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应该检查哪些指标?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及病情评估离不开免疫指标的检测。类风湿指标众多,包括诊断性指标、活动性指标、安全性指标以及伴随症指标。那么,类风湿患者应该重点关注哪些指标呢?
很多患者疑问:“得了风湿病,明明是关节疼,为什么还要检查血常规和尿常规?”大家要知道,疾病的诊断及病情评估不仅依靠患者的症状,还有赖于血液或尿液等相关的化验指标。
一、诊断性指标
诊断性指标主要是判断您是不是得了“类风湿关节炎”,主要的指标包括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抗体(抗CCP)、抗波形蛋白抗体(抗MCV)和抗角蛋白抗体(AKA)四种。
一旦这四种抗体中一种或几种都是阳性的时候,就需要怀疑或警惕得了类风湿关节炎(当然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验结果来看)。这些指标仅能判断您是否患了类风湿关节炎,但和疾病活动度往往关系不大,患者朋友并不要指望这些指标“转阴”,也并不需要定期复查这些项目,因为它的阳性,往往会跟着您一辈子。
顺便说一句,很多患者朋友喜欢盯着“类风湿因子”看,是高了?还是低了?追问医生“降了没有?”,其实这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它的意义远远没有后文提到的“血沉”、“C反应蛋白”重要。
二、活动性指标
一旦确诊了“类风湿关节炎”,就需要进行治疗,治疗的目标是降低疾病活动度,减少炎症反应,从而减少关节破坏。血液中的“血沉”、“C反应蛋白”可以反映疾病活动情况,从而指导医生更好地进行治疗,加减用药。因此,类风湿患者需要定期复查这两项指标。
三、安全性指标
安全性指标主要是指血常规(白细胞、血小板等)及肝肾功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酐等)。
这是因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都可能会造成血液系统或肝肾功能损伤。虽然仅有一小部分患者会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但很可惜的是,医生无法预知是谁,或是在什么时候出现这些不良反应。所以这些指标也必须定期检测,这也是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推荐开始用药2~4周内复查一次,等服药时间长了最长可以3个月复查一次。
四、伴随症指标
什么叫伴随症指标?说的是类风湿关节炎有时候会存在伴发疾病,如干燥综合征这个病就特别容易和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存在,这时就需要筛查ANA抗体谱、ANA定量等以期早期发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也容易合并间质性肺炎,故也应检查肺高分辨CT。除此之外,类风湿关节炎治疗需要排查肝炎、结核等感染病,不然用药会有风险,所以医生在用药前也往往会筛查乙肝、结核这些问题。

施建勇博士后在给类风湿病患者看诊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2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