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患了类风湿,怎么还会贫血?

丁香园临床病例数据库
证书编号:
猫力35
    您的案例《​患了类风湿,怎么还会贫血?》 经同行评议,被丁香园临床病例数据库收录。
收录时间 2025年5月23日
长按识别二维码
查看病例
发布于 2021-07-12 · 浏览 1751 · IP 广东广东
这个帖子发布于 3 年零 316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患了类风湿,怎么还会贫血?

很多患者在患上类风湿关节炎后除了关节的疼痛表现外,还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其中贫血是类风湿最常见的关节外表现,根据临床统计,大约有40%的患者身上或多或少存在。

类风湿患者贫血一般有两种类型:慢性病贫血和缺铁性贫血。但是临床诊治这两种贫血存在着一些困难,因为这两种贫血中血清铁水平都很低,所以查骨髓储存铁染色是必要的。血清铁蛋白的测定值在两种中不同。血清铁蛋白水平>50ug/ml的患者更趋向于慢性病贫血,血清铁蛋白值较低的患者为缺铁性贫血的可能更大。

类风湿患者为何会出现贫血?

引起类风湿患者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原因是由于失血:月经期出血和口服非甾类止痛药影响胃黏膜对造血原料(如铁)的吸收。 慢性病贫血的出现可能与类风湿的炎症因子有关。炎症因子不仅引起了关节炎症并且干扰了正常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类风湿患者往往存在促红细胞产生不足或骨髓对促红细胞反应差于正常人,即促红细胞敏感性下降。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升高抑制了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产生,并干扰骨髓中对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反应。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RA不仅累及关节,还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具有多种关节外表现。贫血为RA较为常见的关节外表现,其发生率约为30%-70%,以慢性疾病所致贫血多见。

类风湿关节炎贫血常见哪些类型?

慢性病贫血:

指一些慢性疾病过程中出现的贫血,其为RA贫血中最常见的类型,贫血程度常与病情活动相关。

治疗相关性贫血:

指长期应用药物所引发不同类型的贫血。如长期吃激素或消炎止痛药,会导致消化道溃疡引起贫血,所以在服药过程中一旦发现黑便,则需要立即告诉主治医生。此外,多种抗风湿慢作用药及免疫抑制剂可引起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而发生贫血,所以建议定期检查。

合并血液系统疾病:

由于RA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所以其合并血液疾病的几率往往高于正常人,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偶尔可见巨幼细胞贫血,但大部分是因缺乏叶酸所致。

类风湿患者出现贫血怎么办?支你几招!

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如果是缺铁性贫血,则需要补充铁剂。

如果是巨幼细胞贫血,则需要补充叶酸。

如果是自身免疫功能缺陷引起的贫血,则需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化治疗。

类风湿中对于贫血的治疗

1.抗类风湿药物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先是需要使用抗风湿药物,将炎症降到最低限度,使用甲氨喋呤作为基础药物,联合其他药物和生物制剂。

2.补充铁剂:慢性病贫血常常会出现缺铁现象。特别是红细胞的升高,就更加需要补充铁剂。

3.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临床上证明这对于纠正慢性病贫血是有效的。对有慢性病贫血的RA患者联合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和静脉给予铁剂治疗,能降低疾病的活动性,减轻疲劳并增加了活动能力和肌肉力量。

食补补血方法

通过基础食补来达到补铁补血的效果,摄入足够量的膳食铁,尽量选取吸收率较好的动物性食物。

食物中铁的存在形式有两种:非血红素铁及血红素铁


img


非血红素铁存在于植物食物中,吸收率极低,3%~5%

血红素铁,动物食品中,吸收率高15%~30%。

推荐食物:动物肝脏、瘦肉、鱼、鸡鸭血、鲜蘑菇、黑木耳、大枣、芝麻酱及豆制品


img


食补建议:鱼禽肉蛋类摄入量应达到每天200-300g,每周可吃两三次猪肝、动物血,每次1两左右

食补铁元素的同时,可以搭配一些促进铁元素吸收的食物!

促进铁吸收的食物:

维生素C,能使食物中的铁转化成易吸收的二价铁

推荐食物:猕猴桃、柑橘、橙子、西红柿

家庭版补血必备食谱:

莲子薏米红枣粥、红枣小米粥、菠菜瘦肉粥、银耳红枣汤、红参鸡汤、木瓜炖排骨、木耳炒猪肝、番茄猪肝汤、猪血豆腐汤


补血补气养生茶:

桂圆红枣姜茶、山楂红枣糖水、红枣枸杞桂圆茶、玫瑰枸杞茶

类风湿关节炎一般会引起轻中度的贫血,但是随着病情的控制,贫血现象也会逐渐减轻。除了贫血,类风湿关节炎其实还会引起其他的并发症,如心脏病、血管炎等。因此,患者如果出现了其他症状,应该及时就诊,配合医生的专业治疗,以便尽快控制病情的发展。

img
img
img
img
img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1751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