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过敏周专题】专家笔谈丨分娩方式与过敏性疾病

发布于 2021-06-16 · 浏览 1412 · IP 北京北京
这个帖子发布于 3 年零 325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img

各位医务工作小伙伴,

大家好!

近年来我国过敏性疾病患病人群逐年增多,特别是婴幼儿人群所面临的过敏问题已经引起了领域内医生及社会层面的重视。

今年,世界过敏组织(WAO)于6月13日至19日举办“世界过敏周”活动,并以“过敏反应”为主题。纽迪希亚ELN希望依托纽迪希亚的科研实力,将更多母婴相关的过敏学术前沿信息带给各位,与领域内广大医生一起,推动领域的发展,造福更多中国宝宝。

为了共同推广过敏的相关学术知识,纽迪希亚ELN将举办为期两周的“过敏专题学术周”活动,将更多母婴相关的过敏学术前沿信息带给各位,同时参与学术文章互动讨论即有机会赢取丁当及精美品牌提示物。

精彩活动,丰富礼品,欢迎各位积极参与,您也可邀请好友共同赢取好礼!活动攻略请戳链接了解详情 >>>“过敏专题学术周”启动在即,精彩不停,快来参与吧!

今天是“过敏专题学术周”推送的第二篇学术文章,主要讲述分娩方式与过敏性疾病的关系,一起阅读了解详情吧!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姚强

由于医学进步及社会因素的相关影响,近些年中国的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剖宫产除了对产妇自身带来诸多不良影响以外,对新生儿也有近期和远期影响,其中过敏性疾病与分娩方式之间的关系逐渐受到重视。

目前已有不少研究将剖宫产与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关联起来,但结论不尽相同。很多研究认为,剖宫产增加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发生风险。早在2008年,一项荟萃分析结果显示,经剖宫产娩出的儿童的哮喘发生率增加20%[1]​。随后,2008年Tollanes等[2]​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追踪了1967—1998年1756700例挪威单胎孕妇的后代至2002年或者年满18岁后,结果发现经剖宫产娩出的儿童发生哮喘的风险增加52%。2012年,Almqvist等[3]利用瑞典国家统计数据追踪了175110例瑞典儿童的出生情况以及随后的过敏性疾病发生率,结果发现急诊剖宫产会增加后代患哮喘的风险,而非择期剖宫产。2014年,黄金美等[4]对国内854例儿童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发现剖宫产与儿童过敏性鼻炎发病风险增加有关,尤其是在有家族过敏史的儿童中更为明显,而且剖宫产与儿童哮喘的发生无明显关联。

虽然很多研究认为剖宫产会增加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发生风险,但是也有部分研究认为两者之间无明显关联。2010年,Park等[5]​调查了279例韩国儿童后认为,韩国儿童的哮喘、过敏性鼻炎以及特发性皮炎的发生与剖宫产没有关联[5]​。2011年一项来自巴西的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尽管巴西南部的剖宫产率增加,但是并没有发现儿童哮喘与剖宫产之间有关联[6]​。2019年,Kim等[7]​追踪了175对母婴的相关情况,认为剖宫产与3岁之前儿童的过敏性疾病无关。

综上所述,尽管目前分娩方式与儿童过敏性疾病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但仍有较多研究将剖宫产与儿童过敏性疾病关联起来。关于分娩方式与过敏性疾病发病的病因机制仍不明确,可能与以下几方面有关。

一、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早期肠道菌群的紊乱密切相关

早在1999年,Gronlund等[8]​认为剖宫产影响了新生儿初始肠道菌群的定植,且至少在出生后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内对最初肠道菌群的变化存在长期的持续影响,而肠道菌群对新生儿免疫系统的发展和成熟起重要作用,这可能是导致剖宫产婴儿过敏风险增加的重要原因。其他影响新生儿肠内菌群的因素还包括喂养方式、胎龄、出生时环境、婴儿期住院史及卫生水平等。此外,剖宫产者纯母乳喂养率低于阴道分娩者。纯母乳喂养有助于婴儿肠道双歧杆菌的生长和维持优势,对减少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二、分娩方式通过改变免疫学相关指标而影响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分娩方式可以通过改变新生儿及儿童免疫学相关指标,如IgG抗体和IgE抗体,从而进一步影响过敏性疾病的发生。通常认为,IgG抗体是能够为儿童身体提供保护的免疫抗体。儿童IgG保护从孕期即已开始通过母体获取,母体血液中的IgG抗体能够有效渗入脐血,经宫缩压力转化满足胎儿抗感染等免疫需求,所以经阴道分娩的新生儿可以通过母体胎盘主动获取IgG抗体;而剖宫产新生儿因手术应激反应,导致母体IgG抗体传递机制发生障碍,从而难以从母体汲取足量的IgG抗体,导致新生儿及儿童免疫水平降低。IgE为亲细胞型抗体,是儿童过敏反应的重要介质。血清IgE含量过高,可加速与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等表面受体合成,释放过敏介质产生炎症反应,继而引发速发型过敏反应。2009年,Roduit等[9]​的一项出生队列研究纳入2917例儿童并追踪至8岁,结果发现父母没有过敏史且经剖宫产出生的儿童在8岁时的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结果更多为阳性。上述研究提示,剖宫产可能通过改变新生儿和儿童免疫学相关指标,从而增加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三、剖宫产增加新生儿呼吸道疾病发病率

剖宫产婴儿分娩时未经过产道挤压,导致肺部液体排出延迟,改变肺部生理功能,易使新生儿发生暂时性呼吸急促,且增加新生儿呼吸道疾病发病率。2009年,Borgwardt等[10]​调查了一家医院3年内的2174例新生儿,结果发现择期剖宫产新生儿的呼吸系统患病率是阴道自然分娩新生儿的10倍(4.25% vs 0.42%,RR为10.2,P<0.0001),推测其可能的原因是阴道分娩对于新生儿肺脏由分泌转为吸收并完成适应外界环境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过程,但是剖宫产则延迟了新生儿肺部液体的吸收,从而增加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风险。

四、剖宫产新生儿过敏性疾病可能与剖宫产指征相关

剖宫产新生儿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可能与剖宫产指征相关,如产妇焦虑、母体并发症以及早产临产等。基于上述研究的结果,一些学者提出通过对儿童补充益生菌,可能起到预防和治疗儿童过敏性疾病的作用。2019年,Kallio等[11]​对1223例高过敏风险儿童(至少一方父母患有过敏性疾病)进行了长达13年的研究,结果发现与服用安慰剂相比,给予口服益生菌治疗的剖宫产儿童罹患湿疹和神经性皮炎等过敏性疾病的概率显著低于接受安慰剂治疗的儿童。该研究认为,益生菌早期干预可有效降低剖宫产儿童罹患过敏性疾病的风险[11]​。此外,有学者指出,既然剖宫产新生儿过敏性疾病的发生风险增加与新生儿肠道菌群失调有关,那么能否在剖宫产后通过用放置在产妇阴道内的纱布涂抹新生儿全身从而起到“阴道播种”的目的呢?遗憾的是,迄今为止,权威机构均未推荐此种做法[12-13]​

综上所述,儿童过敏性疾病与分娩方式的选择可能存在一定关联,但目前的结论尚不明确。推测发生的原因可能是不同的分娩方式影响新生儿初始肠道菌群的定植,并进一步影响新生儿体内抗体的分布,从而导致新生儿及儿童期过敏性疾病的发生风险不同。当然,具体的发生机制及阻断方式,尚需进一步研究。因此,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鼓励孕妇采取阴道分娩方式,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剖宫产,这对于减少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Thavagnanam S, Fleming J, Bromley A, et al. A meta-analysis of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aesarean section and childhood asthma[J]. Clin Exp Allergy, 2008, 38(4):629-633.

2.Tollanes MC, Moster D, Daltveit AK, et al. Cesarean section and risk of severe childhood asthma: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J]. J Pediatr, 2008, 153:112-116.

3.Almqvist C, Cnattingius S, Lichtenstein P, et al. The impact of birth mode of delivery on childhood asthma and allergic diseases--a sibling study[J]. Clin Exp Allergy, 2012, 42(9):1369-1376.

4.黄金美, 刘继贤, 赵显虹. 剖宫产与儿童过敏性鼻炎哮喘关系研究[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4, 29:713-717.

5.Park YH, Kim KW, Choi BS,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mode of delivery in childbirth and prevalence of allergic diseases in Korean children[J]. Allergy Asthma Immunol Res, 2010, 2(1):28-33.

6.Menezes AM, Hallal PC, Matijasevich AM, et al. Caesarean sections and risk of wheezing in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data from two birth cohort studies in Brazil[J]. Clin Exp Allergy, 2011, 41(2):218-223.

7.Kim HI, Nam S, Park Y, et al. Cesarean section does not increase the prevalence of allergic disease within 3 years of age in the offsprings[J]. Obstet Gynecol Sci, 2019, 62(1):11-18.

8.Gronlund MM, Lehtonen OP, Eerola E, et al. Fecal microflora in healthy infants born by different methods of delivery: permanent changes in intestinal flora after cesarean delivery[J]. J Pediatr Gastroenterol Nutr, 1999, 28(1):19-25.

9.Roduit C, Scholtens S, de Jongste JC, et al. Asthma at 8 years of age in children born by caesarean section[J]. Thorax, 2009, 64(2):107-113.

10.Borgwardt L, Bach D, Nickelsen C, et al. Elective caesarean section increases the risk of respiratory morbidity of the newborn[J]. Acta Paediatr, 2009, 98(1):187-189.

11.Kallio S, Kukkonen AK, Savilahti E, et al. Perinatal probiotic intervention prevented allergic disease in a Caesarean-delivered subgroup at 13-year follow-up[J]. Clin Exp Allergy, 2019, 49(4):506-515.

12.Committee on Obstetric Practice. Committee Opinion No. 725: Vaginal Seeding[J]. Obstet Gynecol, 2017, 130(5):e274-e278.

13.Haahr T, Glavind J, Axelsson P, et al. Vaginal seeding or vaginal microbial transfer from the mother to the caesarean-born neonate: a commentary regarding clinical management[J]. BJOG, 2018, 125(5):533-536.


【往期阅读推荐】

“过敏专题学术周”启动在即,精彩不停,快来参与吧!

【妇产每日一文】母乳喂养方式是决定母乳菌群的关键因素

img

最后编辑于 2021-06-16 · 浏览 1412

3 7 4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3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