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投稿SCI,从“Refuse”改成“Revise”

个人觉得,相比科研,写sci是一件很无聊的事。第一次写sci大概花了一周,然后就投稿,经验很不足,写的也不好,虽然最终接收了,但是过程稍有曲折。与大家分享经验和一个“小技巧”。
第一次投的一个6分的SCI,原因是听说该杂志审稿快,而且当时着急用。
内容大概是我发现一个新的机制影响肿瘤的信号通路,然后促进肺癌吧。第一版投稿,审稿一个月后直接给拒绝了,主要提了两个问题。
1.创新性不足
2.应用磷酸酶抑制剂可能存在脱靶效应,简言之就是不可靠
拒稿后老板问我,咋办?改投别哪个杂志?
遇到这种审稿人胡说八道的情况,我告诉老板,容我先写个回信试试。于是我花了两个小时,写了一篇rebuttal letter,内容大概如下
1.关于创新性的解释,本研究是原创且未报道过的(当然也暗示研究意义,虽然不够cns水平,这个杂志绰绰有余了)
2.重点回复,实验方法设计非常合理,每个环节都有证明。关于脱靶效应的影响,用了两种以上的不同方法已经证否了。(其实就是审稿人没看懂)
当时写完邮件发送出去,第二天编辑回信,重新找审稿人,拒稿状态改成修回状态了。后续就比较顺利了。
“小技巧”
1.当你对自己文章非常有信心,并且审稿意见不正确时,写rebuttal letter是有机会挽回的。
2.你的审稿人可能什么也不懂,至少在你的研究领域,不会比你更懂吧(投稿CNS除外,很多高分SCI审稿人意见还是挺犀利的)。所以写作非常重要,技巧不多提,最重要的是,你写出来的东西最好达到实验室的扫地大妈都能理解,那成功可能性就很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