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图集|玻璃体后脱离的早期演变:始于中周部,正常青少年就开始出现



既往认为玻璃体后脱离(PVD)的发生与年龄相关,多发生于60岁以上人群,起始于黄斑区或中心凹周围。但随着广角OCT的出现,发现20-30岁人群中90%以上在中周部和周边部可检测到PVD。至于更早期的表现和演变尚不清楚,PVD是何时、何地以及如何开始的呢?
用拼图实现的广角OCT,观察20岁以下正常青少年玻璃体视网膜交界面
横断面观察性研究,纳入35名健康正常志愿者63只眼,年龄小于20岁(4-17岁),收集水平扫描和垂直扫描的广角OCT拼图,观察玻璃体视网膜交界面。
结 果
1. 0期无PVD和1a期PVD
18只眼(28.6%) 0期无PVD,平均年龄明显小于1a期PVD。
45只眼(71.4%)发生1a期PVD(16只眼<10岁,29只眼在10-20岁)。1a期PVD指黄斑旁至周边的局限性周边部PVD,视网膜和玻璃体间存在多层线状高反射或夹杂反射物质。


10岁男孩1a期PVD垂直扫描(B),D为局部放大图,黑箭为上方象限的PVD,位于血管弓(白箭头)前的中周边部。
2. OCT特征
52眼(82.5%)存在黄斑前液化腔(即黄斑前囊或玻璃体皮质前囊)

6岁女孩0期PVD的广角OCT拼图水平扫描(A)和垂直扫描(B),未见PVD,但黄斑前液化腔清晰可见。
11只眼(17.5%)沿着血管弓可见血管前玻璃体裂隙。
11只眼(17.5%)可见垂直玻璃体纤维嵌入。


10岁男孩1a期PVD水平扫描(A),C为局部放大图,黑箭为视网膜鼻侧PVD,并可见颗粒状高反射和与玻璃体后皮质垂直相连的玻璃体纤维(星号)。
49只眼(77.8%)在玻璃体皮质周边可见颗粒状高反射。

6岁女孩0期PVD,玻璃体后皮质有颗粒状高反射(星号)。
5 只眼(7.9)可见不连续性玻璃体劈裂,41只眼(65.1)可见连续性玻璃体劈裂。不连续性和连续性玻璃体劈裂可能是PVD前期表现。

12岁女孩0期PVD左眼和右眼垂直扫描广角OCT图像,处于向1a PVD进展的阶段。C为A的放大图像,局限且非常窄但明显分层的玻璃体后皮质为“不连续玻璃体劈裂”,分布在血管弓前(箭头)。

D为B的放大图像,不连续的玻璃体劈裂区(箭头),与连续性玻璃体劈裂(箭)相连,还存在血管前玻璃体裂隙(星号)。
3. PVD的起始和分布
PVD起始于黄斑前液化腔前,此处玻璃体凝胶直接粘附在视网膜上,逐渐向后、向前延伸。

14岁女孩1a期PVD,B和C为局部放大图,白箭为从视网膜表面分离的玻璃体后皮质,PVD从血管弓外延伸至黄斑前液化腔隙边缘(箭头)。
大多数受试者在这个年龄段PVD位于血管弓前方,没有超出血管弓向后极部延伸。
20岁以下PVD的起始位置按以下频率降序排列为:上方、鼻侧、下方、视乳头黄斑旁、颞侧。
眼扫视时玻璃体运动所引起的牵引力会显著影响PVD进展。
总 结
在生命的第一和第二个十年中,OCT可以观察到1a期PVD,起始于中周部玻璃体,最常见于血管弓前的上象限。玻璃体劈裂可能是PVD前期表现。
原文链接: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4677570/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