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老生常谈 肌酐检测两种方法比较

苦味酸法
1.1 测定原理
肌酐有酮、烯醇式两种,在碱性介质中均以烯醇式肌酐形式存在,再与碱性苦味酸反应,产生一种红色的苦味酸肌酐复合 物,所形成的红色与肌酐浓度成正比,并可在波长500~ 520nm处测定。
1.2 影响因素
a、假肌酐
此法的主要缺点是特异性不高,血中的维生素C、丙酮酸、丙酮、葡萄糖、乙酰乙酸、果糖、蛋白质、氨基马尿酸 及很多其他化合物亦能与碱性苦味酸生成红色,这些不是肌酐而能起红色反应的物质统称为假肌酐。
对于这些假肌酐的干扰,应用2点速率法来测定,即读取起始吸光度(A i),再过120S读取终末吸光度 (Af),计算时用Af—Ai=ZXA,通过2点速率法,有效地降低这些假肌酐带来的结果偏高的影响,假肌酐浓度过高时,还是会产生影响。
b、高浓度胆红素
高胆红素对测定结果也有很大影响,往往使结果偏低,尤其新生儿血清中的高胆红素,常会出现结果负值。这是因为胆红素在波长510nm处也有较强光吸收,影响Jaffe反应生成的红色复合物。
对于因高胆红素带来的负影响,一 般的苦味酸试剂中都加入了各种氧化物(包括过氧化物酶、 胆红素、氧化酶、高铁氰化钾等),使胆红素被氧化成胆绿 素,来降低其干扰。
c 、溶血
在红细胞、血清或血浆及尿液中假肌酐物质各约为60%、20%及50%,相当于大量的假肌酐存在于红细胞中,为避免结果的误差,血清样品应注意不能发生溶血。
2. 酶法
2.1 测定原理
肌酐在肌酐酶的催化下水解生成的肌酸,在肌酸酶的催化下肌酸水解产生肌氨酸和尿素。然而,肌氨酸在肌氨酸氧化酶的催化下氧化生成甘氨酸、甲醛和双氧水;最后偶联Trinder反应,比色测定肌酐在肌酐酶的催化下水解生成的肌酸,在肌酸酶的催化下肌酸水解产生肌氨酸和尿素。然而,肌氨酸在肌氨酸氧化酶的催化下氧化生成甘氨酸、甲醛和双氧水;最后偶联Trinder反应,比色测定。
2.1 影响因素
a、内源性肌酸
目前均通过在R1试剂中除去。
b、胆红素
通过在试剂中加入亚铁氰化钾除去胆红素干扰,但是浓度过高还是会有影响。
c、抗坏血酸
抗坏血酸主要影响Trinder反应(后期推送一期汇总Trinder反应的项目),目前通过在体系中加入抗坏血酸氧化酶消除抗坏血酸的干扰。同样高浓度抗坏血酸依然会影响酶法测定,尤其肌酐浓度较低时更加明显。
d、药物
酶法易受药物影响,如强苯磺酸钙、酚磺乙胺等,如果肌酐酶法测定结果明显与临床不符合时,可考虑患者用药情况,进一步查找原因。
两种方法对比
苦味酸法价格便宜,但是容易受到假肌酐影响,且该试剂可能容易污染管路;酶法虽然价格偏贵,但是线性范围宽,抗干扰能力强,不易受到假肌酐和内源性肌酸影响,是目前主流方法,但是易受药物干扰,改问题还需引起重视。
最后编辑于 2024-01-07 · 浏览 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