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三尖瓣闭锁一例
32岁孕妇,于孕26周超声检查发现胎儿心脏异常。



1.定义:三尖瓣闭锁是指三尖瓣发育障碍在形态学上瓣叶组织缺如或闭锁,右房与右室之间无直接通道,是一种少见的发绀型、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畸形。
2.发病率:三尖瓣闭锁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1%~2.4%,占发绀型先心病的第三位,占活产婴儿的0.039%~0.1%,占尸检资料的2.9%,三尖瓣闭锁无性别差异,可伴有猫眼综合征、唐氏综合征、无脾综合征等。伴有消化道等心外畸形占13%~20%。
3.致畸因素:致畸因素不清楚,胚胎早期染色体和基因异常,环境因素干扰如风疹病毒感染、柯萨奇病毒感染、高龄、早产、高原环境、母体营养不良、服用致畸药物等,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均可影响三尖瓣的发育导致三尖瓣闭锁。
4.胚胎发育:胚胎发育早期三尖瓣分别从心内膜垫,圆锥嵴和右室心肌分化而成,三尖瓣后叶起源自右侧心内膜垫,隔叶起源自下心内膜垫,前叶的内侧部分起源自右背侧圆锥嵴,外侧部分起源自右侧心内膜垫。瓣叶开始为肌性以后经细胞分化转变为结缔组织,腱索和乳头肌则由右心室壁分层演变形成。
5.病理解剖:在胚胎早期三尖瓣口未发育,瓣叶退化、变性,瓣叶组织缺乏或无瓣膜组织,瓣孔被纤维组织包围、封闭,最终导致三尖瓣闭锁,右心房室之间无通道,右心房的血液不能通过房室瓣流入右心室,而是通过卵圆孔流入左心房,左心房室增大,右心室发育不良,三尖瓣闭锁常合并室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程度和左、右室大小有关,室间隔缺损小或无,右心室可明显缩小,左心室则明显增大,二尖瓣关闭不全,血液反流,左右心房因血流量增加而增大。常伴肺动脉狭窄等多种畸形。在解剖学上三尖瓣闭锁分为(1)肌肉型占76%~84%,在右心房底部有一凹陷,周围肌纤维呈放射状向中心聚会,形成脐窝状。(2)隔膜型占8%~12%,在三尖瓣的通常位置,由膜性室间隔的房室通道部分构成。(3) Ebstein畸形约占6%,三尖瓣下移畸形,瓣叶完全融合,并紧贴在右室壁上。(4)房室隔型约占2%,为右心房到右心室的共同房室瓣的瓣叶闭锁,封闭右心室的入口。(5)瓣膜型约占6%,瓣膜组织融合形成薄膜,有残余腱索。
6.超声表现:四腔心切面右心房室间无正常瓣膜结构,无瓣膜开放及关闭活动,无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通过,上、下腔静脉血液进入右心房后全部通过卵圆孔进入左心房,左心房室增大,二尖瓣反流,室间隔缺损,左心室血液通过室间隔缺损处流入右心室,室间隔缺损小或无右心室明显缩小。主动脉内径增宽,肺动脉内径变窄,肺动脉瓣口血流呈混叠色彩。三尖瓣闭锁与单心室鉴别困难。
7.预后:预后极差,生存期很短,不合并室间隔缺损的胎儿50%死于出生后6个月,70%病儿于出生后一年内死亡,90%死于9岁以内。
8.再发风险:三尖瓣闭锁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致畸的根本原因尚不清楚,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被医学界普遍接受,故先心病的预防措施是综合性的,孕前和孕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有害环境,慎用药物,防止病毒感染,定期进行胎儿监测,是有利于降低先心病风险和再发风险的方法。
参考资料:临床超声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