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肌钙蛋白检测步入高敏时代
前言
2020年欧洲心脏学会发布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诊疗指南,提出以hs-cTn为基础的0-1小时快速诊断流程为首选,标志着hs-cTn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全面进入高敏时代。
重点
了解新的诊疗指南中快速诊断流程的具体实施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
表现为急性胸痛但不伴持续性ST段抬高,心电图表现极不典型,如一过性升高,持续或瞬间ST段压低等,如果发生心肌坏死,则为非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如果仅出现无细胞损伤的心肌缺血的为不稳定心绞痛。
一 、疑似ACS患者均应检测高敏肌钙蛋白
指南中首次强调,对于所有疑似ACS患者均应强制检测高敏肌钙蛋白(hs-cTn)以连续检测它的动态变化。
hs-cTn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显著高于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MB和肌红蛋白,在胸痛一小时后即可升高。
关于各个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具体作用,在以后的文章会进行总结
连续hs-cTn水平升高或降低的幅度,可用于鉴别急性和慢性心肌损伤,变化越大发生 AMI的可能性越大。
二 、基于hs-cTn的快速诊断流程
该指南在诊断流程推荐中的最大改变是,将0~1小时快速诊断流程作为最佳首选流程,并将0~2小时诊断流程作为第二选择。对于0-1小时和0~2小时快速诊断流程不能做出诊断的患者,再进入0~3小时流程进行进一步诊断。
在0~1小时和0~2小时的快速诊断流程中,如果0小时基线hs-cTn水平极低或较低,且0~1小时/0~2小时绝对值变化较较小,可有效排除NSTEMI。但对于胸痛时间不足三小时的急性胸痛患者,不能仅用0小时基线值排除NSTEMI。
如果0小时基线高敏肌钙蛋白水平至少中度升高或者0~1小时/0~2小时出现明确的绝对值变化,则该患者需要入院监护治疗,尽早进行冠脉造影检查。
三、其他AMI诊断标志物
肌球结合蛋白C(cMyC)
是近年来发现的新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在心肌细胞中的含量高于肌钙蛋白,AMI发生后升高,此后快速下降,研究发现其与高敏肌钙蛋白有相似的诊断价值,甚至可提高胸痛早期低风险患者的分类比例,有可能作为肌钙蛋白的替代检测。
对于一些研究中提到的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该指南不认为能作为高敏肌钙蛋白的备选或联合检测标志物。
四、POCT在NSTE-ACS诊断的应用
大多数POCT肌钙蛋白检查方法,尚达不到高敏肌钙蛋白的检测性能,虽然能够实现全血检测,具有较短TAT的优势,但是其较低的诊断精确性和阴性排除价值TAT的优势反而被抵消。
在《规范使用心肌肌钙蛋白和利纳肽现场快速检测专家共识(2020年)》中指出:对于心力衰竭患者,推荐检测肌钙蛋白用于心力衰竭患者的病因、诊断和预后评估。在紧急情况下,可使用POCT技术检测肌钙蛋白,用于ACS的排除诊断和危险分层。
因此该指南对于POCT在快速诊断流程中的应用保持保守态度,并且认为不同厂家性能差异大,临床应用前需要经过再评估。
五、如何实现快速诊断流程
指南定义样本流转时间为从样本采集到医生获得hs-cTn检测报告的时间应在一个小时内。这对包括样本前处理在内的整个检测流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一个关键点是0~1小时和0~2小时间隔是指两次样本采集的时间间隔。由于高敏肌钙蛋白的灵敏度极高,因此一小时采血的时间窗为加减10分钟,如果超出时间窗,则应进入0~2小时的连续监测流程。
最后基于肌钙蛋白的NSTEMI诊断流程,仍应该结合临床的评估。
在《中国心血管实验医学大会学术纪要》中,被誉为高敏肌钙蛋白之父的Fred S. Apple教授指出,hs-cTn在临床诊断MI中优势更加明显,而临床实验室都应该最终转移到使用hs-cTn试剂的检测,他也介绍了他所在的医院,目前采用的是0-2小时的排除诊断MI的方法,因为0-1小时的检测,对于入院早的胸痛,患者存在漏诊的风险,而且采血由急诊护士完成,而护士的工作通常很忙,0-1小时采血很难完成,常常变成了0-2小时。
综上,新的诊疗指南第一次全面推荐基于高敏肌钙蛋白的快速诊断流程,也强调了检验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对整个检验流程、产品性能以及结果解释能力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2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