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新生儿黄疸怎么办?专家教你这样治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表现之一,约 85% 的足月儿及大多数早产儿在新生儿期均会出现暂时性总胆红素增高,很多家长认为是一种正常现象,其实不然,因为新生儿黄疸可以是新生儿正常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症状,也可以是某些疾病的表现,若延误治疗可能导致胆红素快速升高,由于血清游离胆红素有一定毒性浓度达到一定水平时,可损害患儿的神经系统及心脏,肾脏等器官出现神经肌肉不协调,耳聋智能发育障碍等后遗症。[1]
1. 新生儿黄疸的概念及新生儿黄疸病因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粘膜及巩膜黄疸为特征的病症。
引起新生儿黄疸的原因主要有:①胆红素生成过多。由于新生儿红细胞寿命相比成人较短,衰老红细胞的血红蛋白经过代谢被转化变成胆红素及肠肝循环增加,使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升高。
②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由于肝细胞摄取和结合胆红素的功能低下,使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升高。
③胆汁排泄障碍。肝细胞排泄结合胆红素障碍或胆管受阻,可致高结合胆红素血症。
④母乳喂养相关的黄疸主要是由于热量和体液摄入不足,胎便延迟等引起。该原因引起的黄疸,一般通过增加母乳喂养量及频率即可缓解,母乳性黄疸是指新生儿在生后三个月仍有黄疸为未结合胆红素升高。[1]
目前大多数新生儿生后 2~3 天就随母亲出院,回到家中,由于新生儿黄疸认识不足,缺乏定期监测,当出现严重的高胆红素血症时,若处理不当,错过最佳干预时机,容易导致胆红素脑病。[2] 因此医务人员应重视新生儿黄疸的管理,注意出生后的规范监测评估和随访早期识别高危因素并及时干预。
2. 新生儿黄疸的主要治疗方法
依照美国儿科协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颁布并依据循证医学证据多次修改《新生儿黄疸临床防治指南》,根据小时胆红素曲线对新生儿按照不同危险程度及不同时间段,进行相应的干预建议。当考虑光疗或低危、中危患儿达到或超过美国儿科学指南小时胆红素列线图中的 40 百分位线,且未达到光疗标准时,可以开始给予药物干预及密切观察,必要时开始光疗,在光疗时也可同时服用药物以促进胆红素的排泄,但对胆红素水平已达换血标准或已出现胆红素脑病,需马上住院换血治疗,伴有胆管或消化道畸形或遗传代谢疾病的新生儿黄疸,需咨询专科医生,胆汁淤积型黄疸需特殊治疗,对于已经出院回家的新生儿黄疸患儿必须密切监测观察,如未达到光疗标准,可以给予药物治疗。[2]
以往多采用常规护理对病患实施干预,但其内容过于单一且缺乏主动性,护理效果不理想,而早期干预护理措施强调的是及早干预,规范监测,定期随访。[3]
3. 新生儿黄疸的早期护理干预
①早期光照护理:光疗主要通过光照,使未结合胆红素经过光氧化及异构化作用产生胆绿素,无毒的水溶性双吡咯,经胆汁和尿液排出,从而有效降低患儿体内胆红素。给予患儿光照治疗,在行光照治疗前,首先对光疗箱进行消毒处理,将光疗的温度设置在 30~32 度,遮住患儿的双眼及会阴部,将患儿的头部偏向一侧进行蓝光光疗。在光疗的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儿的情况,定时给予患儿听觉及触觉上的安慰,以缓解患儿因为处于光疗箱中而产生的恐惧感,其次在光疗期间定时给患儿进行翻身,同时给患儿补充水分及能量,如发现异常要及时报告医生,做好急救措施。
②早期抚触护理,能够有效的刺激新生儿的皮肤和感官,增加迷走神经的紧张性,胃肠道激素及胰岛素的释放加快食物的吸收,同时后背抚触可以刺激背部神经反射,促使脊髓排便中枢兴奋,从而增加排便排泄,使胆红素在肠道的重吸收减少,有效避免了黄疸的发生。给予早期抚触护理前,护理人员要提前检查新生儿的身体状况,随后对其进行抚触,并详细告知产妇进行抚触训练的好处。新生儿的皮肤较为稚嫩,抚触的时候动作要轻柔,可以先从头部开始进行抚触,依次向下到背部,腹部及四肢,每日两次,每次 15 分钟。
③早期喂养护理,指导产妇进行早期喂养,早期足量喂养是减少新生儿黄疸的重要环节,通过摄取足量的营养,能够刺激肠蠕动,减少胆红素循环及重吸收,从而建立正常的肠道菌群,促进胎便尽快排出。因此新生儿生后 30 分钟内进行母乳喂养,充分吸吮母乳后按需添加配方奶,因患儿因黄疸转入新生儿科治疗而发生的母婴分离,除足量喂养母乳或配方奶外保证患儿营养摄入对于吸吮欠佳的话,除了合理喂养外,根据病情可适当补液以保证水分及营养的足量摄入。
④早期排便护理,主要是记录观察新生儿排便的时间、次数,对于未排便的采用有效的措施促进其排便,并通过排便减少胆红素的重吸收,最终达到降低黄疸程度的目的。[3]
4. 院外黄疸监测
因为黄疸首先出现在面部,再到躯干四肢,所以在一定的胆红素水平下,新生儿面部皮肤会比足部更黄,因此家长可根据患儿皮肤颜色及黄疸分布,初步判断黄疸严重程度,但是仅凭肉眼无法准确评估胆红素水平,且国内新生儿出院后很难做到远程监测,因此。美国一项多中心研究使用手机软件,对 530 名新生儿黄疸进行测量,并与 TSB 实验室测定结果对比发现此款手机应用软件对 TSB 识别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分别为 84.6% 和 75.1%, 因此更多利用这样电子化的随访模式,不仅可以及时发现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也可以减少检测黄疸的费用,避免门诊就诊交叉感染的风险。[4]
5. 家庭光疗
在美国,家庭光疗作为一种替代医院光疗的方法已经有超过 25 年的历史,与院内光疗相比,家庭光疗有潜在的优势,首先家庭光疗更方便治疗费用更低,其次家庭光疗可保证母乳,亲喂,促进母儿情感交流,但家庭光疗的治疗时间更长,胆红素水平无法得到密切监测,这些都限制了家庭光疗的应用。
AAP 指南推荐只有当新生儿胆红素水平低于治疗阈值 (34.2-51.3μmol/L) 时,才应考虑家庭光疗。最新一项对 1324 名家庭光疗的新生儿研究显示,对于绝大多数的高胆红素血症家庭光疗是有效的。同时 NICE 新生儿黄疸指南也建议: 对于胎龄大于 37 周,出生重量大于 2500 克,年龄大于 24 小时且喂养良好的新生儿,如果其 TSB 在光疗阈值 (50μmol/L) 以下,可以采用家庭光疗的方法进行治疗。[4]
①健康教育:介绍新生儿黄疸及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宣教,并发放纸质宣传单,询问家长的心理需求,解答相关问题和疑难,如预后随访等,如有必要可邀请医生共同沟通。
②家长参与治疗方案的制定:鼓励家长参与治疗决策。[5] 医生向患儿家长讲解有关新生儿黄疸的相关知识及治疗方案,并遵循家长的意见。
③生活护理:患儿日龄较小,护士指导协助,家长更换尿片,喂奶,更换衣物等操作。
④鼓励皮肤接触:在光疗间隙期,指导家长规范洗手,与患儿进行皮肤接触,拥抱抚触患儿。
⑤阳光照射治疗:将患儿裸体放入婴儿床,中间头偏向一侧,防止溢乳呛咳,吸入窒息。[6] 体温控制在 36.7-37.3°之间,根据患儿皮肤黄染的程度和临床症状,选择合适的阳光照射时间每小时翻身一次,连续照射 2~3 天后反院复诊,通过测量胆红素决定是否需要再次进行光疗。[7]
结语
新生儿黄疸的管理对于临床实践和护理管理来说仍是一项挑战,因为在治疗和护理中既希望避免核黄疸的发生,又希望尽量减少对新生儿的检测和治疗,通过将患儿危险因素评分与出院前的小时特异性胆红素水平相结合进行评估,可以较准确的量化,大多数新生儿发生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的风险,达到预防核黄疸的目的,此外加强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光疗手机软件及家庭光疗等设施的应用,最终达到降低黄疸程度的目的,同时为临床工作提供了便利。
参考文献
[1] 张士发,茅双根. 新生儿黄疸的诊断与治疗 [J]. 中华全科医学,2016,14(7):1064-1065.
[2]《新生儿黄疸规范化用药指导专家建议》专家编写组. 新生儿黄疸规范化用药指导专家建议 [J]. 中国医药导报,2019,16(27):105-120.
[3] 罗羚. 新生儿黄疸护理中开展早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分析 [J]. 实用医技杂志,2020,27(8):1111-1113.
[4] 黄家虎,孙建华. 新生儿黄疸管理研究进展 [J]. 海军医学杂志,2021,42(1):126-128.
[5]Li X Y,Lee S,Yu H F,et.Breaking down barriers:enabling care by parent in neonatal intensive eare units in China[J].World J Pediatr,2017,13(2):144-151.
[6] 刘义. 关于新生儿黄疸处理的两个问题的答复 [J]. 中华儿科杂志,2005,43(12):915.
[7] 郭晓萍,刘会,贺芳. 新生儿日间光疗病房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实践 [J].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 ,2021,36(5):40-41.
更多内容,可前往「儿科专家说」专区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