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病例上腔静脉综合征、霍纳综合征病例分享

医疗行业从业者 ·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来自 Android · IP 河北河北
3403 浏览
iconcaiwj2001 +1 丁当
这个帖子发布于 3 年零 162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患者沈某,女性,80岁,主因胸闷、憋气1年,再发加重1天来院。

既往高血压及脑梗塞病史。

现病史:患者入院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憋气,无发热,无咳嗽咳痰,就诊于外院,诊断为:右肺上叶中心型恶性肿瘤伴纵膈淋巴结转移,医院保守治疗后症状好转出院,后上述症状仍间断发作?患者入院1天前,上述症状再发加重,伴面部及右上肢水肿,现为求进一步治疗来院。

查体:T36.9℃ P98次/分 R22次/分 BP131/82mmHg神志清楚,被动半卧位。颜面水肿,右侧眼睑下垂,右侧瞳孔缩小,左:右=3:2mm,右侧胸廓饱满,呼吸动度减弱,右肺呼吸音低,可闻及散在哮鸣音。心脏及腹部查体(-),右上肢重度水肿,双下肢无水肿。

胸部CT:

previewplay video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诊断:肺恶性肿瘤伴纵膈淋巴结转移 高血压 陈旧性脑梗塞

治疗:给予吸氧、平喘、抗炎、利尿、抗感染、化痰等治疗,症状缓解出院。

本病历是典型的肺癌继发上腔静脉综合征病例。上腔静脉综合征因上腔静脉被压迫或梗阻而产生的急性或亚急性综合征被称作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

是为什么阻塞的会是上腔静脉?这就不得不提及上腔静脉的特点了。上腔静脉管壁薄,血管内压力低,其从升主动脉的右侧下降进入右心房,周围是胸骨、肺动脉、升主动脉、气管、右主支气管和淋巴结,因而,容易被压迫而发生梗阻。

导致SVCS的原因有哪些?

1)恶性病变,如肺癌(最常见)、淋巴瘤、纵隔转移癌等;

2)非肿瘤性原因通常为引起血栓的多种病因,如安装起搏器、深静脉置管等。

SVCS有哪些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头、颈、臂肿胀、呼吸困难、咳嗽、声音嘶哑、头痛、甚至鼻衄、咯血、吞咽困难、晕厥、神志不清,甚至昏迷,平躺或弯腰时症状可加重。典型的体征包括颈胸部静脉扩张、面部水肿以及发绀。

一般,上腔静脉综合征的发展有着循序渐进的过程,除非患者出现气道阻塞或颅内压升高引起脑疝,否则不会立即危及生命。

如何治疗?

1)基础治疗:头高位休息,吸氧,下肢输液,可适当减少输液量,给予糖皮质激素减轻炎症反应,可给药适当利尿减轻水肿(呋塞米10〜20mg),必要时给予抗感染治疗。但应警惕因患者长期脱水利尿等治疗,患者血容量低伴血液高黏稠状态易引起血栓形成,所以要严密监测患者血容量;

2)放疗:紧急放疗被认为是缓解有生命危险症状的阻塞患者最快的方法。放疗总剂量根据患者治疗是根治性或姑息性、病理类型和病变范围决定,也要考虑患者的体力状态、症状进展的速度、是否联合化疗、患者可能的预后等。

局限性:①约40%的患者放疗后无法进行组织学诊断;②放疗可减轻约80%患者的症状,但明显改善可能需要3天到4周;③有20%患者的症状无法通过放疗缓解。

3)化疗:大多数患者在治疗的7天内症状可完全或部分缓解,完全缓解一般在2周内。大约25% SVCS患者化疗后可能再次复发,但再给予化疗、放疗或放化联合治疗,大部分患者仍然有效。

4)手术:主要用于良性病变、血栓治疗效果差、放化疗无效且预计生存时间超过6个月者。近一半的旁路手术患者最终都需要再次放置血管内支架来维持通畅。

5)血管内支架:适用于合并SVCS且对放疗、化疗不敏感的肿瘤患者。其上腔静脉的压迫症状不能短时间内缓解,血管内支架可短时间内缓解肿瘤引起的SVCS,根据肿瘤生物学特征、肿瘤临床特点和对放化疗的敏感性,放置血管内支架后再给予化疗、放疗或放化联合治疗,可增加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提高治疗后的生存质量。

该帖还没有疾病标签去添加
2 41 13
同行评议(0)
已评议
不开通精选
开通精选
精选已授权,待上线
评议结果暂未公布
参与评议
去邀请
NaN
病例完整NaN
临床实用NaN
诊疗科学NaN
学术价值NaN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2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