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掌握心血管系统常见7大超声影像特征,鉴别危急重症必不可少

发布于 2021-10-25 · 浏览 1595 · 来自 Android · IP 天津天津
这个帖子发布于 3 年零 200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床旁超声因其便捷、无创的特点,一直备受广大心内科医生关注。无论是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还是危急症的鉴别,床旁超声都是不可缺少的工具,因此又被誉为可视的“听诊器”。

然而,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心血管医生,掌握常见的心血管超声影像是必不可少的。为此,我们总结了心血管系统常见的7大超声影像特征及其意义。

一、常见的心脏超声影像

心脏超声常用的探查部位包括:胸骨旁、心尖、剑突下、胸骨上窝,每个部位又有长轴和短轴的系列切面,具体手法在此不再详述。心内科医师应当掌握如下2D声像图及常用心脏测量参考值。

1.心包无回声区

心包腔内出现无回声区(见下图),具体分级见表1。伴有右心腔塌陷(特别是右室游离壁塌陷)、右房压力升高和/或心脏摆动(钟摆征)时,常见于心脏压塞。

img

2.室壁运动异常 

室壁运动同步失调、运动幅度减低(收缩期室壁增厚率<30%,心内膜运动<5cm)、消失(心内膜运动<2cm)、矛盾运动及正常节段室壁运动幅度增强(心肌16段见下图)。常见于缺血性心肌病、心肌梗死或心肌炎。

img

3.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

①视觉评估:胸骨旁左室短轴切面下,左室应呈同心圆样运动,左室内径变化率及室壁增厚率均大于50%,甚至出现收缩期心腔排空现象,提示左室高动力改变(见下图);左室内径变化率10%-25%、室壁增厚率30%-50%,提示左室收缩功能中度减低;心室内径变化率小于10%、室壁增厚率小于30%,提示左室收缩功能严重减低(见下图)。

img

②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二尖瓣尖水平M型检查:a测定二尖瓣尖与室间隔间最小距离(EPSS),正常值≤5cm,合并主动脉瓣返流、二尖瓣狭窄、基底部室间隔增厚时此法存在误差。b测定左室短轴缩短率=(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正常值25%-45%,此法不适用于存在心尖和/或基底部室壁运动障碍患者。

img

③于心尖四腔切面描迹收缩及舒张末期左室心内膜轮廓,利用辛普森方程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50%,提示左室收缩功能减低。

4.左心室充盈减少 

收缩末期左室前后壁几乎贴近,称为“亲吻征”,高度提示左室充盈欠佳、容量不足,见于低血容量性休克(见下图)。

img

5.右室扩大、室间隔异常 

右室扩大、室间隔从右室偏向左室(胸骨旁短轴切面左心室呈“D”型)为肺栓塞间接征象(如下图),很少能直接在肺动脉主干及左右分支内探及较大栓子这样的直接征象。

img

二、常见血管超声影像

无论是动脉还是静脉在超声下都显示为圆形或椭圆形液性暗区,由于静脉血管缺乏富含弹性纤维的中膜,管壁较薄,相对于伴行的动脉更容易被压瘪,因此可以通过探头加压的方式来观察,首先被压瘪的是静脉(如下图)。打开超声的脉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见动脉血流呈搏动样高频信号,而静脉血流呈连续性低频信号。

img

1.主动脉扩张、主动脉内异常回声

升主动脉根部直径>40mm或腹主动脉内径>25mm提示主动脉扩张,常见于主动脉瘤、急性主动脉综合征、高心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马方综合征等。主动脉被撕脱内膜(动脉腔内带状较强回声)分为真、假两腔(见下图),此时可考虑主动脉夹层。


img



2.下腔静脉(IVC)超声影像 


超声检查IVC内径及其随呼吸的变异率不但能提供患者容量状态的信息,有时还能评估液体反应性(如下图):


img



ASE(美国心超协会)指南的建议:用力吸气时,IVC直径≤2.1cm伴随呼吸变异率>50%,对应于中心静脉压(CVP)值3mmHg(0-5mmHg);IVC直径>2.1cm伴随呼吸变异率<50%,对应的CVP值为15mmHg(10-20mmHg);如IVC直径≤2.1cm伴随呼吸变异率<50%或IVC直径>2.1cm伴随呼吸变异率>50%,提示对应的CVP值可能为8mmHg(5-10mmHg),此时应考虑采用其他指标来估测CVP。


其他文献报道数值略有不同,平静呼吸时,IVC直径≤2cm伴随呼吸变异率>50%,对应于CVP值≤10mmHg,可见于低血容量和分布性休克患者;IVC直径>2cm伴随呼吸变异率<50%,对应的CVP值大于10mmHg,可见于心源性和梗阻性休克患者。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1595

6 108 14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6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