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影像征象讲座8——皮层飘带征(The cortical ribbon sign)

发布于 2021-11-30 · 浏览 3650 · IP 江苏江苏
这个帖子发布于 3 年零 176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icon程先进 推荐
icon程先进 +10丁当

【英文】The cortical ribbon sign

【又名】花边征

【表现】DWI常可清楚显示大脑皮层和基底节信号改变,大脑皮层高信号呈“飘带样”或“花边样”,早期信号改变可不对称,可能为单侧或双侧,可以弥漫或局限性分布,随病程进展逐渐趋于对称。

【解释】产生DWI高信号的机制尚不明确,有学者认为是在神经元细胞海绵状变性过程中细胞空隙减少,从而造成水分子在空泡中发生细胞内隔室化而扩散受限,另外疏水性朊蛋白的淀粉样沉积也限制了水分子的自由扩散。

【讨论】 

克-雅氏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也称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是一种由朊蛋白引起的罕见的、致死性的中枢神经系统海绵状脑病,具有传染性和遗传性。由 Creutzfeldt和Jakob于1920年及1921年先后报道,1968年命名为CJD,潜伏期可达5~20年。CJD是最常见的人类朊蛋白病,根据病因不同,临床上将CJD分为4种类型:散发型(sCJD)、遗传型(fCJD)、医源型(iCJD)及变异型(vCJD)四种。散发型约占85%,遗传型约占5%~15%。我国所发现的CJD大部分为散发型,发病年龄以50~70岁的中老年人居多,中位生存时间为6月,整体生存时间<2年(见表1)。

img

本病主要临床特征排在首位的是认知障碍,表现为迅速进展性痴呆,全身出现肌阵挛,视力障碍、睡眠障碍也是较常见的症状,在临床诊断中易与阿尔茨海默病、额-颞叶痴呆、路易体痴呆、帕金森病、亨廷顿病、血管性痴呆等相关疾病误诊,耽误病情的控制及治疗。

CJD病理特征包括神经细胞脱失,星形胶质细胞增生,脑海绵状变性、抗朊蛋白染色阳性的淀粉斑,无炎症性改变。其公认的确诊方法是依靠脑组织病理学检查,但由于多数患者不愿意脑活检,且该病具有潜在传染性的特点,因此活检病例有限,目前更重视CJD临床诊断。按照1998年WHO的诊断标准,CJD患者早期往往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而使该病早期诊断棘手。辅助诊断中的脑脊液14-3-3蛋白检测,对CJD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但缺乏特异性和敏感性。EEG长期作为临床诊断CJD的无创性检查,其特征性的改变为高幅三相、双相或多相尖波及尖-慢综合波,但在CJD的早期和晚期患者中特征的EEG改变常缺如。

常规MRI T1WI序列对CJD诊断的敏感性低,除了晚期非特异性脑萎缩、侧脑室扩大外,几乎无异常表现,偶有皮层和基底节区显示轻度异常报道。常规T2WI和FIAIR序列对CJD诊断的敏感性为63%~67%,特异性为88%~93%,其中以FLAIR更为敏感,一般表现为对称性双侧皮层和/或基底节区异常高信号,基底节区相对于皮层更容易表现异常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这一特点对CJD诊断有一定意义。

1999年Bahn等报道于T2WI尚未见到信号异常时,DWI即已出现异常高信号改变。Demaerel等报道DWI对CJD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甚至达到100%。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DWI在CJD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地位,对早期诊断CJD,DWI比EEG和脑脊液14-3-3蛋白更敏感。DWI常可清楚显示大脑皮层和基底节信号改变,大脑皮层高信号呈“飘带征”或“花边征”,早期信号改变可不对称,可能为单侧或双侧,可以弥漫或局限性分布,随病程进展逐渐趋于对称。CJD 患者中央前回皮层多不受累,存在“中央前回回避现象”,其机制尚不清楚。累及丘脑枕与丘脑背内侧核,典型者呈曲棍球棒状,双侧对称出现者则称为“双曲棍球棒征”。 在CJD晚期,胶质增生较海绵状改变明显时,DWI高信号逐渐消失。

Tschampa等评估sCJD皮质高信号的范围和位置,结果显示95%的患者在岛叶、扣带回和额上回发现高信号,中线附近的皮质区也经常显示信号异常(楔前叶87%,中央旁回77%);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受影响的机率较低(分别为41%和28%)。他们认为sCJD患者皮质信号异常主要影响中线附近的皮质区域、岛叶、扣带回和额上回皮质。DWI显示皮质改变优于FLAIR。

img


img


鉴别诊断:请参考【讲座】散发型克-雅氏病影像鉴别诊断(马哥系列讲座之十五)


【参考文献】

1. Fragoso DC,Gonalves Filho AL,Pacheco FT, et al.Imaging of Creutzfeldt-Jakob Disease: Imaging Patterns and Their Differen- tial Diagnosis. Radiographics,2017,37((1)): 234-257                           

2.Shiga Y,Miyazawa K,Sato S,et al.Diffusion-weighted MRI abnormalities as an early diagnostic marker for Creutzfeldt-Jakob disease. Neurology, 2004, 63:443                                     

3.Murata T,Shiga Y,Higano S,et al. Conspicuity and evolution of lesions in Creutzfeldt-Jakob disease at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AJNR,2002,23:1164                          

4.Abdulmassih R, Min Z.An ominous radiographic feature: cortical ribbon sign.Intern Emerg Med,2016,11(2):281-283

5.Tschampa HJ, Kallenberg K, Kretzschmar HA,et al.Pattern of cortical changes in sporadic Creutzfeldt-Jakob disease.AJNR,2007,28(6):1114-1118                                        

6.张伟,马林,娄昕.克-雅氏病DWI信号分布特征分析.临床放射学杂志,2014,33(3):330-333                                      

7.高长泰,陈国华,夏爽,等.克雅氏病的综合影像学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文献复习.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9,30(11):817-820

最后编辑于 2021-11-30 · 浏览 3650

9 72 28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9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