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帮糖尿病患者驱赶肢体麻木

医疗行业从业者 ·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IP 浙江浙江
722 浏览
这个帖子发布于 3 年零 187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本期关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中医科

帮糖尿病患者驱赶肢体麻木

健康报,2022年1月11日(8)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中医科 李国菁 杨涛

手足麻木、刺痛、灼热等症状令糖尿病患者饱受折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中医科运用“四位一体”中医特色诊疗方案,为很多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减轻了痛苦,延缓了病情的进展。


“姜大夫,我的双脚开始出现麻木的感觉,像多穿了双袜子,踩在地上软绵绵的,偶尔还有刺痛感。听邻居说,他在中医科病房调治一段时间后,症状缓解了很多。我跟他的症状类似,您看我也能住院治治吗?”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中医科主任姜敏的门诊,经常能见到伴有手足麻木、刺痛、灼热等症状的糖尿病患者经口口相传而来。上面提到的那些折磨人的症状多见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而姜敏已在临床与之“奋战”三十余载。


着眼早期

关键是找到核心病机


“我们之所以注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和研究,是因为患者发病早、发病率高,症状几乎伴随其一生。”姜敏介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最早出现的并发症之一,刚确诊的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为60%~90%。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进一步发展还会出现糖尿病足,有截肢的风险。


根据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中医将其归属于“痹证”“血痹”“筋痹”等范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为本虚标实之疾,主要病因病机是消渴日久,气阴两虚,气虚则血液运行不畅,阴虚则脉道失濡、艰涩不行,从而导致血行瘀滞、脉络痹阻,而发为本病。若疾病迁延不愈,则出现或气损及阳,或阴损及阳,阳虚失煦,阴寒凝滞,脉络痹阻愈甚,则出现疼痛、肢体痿废不用等严重变证。


不通则麻,血不通则木,气血不通则生麻木。”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证以气虚血瘀为主,故早期患者多以肢体麻木为主。姜敏表示,中医综合治疗具有明显优势,尽早介入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延缓疾病的进展。


基于对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气虚血瘀”核心病机的认识,姜敏团队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并依托多项国家级、省部级临床课题的研究,形成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证内服外治综合治疗方案”。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案的总有效率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并且能有效提高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多伦多临床评分、神经传导速度等。


杂合以治

综合干预以突显特色


目前,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以专病专方、单药治疗或中药足浴疗法、针灸治疗单一疗法为主,未能发挥中医药的综合治疗优势。姜敏团队针对糖尿病及其早期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总结形成了“四位一体”中医特色诊疗方案。


姜敏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应充分发挥中医“杂合以治”的特点,通过体质调理、中药内服外用、八段锦练习的综合治疗方案,以更好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四位一体”中医特色诊疗方案如下:


1.体质调理为基础


国医大师王琦院士推崇“辨体—辨病—辨证”三维诊疗模式。姜敏作为王琦院士的学术继承人,很好地继承了其学术思想,并将“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引入糖尿病及慢性并发症的治疗。


糖耐量减低人群是糖尿病的“后备军”,若早期对其进行干预大部分患者可逆转。姜敏基于体质理论,针对无症状或症状不典型的糖耐量减低患者,形成了7个体质专方,联合生活方式干预与食疗指导,有效降低了糖耐量减低转为糖尿病的发生率。2016年,其总结出的辨体调体法干预糖耐量减低的中医特色治疗技术被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治未病分会评为首批治未病服务适宜技术


姜敏强调,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控制血糖应该放在首要位置。针对缓解期患者,应以调体治疗为主。因为纠正体质的偏颇,不仅能辅助控制血糖,还能延缓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进展。由此可见,中医体质调理是糖尿病及慢性并发症治疗的基础,可贯穿疾病的治疗全程。


2.中医辨证汤剂为主导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针对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的核心病机,姜敏团队结合多年临床实践及研究,总结出益气活血方(黄芪、丹参、当归、鸡血藤、苏木、黄连等)。大量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证明,该方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能显著改善肢体麻木等临床症状,提高感觉及运动神经的传导速度等。


3.个体化中医外治为支持


熏蒸疗法是中医外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熏蒸是使药物在热能的作用下,通过皮肤孔穴、俞穴等直接吸收进入血脉,输布全身而发挥药效,从而疏通经络、调和气血。通络外洗方是北京世纪坛医院中医科应用多年的中药外治处方,对肢体麻木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该方由黄芪、川芎、红花、艾叶、透骨草、鸡血藤、桂枝等组成,具有补气养血、活血通络止痛的功效。


除中药熏蒸外,针灸治疗集合了疗效确切、操作方便、经济安全且无副作用等诸多优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出现的麻木疼痛、下肢拘挛等症状,主要是由于气血瘀滞,经络不通,气血不能通达于四肢末梢,肌肉筋脉失于濡养所致。针对症状较为明显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应用针灸治疗可起到补益脾肾、舒筋通络、通利气血的作用。


4.八段锦练习为辅助


每天下午三点,北京世纪坛医院中医科就会出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是中医科护理团队带领糖尿病患者在进行八段锦练习。


八段锦是至今仍广泛运用的古代导引功法,其每一式的歌诀都与预防疾病、调理脏腑相联系。早在2017年,姜敏团队就将八段锦纳入糖尿病患者的综合管理方案。国内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八段锦可增强人体脏腑功能,提高身体素质,改善身体机能,增强防病抗病及抗衰老的能力,并能辅助治疗一些慢性疾病。


推广成果

更应夯实基层力量


四位一体”综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方案突显出中医特色和疗效优势,吸引了北京及周边地区的患者来北京世纪坛医院中医科就诊,也使一些患者从不知“冷暖”到冷暖自知。 从2016年开始,通过会诊、合作和业务指导等方式,“四位一体”中医特色诊疗方案在北京世纪坛内分泌科、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北京市通州区梨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进行了广泛的推广应用,为众多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带来了福音。 在辐射周边基层医疗机构的过程中,姜敏发现基层患者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尤其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很多患者直到出现严重症状才就诊医生也同样存在对疾病早期发现和治疗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等问题,这样容易贻误最佳治疗时机,不利于对疾病的管理。 基于上述情况,姜敏团队定期走进基层,为患者进行糖尿病中医健康教育宣传,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同时,科室依托国家级、市级继续教育项目,积极开展糖尿病及慢性并发症中西医诊疗培训课程,提高基层医生的诊疗水平。 “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斗争,未来的路还很长。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我们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怎样更好地控制严重患者的疼痛症状,如何进一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如何推广中医特色诊疗模式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应用等。”姜敏团队的目标清晰,对未来充满期待。

img
回复5 点赞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