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CC 快报:12 个月 DFS 率达 100%,胡坚教授团队率阿美替尼辅助研究亮相 ELCC
2022 年 3 月 30 日~4 月 2 日,欧洲肺癌大会(ELCC)以线上虚拟形式隆重召开,会议由欧洲肿瘤内科学会 (ESMO) 与国际肺癌研究协会 (IASLC) 联合组织。在此次大会上,阿美替尼在 EGFR 突变型 NSCLC 患者中的辅助治疗研究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胸外团队报道,并以电子壁报(e-Poster)形式展示。



(点击观看胡坚教授采访视频)
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胡坚教授作为 PI 的阿美替尼辅助治疗研究数据,以电子壁报形式在 2022 年欧洲肺癌大会(ELCC)年会上公布。全文标题:Aumolertinib as Adjuvant Therapy in Postoperative EGFR-Mutat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阿美替尼作为 EGFR 突变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治疗)。

研究设计与结果
阿美替尼是一种新型的口服第三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EGFR-TKI),已被证实对 EGFR 敏感突变和 T790M 耐药突变的肺癌有效;阿美替尼环丙基结构的亲脂特性保障了化合物良好的血脑屏障穿透力,对于肺癌脑转移的患者也能保持优异的疗效,也被证实对中枢神经系统(CNS)转移有效。但是,阿美替尼对于患者术后辅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尚不清楚。
研究共纳入分析自 2020 年 7 月至 2022 年 1 月的 66 例Ⅰ-Ⅲ期、具有 EGFR 突变阳性(19Del 或 L858R)、经过根治手术后的非小细胞肺腺癌患者。每天给予阿美替尼 110 mg,根据病理分期和患者身体状况给予 6~36 个月的用药时间,以此评估患者的无病生存期 (DFS)、安全性和耐受性。
研究人员通过检测患者胸部 CT、PET-CT、腹部超声、头颅核磁共振等辅助检查发现:所有患者病情稳定,未发生肿瘤复发和 CNS 转移,患者 1 年 DFS 率达 100%。
阿美替尼在辅助治疗的过程中,无 ≥ 3 级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优势明显,无患者因药物不良反应退出治疗。一些常见的辅助治疗的不良反应包括皮疹(22.7%)、口腔溃疡(10.6%)和腹泻 (7.6%)。

此外,研究团队还发现阿美替尼对多原发肺癌 (磨玻璃病灶 <3 cm) 可能具有治疗效果。对于多发结节的患者,单侧手术后服用阿美替尼对残留病灶和对侧病灶也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例如:一例女性患者,双肺多发 GGO,右侧主要病灶术后,病理示腺癌,T1cN0M0(IA3 期),基因检测结果为 EGFR 21 外显子突变,服用阿美替尼 6 月后,左侧病灶明显减小。

这项研究首次证明了阿美替尼作为辅助治疗药物对于完全切除、Ⅰ-Ⅲ期伴有 EGFR 突变的 NSCLC 患者具有显著疗效且安全性良好,同时也是阿美替尼辅助治疗首次在国际会议上的重磅数据发表,为三代 EGFR-TKI 辅助治疗方案提供了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和治疗选择。
目前,该研究仍在进一步分析当中,2 年 DFS 率、中位 DFS 等其他长期生存结果会在后续陆续公布。阿美替尼等三代 EGFR-TKI 有望成为中国 EGFR 敏感突变 NSCLC 患者的标准辅助治疗方案。
研究亮点与临床实践意义
肺癌已进入精准靶向治疗时代,给临床带来了很多循证医学证据,很多研究结果表明术后辅助靶向治疗确实能给患者带来生存获益。 肺癌根治术最大的特点是局部根治,远处复发转移并不是根治的标准。在临床可手术的患者中(包括 IA 期),均存在一定的复发转移的风险。因此,在早期局部根治术的基础上,给予辅助治疗对提升患者的无疾病生存时间至关重要。
基于既往的一些研究,胡坚教授认为辅助治疗主要体现在两点:
1. 如何进行用药选择?
2. 在用药的基础上,如何更好地总结经验,来进一步指导临床实践?
在此次研究中,胡坚教授研究团队在相关的病例中做了分层分析,发现在阿美替尼辅助治疗期间,患者在整体 DFS 和 CNS 疗效两方面均显著获益。在今后的研究中,研究团队还会持续进行随访,分析远处复发转移等数据,相信阿美替尼等三代药物在辅助靶向治疗上会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此外,阿美替尼辅助治疗的注册临床研究(302 研究)已完成入组,在期待研究结果发布的同时,也希望此项研究能够推动阿美替尼适应症的进一步拓宽,实现临床实践中更多应用三代 EGFR-TKI 进行辅助靶向治疗,从而使更多 NSCLC 患者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