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0°揭敷料,Ω固定法,好经验快收藏!
什么是0° 揭敷料手法?
近日,科室收住了一位PICC并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患者,由于置管侧肢体红肿热痛明显,外加汗毛较长,责任护士为其揭开敷贴时直喊疼。

那是否有一种方法在揭敷贴时能够让患者感到不那么痛呢?
方法当然有,那就是0°或者180°揭敷料手法,只是这种方法操作起来比较费时,但是对病人的皮肤伤害会相对较小,并能减轻病人的疼痛,大家在临床工作中不妨一试。
0°揭敷贴
临床工作中看似不起眼的操作手法,带给病人的感受可不一样。特别是在静脉导管维护时,如果处理不当,会导致导管滑脱、导管相关性感染、张力性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如果处理到位,能预防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下面,我们再来介绍一种方法。
什么是 Ω 固定法?
44床是一位肿瘤患者,其右上臂留置了一根PICC导管,上一次更换敷贴的时间是2019年11月7日。11月11日上午,笔者查房时发现,患者的穿刺点有陈旧性渗血,外露导管部分随着输液皮管的活动而被牵拉。从胶带上的信息看,这次维护是由实习护士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

同样是留置了PICC导管的25床患者付某,由于其对PICC导管材质过敏,穿刺口及导管与皮肤接触部分有渗出和小水疱,为此,责任护士在为其更换敷贴时,放了水胶体溃疡贴。

从更换的日期来看,上一次是维护是在2019年11月6日,实际已经有5天时间了。除了穿刺点有少许渗液(水胶体变白色),敷贴及导管固定的很妥当。特别是外露导管部分,并不会随着输液管的移动而被牵拉。

从备注的工号来看,应该是小吕护士所维护。为此,笔者请小吕护士做示范,对实习护士进行了一次用Ω方法进行导管固定的指导。
Ω方法固定导管
看完视频,不知大家是否明白?下面用文字来进行描述。
所谓Ω固定法又称高举平台法,就是用胶带360° 包绕导管一周,再将两边的胶带黏贴于皮肤上,使其呈Ω状,这样导管不会与皮肤紧贴,避免导管对皮肤造成的压迫,使导管固定更加牢固。

PICC置管患者在导管留置期间应进行规范的PICC导管护理,以保证导管安全,防止并发症,延长导管使用时间,特别是对导管外露部分的正确固定,能有效的防范与之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那么,不规范的导管固定可引发哪些相关并发症,如何处理呢?
1. 导管移位
PICC导管留置期间,可因导管固定不正确等原因,使导管外露部分发生移动,导管脱出或吞入体内,并因此可引发与之相关的并发症,如果导管吞入体内超过3cm,尖端会进入心房,可出现心律失常,心前区不适等,而且也会因体外导管进入体内,增加血流感染的几率,如果导管脱出3cm以上,导管有可能脱出上腔静脉,尖端位于无名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定位不在最佳位置,可出现导管内回血,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2. 导管体外部分破损漏液
聚脲胺脂类导管体外部分较硅胶类导管材质柔软性差,如果贴膜下导管摆放形状或位置不当、贴膜固定不牢,会造成导管发生错位形成夹角,久而久之引起导管破损,发生输液渗漏。
3. 皮肤损伤
透明敷料粘贴过紧或拉伸透明敷料后进行粘贴,可导致透明敷料下皮肤张力变化,造成透明敷料边缘部位出现红斑、水泡。产生皮肤张力性损伤,
4. 穿刺点出血或渗液加重
对体质较差,肿瘤晚期营养不良、血小板低的患者,如果贴膜固定不牢,输液接头末端固定位于关节处,可因活动反复牵拉导管,造成穿刺点出血或渗液加重,增加感染的风险。
如何防范PICC导管外露部分固定不牢所造成的风险呢?
一
护士方面
1. 维护护士应受过PICC专业技术培训,熟练掌握PICC专业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能对患者实施个体化的评估、护理及健康宣教。严格执行PICC维护操作规范,并能预见操作中的风险,从而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
2. 根据患者的状况,选择适合的PICC敷料,向患者强调贴膜固定导管外露部分,保护穿刺点的重要性,并根据贴膜的种类、季节及患者的实际情况决定更换贴膜的时间。
3. 贴膜下皮肤及穿刺点有效消毒后充分待干,将透明贴膜以穿刺点为中心贴到连接器的翼型部分的二分之一处固定,使导管体外部分完全置于贴膜的保护下,贴膜下导管应正确摆放,具体如下:
(1) 外露导管摆放形状应根据穿刺点的位置、外露导管的长度、患者手臂肌肉的平整紧实度来设计导管摆放的形状,禁止垂直一字型摆放,以防因各种原因造成贴膜松动引起导管移位,应将外露导管呈L、S、U或双U型摆放,以缓冲外力或活动时对导管的牵拉。(见图)

L型

S型

U型

双U型
(2) 贴膜下外露导管摆放应呈圆弧形,避免形成锐角,特别是柔软性较差的聚脲安脂类导管,如果形成夹角,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输液速度减慢甚至不滴的现象,夹角处导管也会破损,输液时产生渗漏。(见图)


(3) 外露导管末端固定处应避开手臂关节处、肘窝、腋窝,防止手臂关节活动时牵拉外露导管造成导管损伤,更换贴膜后应让患者弯曲手臂,观察活动时有无导管弯折,如出现弯折应及时纠正。(见图)

(4)粘贴透明敷料时应以穿刺点为中心,轻轻垂放贴膜,做到无张力粘贴,粘贴透明敷料后,应沿导管摆放的形状进行指捏塑型,以加固导管、贴膜之间的黏贴性、最后用双手大鱼际由中心向边缘按压,排尽空隙,使贴膜与皮肤充分贴合。
(5)贴膜外连接器部分应采用弹力柔棉胶带以高举平台、反向锁和的方式无张力固定导管(见图)。


二
患者方面
(1)按时到正规医院进行PICC导管维护,维护时携带维护手册,以便于护理人员做出评估,出现问题能及时对症处理。
(2)掌握PICC相关知识、出现问题的观察方法及携带导管的注意事项。
(3)保持贴膜清洁干燥,不要自行揭开贴膜,洗澡时注意保护局部,当日换药,如出现潮湿、松动、卷曲、穿刺点渗液、贴膜下导管长度有改变,导管摆放形状因错位而造成导管打折时应及时更换,应经常检查贴膜是否松动,可以在贴膜覆盖及输液接头处处给予网套进行保护,松紧放一指为宜。
(来源:护理时间,辽肿护理服务)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1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