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波高尖的鉴别诊断
飞跃迷雾1 达人已点赞心内梦原创( 转载需注明出处)
T波高尖可以毫无危害亦可能是死亡的预警…

一、正常T波
1.形态
- 圆顶型,升支较缓,降支较陡,方向与QRS波相同
- I,II,V3-V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
2.振幅
- T波振幅一般不低于同导联R波振幅1/10
- 肢体导联通常不超过0.5mV,胸导联通常不超过1.5mV
- 正常T波向量指向左下,所以TI>TIII,TV6>TV1
3.影响因素
- 年龄
- 性别
- 种族
4.疑诊T波振幅增高
- 正常T波振幅的变化范围很大,且与异常T波增高有较大重叠,因此很难仅凭T波振幅进行判断
- 结合病人其它临床资料基础上动态观察T波变化非常重要
- 超过一个导联出现T波振幅超过同导联R波振幅的情况需要高度警惕…
- 对于可疑的T波振幅升高,需要同时观察同导联除极情况及QT间期有无异常,譬如R波高度丢失、QRS时限延长、QT缩短…
二、超急性期T波
1.概述
- 超急性期T波是继QT间期延长后的急性心肌梗死超早期的心电图变化
- 是一种原发性复极异常
- 可见于透壁性心肌梗死或冠脉痉挛引起的心肌缺血
2.形态特点
- 基底宽,双支可对称也可不对称
- 振幅相对增高,但非“特别高尖”,T波假性正常化也属于超急性期T波
- 胸前导联最明显
- J点和ST段常见水平、抬高,也可见压低(少)
- 时间短,很快演变为ST段抬高
3.诊断标准
Collins等提出以下几点对超急性期T波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J点抬高/T波振幅>25%
- T波振幅/QRS振幅>75%
- J点抬高>0.30mV
- 年龄>45岁
4.五种类型

5.产生机制
- 与ATP敏感的K通道密切相关:应用K离子通道阻断剂(格列苯脲)后,T波电压及心电图T波振幅明显降低
- 心肌缺血初期K-ATP激活,外向K电流增加,使复极3相增快,T波振幅增加
6.病例分析
(1)动态观察T波变化

(2)超急性期T波≠T波振幅超高

(3)持续超急性期T波



三、V1/V2导联T波增高
1.TV1>TV6

2.V1、V2导联T波高→可疑后壁心肌梗死

四、De Winter综合征
1.心电图特点
具有以下特征的心电图可以高度提示LAD近端严重狭窄或闭塞
- 胸前导联J点压低>1mm,之后的ST段上斜,T波高耸对称
- ST段可以无明显抬高
- aVR导联J点抬高,ST段抬高0.5~1.0mm
- QRS波形态、时限多正常
2.案例分析
(1)De Winter综合征典型心电图

(2)De Winter→STEMI

五、高钾血症
1.心电图特点
- 基底窄,尖耸直立
- 随血钾浓度动态改变
- 如果伴有P波、QRS波时限延长,QT间期缩短,更支持高钾血症的诊断
2.机制
- 复极期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加
- 动作电位3相钾外向电流突出,时限缩短
- T波呈现高尖、窄基底特点

3.案例分析
(1)CASE1

(2)CASE2

(3)CASE3

(4)CASE4

六、早复极
1.心电图特点
- 可极高耸,但不对称,T波前支仍保留缓升形态
- 主要见于胸前导联,平均振幅6.5mV,肢体导联振幅平均5mV
- ST段广泛上斜型抬高;出现J波;QRS波终部出现切迹或错折;运动引起心率增快时,ST段回落至基线、T波降低
- 早复极通常可以见到J波,在V4导联尤其明显,也称为“鱼钩样”图形
- 恒定不变

2.案例分析
(1)CASE1

(2)CASE2

(3)CASE3

高尖T波的形态对比

小结
• 原发性T波高尖的常见三大原因:心梗、高钾、早复极
• T波振幅增高:“绝对值高低”不可靠,“相对值增长”更重要
– 相对基线T波
– 相对QRS波主波振幅(是否>QRS波振幅75%?)
– 相对其他导联T波(TV1>TV6?)
• 结合心电图其他波段的异常,综合判断病因
– PR间期
– QRS波时限
– QT间期
– ST段形态
• 密切结合患者其它临床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