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得不承认:慢性疼痛影响大脑认知功能,反应速度降低最为明显!


作者:杨森 | 审核:刘尧 | 编辑:黄琋玟
01
导 言
疼痛作为第五大生命体征,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了,慢性疼痛(Chronic Pain,CP)的发生率更是逐年升高,在年龄≥65岁的老年人当中,约有30%的人遭受慢性疼痛困扰,并且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国际疼痛学会(IASP)将CP定义为持续6个月及以上的疼痛状态。一些横断面研究发现慢性疼痛除了影响生活质量之外,还会影响认知功能,目前还不能得知慢性疼痛对于认知功能的长期影响。
而研究正在一步步揭开真相,今年年初刊登在《Pain》上的一项纵向研究揭示了最新结果:慢性疼痛与长期的认知功能损害有着密切联系,尤其是在反应速度方面更是显著。

02
内 容
在试验开始之前,作者提出了几个问题
1. 认知功能下降是否只与CP有关?
2. 其对认知的影响是否稳定?
3. 其对认知的哪一方面影响最为显著?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来自于PAQUID队列研究--法国的一项关于认知和功能老化的前瞻性流行病学研究。
从中纳入前20%--742名年龄在65岁及以上的受试者,并排除老年痴呆的患者。
疼痛评估
受试者在第三年随访时使用疼痛问卷进行基线疼痛状况评估,中重度疼痛的受试者且其持续时间>6个月被纳入CP(+)组,持续时间<1个月者纳入CP(-)组,其余受试者被排除。
认知功能评定
15年随访期间,每2-3年进行一次多方面的认知功能测定,包括:
1、整体认知水平-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
2、视觉记忆-本顿视觉保持测验(BVRT);
3、语言流畅度和执行能力-the Isaacs Set Test(IST);
4、注意力和反应速度-数字符号替换测试(DSST);
5、联想记忆-the Weschler Paired Associate Test(WPAT);
6、选择性记忆力-Zazzo取消测试(ZCT)。
其中,MSSE、BVRT和IST以其第三年随访结果作为基线值,WPAT取第五年随访结果为基线值,ZCT以开始随访时的得分作为基线值。
除此之外,影响认知的可能因素非常之多,因此试验对诸如年龄、性别、教育水平、合并症、自身抑郁情况、止痛药物服用情况等进行了考量。
结果
性别、婚姻状况、教育水平、糖尿病、抑郁及止痛药物的服用等在CP(+)和CP(-)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异(表1)。
表1 受试者基线资料的比较

在基线水平,除了ZCT外,CP(+)组的其余各项认知功能测试分数均低于CP(-)组(表2)。
表2 根据慢性疼痛状态分组的受试者特征

对相关混杂因素校正后的各种认知水平测定结果如表3所示。MMSE、BVRT、IST、DSST、ZCT的得分均会随时间明显下降(P<0.05)。
相较于CP(-)组,CP(+)组的基线DSST更低(P=0.0018),且其随着时间下降速度也更快(P=0.0238)(表3)。
表3 LPMM模型对每个认知测试结果的固定效应参数的估计


03
总 结
多年来,大量横断面研究证实慢性疼痛与认知功能下降有关,但关于慢性疼痛与认知的长时间变化的纵向研究很少,且其结果并不一致。
DSST是唯一表现为加速下降的认知功能测试,且有研究发现DSST是几种大脑相关疾病的独立预测因素,诸如老年痴呆症、帕金森和抑郁等。
受到慢性疼痛影响的受试者其认知功能的下降与其大脑成像结果是一致的,包括涉及疼痛调制和认知功能的额叶区域相互重叠。
通过长时间随访,证实慢性疼痛(CP)与认知功能的下降有密切关系,尤其是对于反应速度的下降更为明显,因此,采取措施治疗慢性疼痛以减少其并发症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Rouch I, Edjolo A, Laurent B,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chronic pain and long-term cognitive decline in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of elderlyparticipants[J]. Pain, 2021, 162(2):552-560.
转 载 声 明
原创不易,感谢分享与转载!本篇内容版权归梧桐医学所有,如需转载或微信交流请联系平台管家Doctor张:tengtongzhis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