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儿科每日一文】专家笔谈丨临床实践 食物过敏的预防与管理

发布于 2021-07-01 · 浏览 1472 · IP 北京北京
这个帖子发布于 3 年零 310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img

香港养和医院过敏病科、儿童免疫及传染病科  陈伟明

环境污染,加上饮食习惯改变,令食物过敏在亚太地区日趋普遍。专家估计,亚太地区在未来10余年会达到食物过敏的高发期,个案数可能以倍数上升。

要降低儿童患上食物过敏的风险,就要跟过敏“比速度”:愈早让小孩进食高致敏食物,他们便愈早适应,从而有效降低出现相关食物过敏的倾向。

一般而言,正常食物对人体无害。所谓“食物敏感”,是指人体免疫系统无法分辨外来物是否有害,将个别食物当作敌人,胡乱攻击,从而引起严重反应。要让人体分清食物有害无害,就得趁早进食,让身体早早适应。

以花生为例,根据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甲乙两组小童,甲组由出生至5岁不食花生,而乙组则在出生后4个月开始进食花生,结果甲组在5岁出现花生过敏的个案是乙组的5倍。类似情况亦见于蛋类及奶类食物过敏研究。其他研究亦证实,小童患有食物过敏,日后出现湿疹、鼻敏感和哮喘的概率较高。

若出生后最初2年内不食高致敏食物,儿童身体的“学习期”一过,以后或会将这些高致敏食物当作敌人。不少家长受长辈、朋辈或不同媒体的影响,以为海鲜、硬壳果、花生等食物在1岁前不宜进食,以致推迟儿童饮食多元化,导致儿童日后出现食物过敏的倾向大大增加。特别是对于高风险人士,如有家族病史、宝宝患有湿疹等情况,就更应早一点进食高致敏食物。一旦戒食矫枉过正,反而会引致饮食失衡,导致营养不良。

一、严重食物过敏反应

根据世界过敏组织普查的结果,中国2% ~ 3%的孩子患有食物过敏。根据2012年香港地区普查的结果,在14岁以下人士中,约4.8%患有食物过敏,其中15.6%曾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或休克。其中最常见的食物过敏,主要与蛋类及奶类食品有关,其次是花生、硬壳果、虾、蟹及黄豆等。

急性食物过敏患者一旦接触相关致敏原,可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出现以下严重的过敏反应,病发时间难以预测,可随时致命。

• 过敏性休克,2 ~ 3分钟可以致命;

• 全身皮肤红疹,红肿痒;

• 血管性水肿,嘴唇及眼睛肿胀,无法张开;

• 咽喉闭塞,无法呼吸,必须气管插管协助;

• 血压急降,导致失禁、晕倒;

• 胃痛、肚胀、痾呕、肚痛等。

如果家长发现子女进食若干食物后手脚及脸部红肿,应立即停止喂食怀疑引起过敏反应的食物,并及早求医,以策安全。

二、及早进食,尽早适应

进食,只是致敏原进入人体的途径之一。食物的致敏原可以经烹调时的油烟、厨具、碗碟及身体接触,经皮肤进入婴儿体内。如婴儿皮肤有伤口或有湿疹,即使不曾进食相关食物,有关致敏原亦可以进入婴儿体内,容易引发过敏反应。

子女愈早食用高致敏食物,早于致敏原经其他途径进入体内,身体就能愈早适应,患上食物过敏的风险也愈低。

所谓“高致敏食物”,不过是统计数字上显示较多人对有关食物过敏,本身并非有害。世界各大权威医学组织建议,非高危婴儿可在出生后约6个月时进食高致敏食物,而高危婴儿则愈早愈好,出生后4个月便可在医师建议下开始试食。

1. 非高危婴儿 (无家族病史)

• 出生后可先试糊仔、南瓜糊、梨蓉等婴儿食品,如适应便可尝试蛋类食物、乳酪、糊状鱼肉或虾蟹;

• 6个月至1岁左右,可每3 ~ 5天新增加一款食物,务求多元均衡。如婴儿无不良反应,可持续增加;

• 以奶类食品为例,1岁之前可先喂食配方或含奶乳酪。鲜牛奶含大量蛋白质,宜1岁后才食用;

• 增加食物种类时,建议味道由淡至浓或由清至小甜;

• 有些反应或源于食物难以消化、烹调方式不理想,未必与过敏有关。如有怀疑,应咨询医师意见。

2. 高危婴儿 (经检测确认有食物过敏、患严重湿疹或家人有食物过敏)

• 出生后第4、5个月便开始进食高致敏食物,详情应咨询医师意见。

三、应戒则戒,力求营养均衡

食物致敏原无处不在,亦非单靠进食而进入人体。胡乱戒口,不但未能一劳永逸,更有可能导致营养不良。

戒除食物,要以“应戒则戒”为原则,只戒会导致严重过敏反应的食物。经医师判断,如反应轻微或不构成生命危险,相关食物可继续食用。

请注意,初次过敏反应 (如红疹、肚痛、痾呕等) 或看似轻微,再次进食同一食品时的反应却可能非常严重。对于戒什么,如何戒,要改食何种食物补充营养,均切忌擅作主张。

现时适用于幼童的过敏检测有皮肤测试及验血。婴儿出生后不久,已可尝试在皮肤上沾涂含个别致敏原的药水,以测试过敏反应。而现时的验血技术亦每次只需极少量血液样本,就能同时测试百种致敏原,且非常安全。

四、食物脱敏治疗

传统食物过敏治疗以避开过敏原为主,然而即使终身戒食若干食物,致敏原有时始终避无可避,风险仍在。

食物脱敏治疗是现今最新的食物过敏疗法,适用于对花生、蛋类、奶类、小麦等食物有严重过敏反应的人士。食物脱敏治疗应在过敏病科专门中心进行,医师会安排患者先进食极微量的高致敏食物,并进行严格的医学监察,继而逐步增加进食量,同时利用新型药物控制过敏反应,旨在让身体慢慢适应,由完全不能进食至可以进食,再至可以较长时间的进食。初次6个月治疗以能够让患者进食基本分量为目标,以使患者之后可以安心外出进食,大大降低意外进食致敏食物的风险。随后,会陆续增加食量,以达日常食用分量,从而逐步回复饮食多元的生活方式,治疗时间一般为3年。

以香港地区过敏病科中心数字为例,食物脱敏治疗至今推出近6年,80%的患者在治疗最初6个月内便可进食基本分量 (即平日有机会进食之分量) 的致敏食物。大部分人都能完成为期3年的疗程,70%的患者在此后3 ~ 5年并无严重的过敏反应。医师一般会建议治疗后每星期进食2 ~ 3次相关食物,以让身体保持记忆,并不时监察身体反应,以防复发。

俗语有云“病从口入”,但说到高致敏食物,就要愈早入口愈好。小孩出生后不久便食入高致敏食物,可以让身体早早适应,是战胜食物过敏的关键。


【往期阅读推荐】

【过敏周专题】过敏专题学术文章精彩合集,一次Get更多学术知识!

【过敏周专题】专家笔谈丨分娩方式与过敏性疾病

【过敏周专题】一图读懂丨生命早期菌群对儿童过敏性疾病的预防作用


img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1472

2 21 7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2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