完成相应内容。

该课程主要包括:①肿瘤免疫前6讲理论和相应公共数据平台的实操,即理论+实操;②从绘图角度分享生信论文复现,解读思路;③结合已经发表生信论文,推荐期刊,并分享投稿策略。第一周安排如下:
Day01、生信入门总动员
Day02、定义肿瘤,肿瘤相关表型
Day03、肿瘤微环境TME
Day04、GEPIA的入门教程☆☆
Day05、K-M Plotter使用教程
Day06、生信论文解读
Day07、生信期刊投稿时的要求
作为医生,我们面对患者的首要反应通常是,有哪些症状和体征,需要哪些检查和检验以做出诊断,如何治疗。这是医生的条件反射,也是临床思维的重点——疾病。但是科研的内核不是疾病,而是表型。总结下来,临床看疾病,科研看表型!

疾病是基础,是科研问题的来处;疾病是多维度的,而不同的维度由各种各样的表型来体现。常见表型,如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细胞自噬等都可以用来做生信分析。在面对肿瘤的时候,如何定义肿瘤呢?病理学,遗传学,诊断学,还是生物化学?最好的或许还是表型吧!本次,我们分享《定义肿瘤,肿瘤相关表型》。
01。肿瘤起源
各种不同类型的肿瘤常常都是源于它们各自起源的自身正常组织。相对于周围正常组织,肿瘤组织结构的排列要混乱无序得多。微观结构上,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差异巨大,但在组织学上仍然存在某些相似之处。因此,理论上讲所有肿瘤都应该能追溯到其发源的特定组织或器官。


谈及现代生物学,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是非常重要的里程碑。但是,如果没有两位巨人——达尔文和孟德尔——的出现,我们可能还没办法像现在这样对生命活动和疾病有如此深刻的认识。实际上,遗传定律(基因型)很好地解释了生物进化(表现型)。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孟德尔比达尔文牛多了。

孟德尔(1822-1884)和达尔文(1809-1882)几乎处于同时代。虽然他们都不以科学为职业,但都经过必要的正规科学训练,在科学共同体规则中进行科学研究,没有违反科学规律;即使提出革命性新思想,也仍达到科学所要求的标准。从研究重要性来说,有些人可以认为达尔文的贡献大于孟德尔。但从工作的创造性来说,孟德尔是迄今仍被低估的、极为聪明的生物学家。孟德尔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分析结果,得出初步理论,再实验,证明理论。达尔文主要是观察和推导,也做了一些遗传实验,却没有提出理论(源自饶毅博客,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37-377226.html )。

关于肿瘤的本质,我们首先要明确,肿瘤细胞来源于人体正常细胞。肿瘤细胞的产生完全符合细胞学说(共三条)的第三条——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本质上讲,肿瘤细胞是一群起源于自身正常组织、疯长不死不衰老的细胞。
02。肿瘤分类
根据肿瘤组织来源,可以将肿瘤分为四类:上皮组织来源肿瘤,肉瘤,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和神经外胚层瘤。此外,还有一些特殊肿瘤,如黑色素瘤、小细胞癌和畸胎瘤。

上皮细胞来源的肿瘤最常见,称为癌。一些上皮细胞的主要作用是封闭腔穴或管道表面并保护其下层细胞,这种上皮细胞发展而来的癌称为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人类大多数肿瘤来源于上皮组织。上皮细胞是构成体腔、管道和表皮的规则排列的层状细胞。在上皮细胞之下是基底膜(有时称基底层)。基底膜是细胞外基质的一种特殊形式,主要由上皮细胞分泌的蛋白构成。还有许多上皮组织中存在特殊的具有分泌能力的细胞,它们可以释放分泌物到自身形成的导管或腔穴中,这种细胞来源的肿瘤称为腺癌。在更多情况下,这些器官来源的肿瘤会包含鳞癌和腺癌两种类型的癌细胞。

肉瘤
肉瘤来源于多种间质细胞,包括分泌胶原的成纤维细胞及其相关结缔组织细胞;脂肪细胞;成骨细胞和组成肌肉的肌细胞;相对多见于儿童的血管肉瘤是由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产生的。其中TIMER等数据库提供了Sarcoma的数据,可用于生信分析。
造血系统恶性肿瘤
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由各种组成造血系统的细胞转化而来。白血病泛指造血细胞谱系的恶性衍生物。白血病的肿瘤细胞是散布在循环系统中的单细胞群,而淋巴系肿瘤则聚集在淋巴结形成实体瘤。血液病的诊断常用瑞特 (Wright) -吉姆萨 (Giemsa) 染色,简称瑞吉染色,一般由检验科细胞室完成;而实体肿瘤的组织染色常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 (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简称HE染色,是石蜡切片技术里常用的染色法之一,一般由病理科完成。
神经外胚层瘤
由构成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的各种细胞恶性转化而致,包括胶质瘤、胶质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神经鞘瘤和髓母细胞瘤。
特殊类型肿瘤
黑色素瘤来源于皮肤和视网膜中的黑色素细胞,而黑色素细胞则是由胚胎中的神经脊发育而来。尽管与神经外胚层细胞的发源地如此接近,但随着发育过程,它却最终落脚在了皮肤和眼睛的组织中,为其提供色素,而与神经系统没有任何直接联系。


因此,总结来说,肿瘤就是一群来自正常组织、疯长不死不衰老的细胞。由于其疯长不死的本质是基因组的改变,因此根据中心法则,肿瘤组织或细胞会产生某些特定成分如分泌蛋白、膜蛋白、外泌体、microRNA等质量的变化,奠定体外诊断的基础。同时,基因组的变化(如p53、BRCA1/2等基因突变)可以通过PCR扩增而测得。当然,人体还存在着修复系统,罹患肿瘤是概率事件。


表现型,英文名phenotype,就是通常说的表型,是与基因型相对应的概念,是兴趣基因(或分子)之外另一个重量级对象。疾病、基因和表型,构成生信分析、基础科研的基本元素。中学时,我们都学过孟德尔遗传定律,其中绿色、矮茎等等是表型;描述人体特征的双眼皮、高鼻梁、宽额头、棕头发等等,也是表型。无线增殖、免疫逃逸破坏、无氧酵解等是细胞行为上的表型,是用来定义肿瘤的概念。临床上或生信分析中的生存参数等,也是表型,是用来评估肿瘤患者的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