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营养专科护士培养及基地建设 马玉芬
共有5个方面的内容,培养背景,探索历程,培养目标,培养内容,未来展望。
第1部分培养背景。
我国住院患者普遍存在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问题,可导致不良的临床结局。临床营养治疗受到重视,成为治疗疾病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手段,专家共识与指南相继出台。护士在营养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培养营养专科护士符合现实需求。
第2部分探索历程。
美国营养专科护士发展
1976年全球第1个跨学科营养协会–美国肠外与肠内营养协会 ASPEN成立。2007年ASPEN颁布《营养支持护士标准》,2016年ASPEN颁布《营养支持护士和普通护士的营养护理实践和专业定位标准》,明确各自能力范畴。
我国营养专科护士的发展
1999年四川省人民医院开展营养专科护士培训。2007年起,江苏省护理学会开始营养专科护士培训,接着是广东省,都是一些比较小规模的。2020年8月到12月,中华护理学会开展营养支持专科护士培训。
第3部分培养目标。
营养专科护士的角色定位有:临床护理者,教育者,协调者,管理者,研究者和伦理决策者。
临床护理者 核心功能是:开展营养风险筛查,进行营养护理评估,制定营养护理诊断,实施营养护理计划,进行营养护理评价。
营养护理关注的重点有:老年患者,肥胖患者,手术患者,伤口及造口患者,新生儿,器官移植和感染的患者等。
教育者。自我提高方面:在临床实践工作中,及时评价自身的营养支持技术使用情况,积累经验。教育他人方面:需要积极开展相关的教育工作,开展营养科普,提高全民健康意识,促进健康营养行为的形成。
协调者。充分利用资源,系统评价营养护理过程中使用的新产品,新设备的安全性(如输出控制装置、辅食、饮食配方等)以提供跨学科的符合成本–经济效益的个体化营养护理。
管理者。系统的评价营养支持护理的质量、安全性和效果,参与制定和撰写营养支持治疗相关的组织策略、护理程序和方案。
科研者。提高营养科研能力,通过书籍/文章/专业讲座的方式促进信息交流和学科发展,运用最佳证据致力于促进将理论成果转化为临床实践,构建营养专科护士培训体系,构建外科专职肠内营养护士工作模式,构建家庭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管理方案,构建完善的医院专业营养护理队伍……
伦理决策者。维护患者权益,确保科研课题营养支持治疗等符合伦理学的标准。
培养专科护士的能力要求:专科护理实践能力,教育能力,协调能力,管理能力,研究能力,伦理决策能力。
第4部分培养内容。
通科知识➕专科知识
临床实践的科室安排至少有4个科室。必须包括1个内科,1个外科及营养科。
18项营养专科技能
1921年北京协和,在国内最早建立临床营养科。临床实践基地:制定基地带教培训计划,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参与营养门诊。
首批中华护理学会营养专科护士培训的学案反馈:1)部分实践与课程不同步,2)提升师资能力,注重内涵建设,3)学员可持续发展能力欠佳。
项目中运行的问题,1)课程需要进一步完善,2)实践基地师资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3)在线学习的问题。
第5部分未来展望。
培养我国营养专科型、高层级的护理人才已成为临床实践发展的策略和方向。
1)建立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营养专科护士培养模式及资格认证和再认证制度,
2)明确营养专科护士岗位和角色职责,制定合适的岗位管理制度,减少人才流失,使临床营养专科护士学有所用
3)探索专科护士与护理专业硕士并相轨的培养方向,通过系统化的专科培训学习,为临床输送营养支持治疗的高层次、应用型的临床营养护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