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9c2的细胞凋亡检测
主要是实验原理,检测过程比较详略~~祝大家实验顺顺顺,丽丽丽
一、细胞凋亡过程(受到一些外部或内部因素刺激,此时,细胞群还有能力自救)
1、在细胞为了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发生凋亡(遇到因素刺激,细胞决定自杀以保存实力)
2、细胞内部会先启动凋亡层级反应,caspase层级反应(由细胞核开会决定,下发各细胞器最后的晚宴分工),
3、细胞线粒体功能减退,表面发生皱缩,细胞膜内陷包裹各个细胞器形成凋亡小体,最后被其他细胞清除或吸收(细胞牺牲小我,维持大我——组织细胞群)

二、检测原理:Annexin-V与细胞磷脂双分子层上的磷酯酰丝氨酸特异性结合,PI染料可以与细胞核结合,两种染料所携带的荧光基团可以激活并检测。
1、正常细胞的磷酯酰丝氨酸是在磷脂双分子层内层的,Annexin-V 无法结合,会在试验中洗脱掉。
2、当早期凋亡发生时,磷酯酰丝氨酸会发生外翻,与Annexin-V 结合,可以激发其携带的荧光基团并检测。
3、凋亡进行到晚期,细胞膜破裂,外加PI染料,与细胞核发生结合,荧光基团激活并检测(坏死细胞也会发生该反应)。

三、实验分组并进行染色
1、空白组 ——无染色 ——使用正常组细胞
2、Annexin-V组——仅染色Annexin-V ——使用模型组细胞
3、PI组 ——仅染色PI ——使用模型组细胞
4、实验组 ——染色Annexin-V+PI ——对照组,阳性组,模型组,给药组...。
染色步骤根据每个厂家的试剂盒不同而异,这里不再详述啦~
四、检测收集数据
我是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的,所以这里仅分析流式细胞仪的检测结果。
1、细胞群确认,画“门”:调整仪器为测试模式,调节SSC与FSC电压,在合适的范围内圈图,同一种类的细胞一般分布在同一位置,将细胞粒子调整到图的左下方,以下图为例,大概占整图的面积1/3左右。
(当时作为小白的我,第一次成功做出图来,左下角是新手的礼物——细胞碎片,一般实验中多加注意,离心力和洗涤次数会减少细胞碎片的)这里附加一个细胞碎片的识别方法:无论你怎么调节SSC与FSC的电压,粒子总会在那里一动不动,它们就是细胞碎片了。

2、观察空白组,是否携带自发荧光。调整仪器为检测模式,取10000粒子数计数,观察FITC与PI通道是否有激发光。
3、检测单阳组,调整合适荧光电压。
一般我是看直方图调整电压的,如下图,阴性细胞群在接近原点的位置(左),阳性细胞群信号号全部收到检测限以内,并可以明显区分激发细胞群信号和阴性细胞群信号。两侧都预留的有一定距离(右侧较多,预留可能的强信号)

4、收取所有组数据。
5、进行补偿调节(自己画的简图,完美~)。可以检测前调整,也可以实验结束后调整。
Annexin-V 组会发出单色荧光,呈现单通道阳性,细胞分布图如下左,将阳性细胞调整到Q1门中,并大概与Q3门同一对称轴,将该补偿粘贴至PI组,之后再同理调节PI组,如下图右。之后将PI组的补偿复制粘贴到实验组中。

五、数据分析
以下图为例(机智如我,我又画了一个图防止数据泄露~):
Q1门——是单信号Annexin-V FITC阳性,PI阴性。也就是说凋亡发生在早期,磷酯酰丝氨酸外翻,但细胞膜还是完整的。
Q2门——是双信号阳性,凋亡晚期或者坏死细胞群,细胞膜破裂。
Q3门——是双信号阴性,细胞膜完整,磷酯酰丝氨酸没有暴露,说明是个好的细胞群。
Q4门——是单信号PI阳性,一般是由于实验过程中受到机械损伤导致的,通过优化实验条件,可以减少甚至消除该区结合率。我在正式实验中很少遇到。

六:奇怪的数据总结:
1,正常组有细胞凋亡,怎么优化实验条件也无法消除,这是怎么了?
所有的细胞都是在生长进行中的,或者在实验中会不可避免会发生一些损伤,所以会导致我们实验中检测曾正常组,会有1%左右的细胞发生凋亡,这个是正常的实验误差。百分百阳性的实验,我目前为止没有做出来过(我会用我嫉妒的小心心去怀疑它~~)
2、只有PI信号,没有Annexin-V 信号。
- 这个。。。我也遇到过
,但后期排查,因为把染料加错了。但也有可能是染料的问题,如果是新开的试剂,就再做一次,一般BD超保2个月的试剂都还是可以用的(哈哈,保存的比较好)。
- 以前用的一款BD分析仪器,机器配置了不同型号的细胞滤器,直径太大的细胞直接过滤掉了,需要排查一下细胞直径和滤器是否吻合。
- 排查是不是没有圈到正确的细胞群。调节SSC与FSC电压,如果又出现一群细胞,好吧,是把目标细胞搞漏了。
- 排查是否是阳性信号没有检测到,调节FITC电压,观察直方图,看是否是由于发射光信号没有接收到。
- 也有可能是操作的问题!!!心情太激动,把细胞全部搞碎掉了。我看到有人用10000g离心细胞,心都在滴血
。一般实验室的细胞1000~3000g就可以了,不要离心太长时间3~10min。
3、上次的实验条件,这次一模一样,但是无法重复。
昨天的我已经不是现在的我了,现在的我也不是现在的我了,细胞也一样,最好用种类明确,代次清晰,没有分化的细胞做实验,有条件的用15代以内的细胞。每次实验微调一下实验条件,做批次内对比,不要做批次间对比。
4、细胞群散点图在一条斜线上,调节电压无法区分。
好的,细胞已经死了,不用纠结了。
5、细胞只有Q2门双阳。
可能是刺激条件太敏感,细胞发生了晚期凋亡。此时数据也还是可以用的,细胞明确发生了凋亡,如果想看早期凋亡,可以调整刺激时间。
6、正常组细胞群与模型组细胞群,分布位置不同。
模型组细胞已经受过刺激,形态可能发生了变化,在模型组中的正常细胞,可能会发生位置变化,甚至与阳性组细胞群交叉,尽量通过调节SSC与FSC电压,将正常细胞压至散点图Q1门的左下方,再调节PI和FITC通道电压,拉开直方图中的信号图。同时通过分析直方图来分析实验结果,散点图作为参考。
7、出现两个正常细胞群。
可能细胞发生了分化,导致细胞敏感度不同。也可能是刺激不均匀导致。
。。。
欢迎大家一起来总结奇葩的数据~
祝大家实验顺利啊~小白最终都会变成老白的~
有一段时间做细胞凋亡,吃住都在实验室,仪器坏了(走廊里有人跳着走,把激光震歪了),小白还傻傻不知道,鼓捣到了一整夜,吓的不行,怎么都重复不出来,想想当时真是傻傻的,也真诚的。纪念一下。
最后编辑于 2020-11-25 · 浏览 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