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医考点|考试难点、重点!输血最全相关知识在这里

输血是一种治疗手段,可以作为一种支持性和补充性的治疗手段。发生的情况包括外科血液准备,以防止过度出血和严重贫血。输血可根据不同的血液成分(或“血液制品”)进行,包括全血、包装红细胞、洗涤红细胞、白细胞浓缩物和血小板浓缩物等。
因为血源很珍贵,我们在临床上需要严格把握输血指征,推行合理用血的主要目的是保护血资源
废话少说,直接开干,天天献血,那么你献血血液去哪里了?救人治病,没想到吧,血液还可以这样用,
那么哪些情况需要输血?
①贫血,贫血也要分哪种类型,严重程度,不能一贫血就输血,保护血资源啊!
Hb> 100g/L→不输血(这时候自身造血足够使用,吃药,加强营养就可以了)
Hb 70~ 100g/L→有明显症状可以考虑输血(明显症状都有了,你还不输血,要救命啊!)
Hb< 70g/L→输红细胞(为啥呢?病人都是重度贫血了,只有输红细胞才能纠正贫血了)
②失血(成人)
各种失血都要首先补充晶(首选)、胶体液
失血量500ml内(可代偿) →血压、心率无变化,不输血
失血量< 1000ml→补晶胶体,不输血
失血量1000ml~1500ml→晶胶体+浓缩RBC
失血量> 1500ml→晶胶体+浓缩RBC与全血各半
③血小板
手术病人血小板<50x 10%/L,应考虑输注血小板
内科病人血小板<20x 109/L,应考虑输注血小板
④血浆
补充凝血因子→有凝血因子减少且有出血倾向应补充
补充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降低的可以考虑输冷沉淀
、输血,怎么输?
①输血申请
病人符合输血指征→找病人或家属谈话并签署《输血同意书》→经治医生填写输血申请单→
主治医师核准签字→护士抽取血液标本连同《输血申请单》送到输血科→完成输血申请
②输血
输血科完成输血检查、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后+发血→2名医护人员核对患者信息及血液信息无误
严密观察下开始输血并填写输血记录单→供血者、 受血者血样在2~6°C至少保存7天(不良反应查因)
特别提醒:配血标本必须是3天内采集的,双方血样至少保留7天输血、献血的传染病四项检查:乙肝、丙肝、艾滋、梅毒
输血,有2种输法
①输全血(不提倡)
血液成分不单独分离,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一起输进去
成分复杂,不但增加输血反应的发生率,还浪费血资源
因为全血保存条件是按红细胞设计的,所以其他血液成分易丢失
全血在保存过程中容易丧失→血小板、粒细胞、不稳定的凝血因子
②成分输血
把血液中的每个成分,单独提取出来,针对性输血,根据患者的病情做出有效输血。
既然成分输血好,好在哪里?
节省血资源+纯度高+疗效好+便于分类保存,这些好处你说好不好,
成分输血,把血细胞都单独分离出来了,易于分类保存,因为每种成分保存条件不一样
缺哪种血细胞就补哪种,而且纯度高,所以疗效好。唯一缺点就是分离技术要求高。
成分输血,有哪些种类?
红细胞、血小板、血浆、白细胞(很少用)
红细胞类
浓缩红细胞:去掉大部分 血浆的红细胞,只含少量液体成分,适合于心衰患者
红细胞悬液:浓缩 RBC+保存液,加入保存液,更利于保存、利于输注(不易堵管子)是最常用的血液制品,常用于外伤、手术失血
洗涤红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主要是去掉血浆蛋白,此外也去掉了肝炎病毒、A. B抗体、80%的白细胞,用于对血浆蛋白有输血过敏史的患者。
去白红细胞:主要用于反复输血的患者,以减少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去掉 99%的白细胞,含白细胞最少,反复输血可能对输入的白细胞产生了抗体,白细胞再次输入体内就会遭受抗体攻击释放致热源而发热。
冰冻红细胞:浓缩 RBC+甘油,冰冻保存(-65°C--85"C)可以保存3-10年,主要用于保存稀有血型。
辐照红细胞:用γ射线杀死淋巴细胞,减少发生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这样就不会去攻击有免疫缺陷受血者的组织,免疫缺陷、骨髓移植患者一辐照红细胞。
红细胞选择:
输血过敏→洗涤红细胞;
反复输血、输血发热(寒战高热,没有其他表现)→去白红细胞;
骨髓移植→辐照红细胞
备注:一个单位红细胞(含200ml全血的RBC) 可以提高5g血红蛋白。
血小板
主要是用于补充血小板,改善止血功能。
浓缩血小板:用机采或手 工将血小板分离出来,仅含少量血浆及白细胞。
少白血小板:滤过了大部分WBC,减少白细胞物质导致的发热
洗涤血小板:将浓缩血小板用生理盐水洗涤,洗去了血浆成分,减少过敏反应
血浆类
主要用于补充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
新鲜冰冻血浆:采血后6小时内分离出来,含全部的凝血因子,用于补充凝血因子,纠正凝血功能异常。
普通冰冻血浆:采血后6小时后分离出来的,不太新鲜,无V、VII因子(不稳定凝血因子),其他跟新鲜血浆一样。
冷沉淀:新鲜冰冻血浆解冻后让其沉淀,留下底层的沉淀物,主要是补充纤维蛋白原、VIII 因子。
输血并不是绝对安全的,也有不良反应发生,
那么,输血,有哪些不良反应?
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出现的不能用原发病解释的临床表现,叫做输血反应
24小时内→急性输血不良反应; 24小时以上→迟发性输血不良反应。
①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输血最严重并发症→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常见于血型不合的输血
是因为受者体内的红细胞抗体杀掉了输入的红细胞,从而导致溶血
诊断思路→输血+寒战高热+头痛腰痛+酱油色尿=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在输血过程中出现头痛腰痛酱油色尿→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术中表现:不明原因血压下降、术野渗血、 酱油色尿
处理:停止输血、补充血容量、碱化尿液
要碱化尿液是因为血红蛋白遇酸性物质而变成结晶体,阻塞肾小管
补充血容量以纠正血压降低
输血后7~14天出现黄疸→迟发性溶血反应(为血管外溶血)
输血后人体产生针对输入的RBC产生抗体,所导致的慢性溶血
②非溶血性发热输血反应
临床最常见的输血反应→非溶血性发热输血反应
主要原因: 既往多次输血导致体内产生白细胞抗体
当白细胞再次进入血液就会遭受抗体攻击而释放致热源
此外有少部分 与血液中含有各种杂质有关
表现:输血过程中出现寒战高热, 没有其他表现→非溶血性发热输血反应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处理:
轻度发热者减慢输血速度
发热明显则应停止输血,并且注射糖皮质激素抑制免疫反应去白血制品→能减少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③输血过敏反应
与输入血液质量有关(过敏患者体内各种抗体、食物中吸收的物质)
常见原因是受血者对输入的血浆中某种蛋白物质过敏
所以,下次输血改用洗涤红细胞(洗掉了血浆蛋白)
表现为:
轻者:皮肤瘙痒、荨麻疹→减慢滴速,给予抗组胺药
重者:呼吸困难(支气管痉挛)、喉头水肿、血压降低→停止输血、给予肾上腺素(兴奋心脏,舒张支气管),氢化可的松(抗过敏)、抗组胺药物(抗组胺)、必要时气管切开。
④输血相关性肺损伤
输入的血液中含有人类组织相容性抗原抗体 (白细胞抗原) (抗-HLA)
HLA存在于白细胞上面,血小板上面也有
这种抗体可以攻击肺组织,供血者多为多次妊娠的女性
诊断思路→输血后出现呼吸困难+呼吸衰竭/肺部弥漫性阴影一输血相关性肺损伤
输血相关性肺损伤处理: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糖皮质激素
输血相关性肺损伤与循环超负荷表现类似
但循环超负荷主要见于心肺功能不好的老年人
同时存在输液速度过快、过量。
⑤循环超负荷反应
由于输血速度过快、过量所致的急性左心衰与肺水肿
常见于心肺功能不好的老年人
诊断思路→老年人+大量/快速输血+呼吸困难、肺部湿哕音+循环超负荷反应
处理:强心、利尿。
⑥细菌污染反应
最常见原因→采血、制备、分离血液过程中被细菌污染所致
表现:输血过程中出现高热、 皮肤充血、甚至感染性休克→细菌污染反应
处理:抗休克抗感染,并将血液做细菌培养。
⑦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
移植物:供血者体内的T细胞。抗宿主: T细胞损伤受血者的组织
一般发生于免疫抑制/缺陷的输血病人(因为免疫正常时,受血者的免疫系统会识别并杀灭外来T细胞)
父母与子女间输血,更容易发生(因为有基因相似,受血者免疫系统更不易识别)
表现为发热(免疫反应),皮疹(攻击皮肤),腹痛腹泻(攻击胃肠) ,转氨酶升高(攻击肝脏)
看到输血后皮疹+肝损害,特别是直系亲属间输血,应怀疑此病
治疗:主要采用免疫抑制治疗,改用辐照红细胞(杀死了T细胞) 。
⑧传播疾病
可以传播 →巨细胞病毒、 梅毒、艾滋、疟疾、乙肝、丙肝等
诀:巨梅爱虐乙丙肝
单纯疱疹病毒一般不通过输血传播, 因为它主要潜伏于神经节
白细胞易传播病毒(白细胞是有核细胞,利于病毒的复制)血小板易传播细菌(22°C保存,利于细菌繁殖)
血浆易导致过敏(含各种异体蛋白)
白细胞易导致发热(多次输血导致白细胞抗体)
5个易混反应总结:
①寒战高热、胸闷呼吸困难、头痛腰痛、酱油色尿→溶血反应:
②只有寒战高热,没有其他表现→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③皮肤瘙痒、荨麻疹、呼吸困难、胸闷→输血过敏反应
④突然呼吸困难+迅速呼吸衰竭或肺部弥漫性阴影→输血相关性肺损伤
⑤老人+大量/快速输血+呼吸困难、肺部湿啰音→循环超负荷反应
自体输血
收集患者自己的血液,然后输回到自己体内,有3种自体输血形式
自体输血最大优点→无井发症、无传染疾病风险(自己的血输给自己) ;
择期手术病人输血最佳方式→自体输血
①回收式自体输血
术中收集患者腹腔、胸腔内无污染的出血
比如:脾破裂,异位妊娠破裂,大动脉破裂等出血
经过处理后回输到体内
但是肝破裂不能自体回输,因为里面含有胆汁
②预存式自体输血
主要用于择期手术的病人,提前抽血保存起来,术中输注
特别是,稀有血型、交叉配血配不上的病人,这种血源最好靠自己
但患者必须满足Hb> 110g/L (老标准)贫血就没法把血抽出来预存
还可以用这个HCT (红细胞比容) >30%
③稀释性自体输血
在麻醉前,在患者的一侧静脉抽血出来备用;另外-侧静脉同时输入3~4倍的晶体液进去以补充血容量,但是不要稀释过头
在手术中,再把抽出来的血输回去
还是那段话,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输血并更换管路,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积极治疗抢救。对有输血反应的,医护人员应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报单,并返还输血科(血库)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