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房颤急性发作如何处理?| OCC 2021

发布于 2021-05-27 · 浏览 2381 · 来自 Android · IP 吉林吉林
这个帖子发布于 3 年零 349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一、急性房颤(发作)定义

* 急性房颤发作:指首次诊断的房颤、阵发性房颤发作期、以及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发生快速心室率和/或症状明显加重。

* 临床特点:症状突然加重,心悸、乏力、气短、头晕、活动耐量下降、尿量增加;更严重时呼吸困难、心绞痛、晕厥前驱或者晕厥等。


* 机制:由于心室率过快或者不规则,甚至诱发并发症。


二、急性房颤评估


* 首先要评估房颤伴随的风险:


1. 询问病史


开始和持续时间,EHRA 症状评分、CHA2DS2-VASC 风险评分、诱发因素。


2. 必要的检查


生命体征: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和氧饱和度、神智等;


心电图:确诊房颤、有无左室肥大、病理性 Q 波、delta 波或短 PR 间期、束支传导阻滞、QT 间期延长等情况;


心脏超声检查:初次房颤发生时,心脏超声为常规检查,可以评估瓣膜性心脏病、心房和心室大小、室壁厚度和运动幅度、心脏功能、肺动脉压以及心包疾病;


必要时 CT 检查:评价有无急性脑卒中;


实验室检查:血电解质、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甲状腺功能、肌钙蛋白(怀疑 ACS 者)等。


三、房颤的急诊处理策略


房颤的急诊处理是相对复杂的,需要依据房颤时伴发症状的轻重、生命体征的稳定与否、持续的时间长短及伴发的基础疾病不同进行个体化治疗。


*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需要紧急电复律


紧急电复律的指征:


•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房颤首选电复律;

• 严重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患者,应立即同步直流电复律;

• 房颤伴预激综合征快心室率 ( > 200 bpm,尤其 250 bpm);

• 心室率控制不佳或症状特别明显的阵发性房颤。


* 心室率的控制


可作为症状较重、有自发复律可能性患者的初始治疗,对有明显症状的房颤,可以考虑先控制心室率以缓解症状。


四、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房颤治疗


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房颤患者的急性发作,我们都知道抗凝、转复、控心率的三步疗法。杨新春教授提出了四个问题:什么样的房颤应该转复?什么时间转复?转复时的抗凝问题以及怎么转复?


1. 什么样的患者选择节律控制?


•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

• 房颤伴预激综合征快心室率 ( > 200 bpm,尤其 250 bpm);

• 房颤相关症状明显是节律控制最强指征;

• 伴有新发的充血性心衰及心动过速心肌病;

• 首次发作的房颤;

• 年轻患者;

• 患者意愿;

• 继发于其他可纠正/治疗的因素;


2. 什么时间转复?


1)房颤转复的时间窗


* 基于心房重构的发生机制,AF 转复存在「时间窗」。


* 房颤发作,即开始电重构,电重构是可逆的,几月后的结构重构不完全可逆,所以应尽量在心房发生使 AF 易于维持的结构重构之前转复窦律。


* 房颤持续时间 > 48 h,心房内有可能有血栓形成。


* 房颤转复应该早转复,更易成功,更易维持窦性心律。


2)复律是否越早越好?


有研究显示:过早转复可能效果不佳;


① Oral 等学者的研究:评估 ICD 患者 AF 转复后的即刻复发率(转复窦律后 60 s 内结果显示:发作 1 小时内的转复者的即刻复发率,显著高于 AF 发作 24 小时后行转复者)。


② Schwartzman 等学者的研究,比较了 ICD 置入者 AF 发作即刻 vs 1 天后转复的成功率:延迟转复者的复发率低。


③ 另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转复前的 AF 持续时间 < 12 h,相较于 AF 持续时间 < 48 h,是转复失败的早期预测因子。


3)极早期转复房颤,复发率较高的原因可能与自主神经有关


自主神经状态改变是 AF 的触发因素,这种改变在 AF 开始发作的前几个小时内持续存在,若在此时段进行转复,可能导致 AF 极易复发。


4)何时转复?


最佳时间点---目前尚无定论


似乎应在 AF 发作后的数小时(12 h)或数天后(48 h)进行转复。


对阵发性房颤或首次发作的房颤,24 小时内自行复律较多。


房颤发作持续 48 h 以上,需要抗凝 3 周后才能转复。


不推荐发作即刻进行转复,可以采取等等看策略,在抗凝治疗的前提下,房颤发作 24 h~48 h 可以进行复律。


3. 转复房颤前如何抗凝?


* 准备复律的房颤患者,都要进行抗凝治疗;


* 电复律前即刻先给予普通肝素或低分子量肝素进行抗凝,然后再电复律。紧急情况下先电复律,后立即抗凝。


* 药物复律患者,房颤持续时间 ≥ 24 h,应开始抗凝(低分子肝素、NOAC)(启动抗凝节点),为复律选择留下更大空间;同时,24 h 后房颤自行复律的几率明显。


* 房颤持续时间 ≥ 48 h,不能立即复律,需要有效抗凝 3 周后,或行食道超声排除心房血栓后,可复律治疗。(延迟复律节点)


4. 怎么转复?


img


药物转复 vs 电转复


1)药物转复的选择


img



2)药物复律需要一定的时间


img

小 结

急诊房颤的两个时间节点:

* 房颤发作持续 24 小时是决定启动抗凝和转复的时间节点。

* 房颤发作持续时间 48 h 以上是决定不能随意转复的时间节点。必须规则抗凝 3~4 周后或经食道超声检查后才能转复。

五、房颤伴快速心室率的处理




1. 快速心室率的危害


快而不规则的心室率:心悸不适症状。


过快的心室率使心室充盈时间缩短 ➞ 心排出量降低/血压下降 ➞ 冠脉灌注量减少 ➞ 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

较长时间过快的心室率 ➞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 心力衰竭。


2. 优先推荐控制心室率


* 新发 AF、持续时间 > 48 h 或不明;

* 永久性 AF;

* 合并冠心病;

* 抗心律失常药物禁忌

* 老年患者(年龄 > 65 岁)

* 不适合复律:如结构性心脏病已不考虑长期维持窦律,既往复律失败等情况。


3. 房颤患者急性心室率控制


img


4. 房颤患者心室率控制的药物选择


img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2381

1 137 11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