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实验专栏丨手把手教你如何构建肝癌动物模型!

发布于 2020-07-28 · 浏览 2361 · IP 江西江西
这个帖子发布于 4 年零 290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基础研究中如果加入动物实验部分则使得研究更加趋于完善,投稿时中稿率也相应会增加。但将动物实验做好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常用见的动物实验是肿瘤动物模型的构建,一般包括小鼠移植瘤模型和转基因动物模型。小鼠移植瘤模型根据移植方式又包括了皮下种植移植瘤,肾被膜下种植移植瘤和原位种植移植瘤。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常见的肝癌动物模型:

1. 诱发性肝癌模型(实验中常用方法之一)

诱发性肝癌模型一般是指使用特定的化学诱导剂诱导肝癌发生的过程。常用的诱导剂包括二乙基亚硝胺(DEN), 黄曲霉素(AF),二甲基氨基偶氮苯(DAB)等。以下为DEN诱导的常用步骤:

img


DEN诱导是化学诱导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有2种或2种以上的诱导剂同时诱导,虽然会加速肝癌的发生,但是也会使动物死亡率升高。

2. 移植性肝癌模型(常见到的模型之一)

移植性肝癌模型是实验研究中常见的模型之一,分为细胞移植(CDTX)和病人组织肿瘤模型(PDTX)。构建过程如下——

一般构建方法:采用肝癌细胞(如MHCC-97L、 Hep G2)或者肿瘤组织(病人来源)先在免疫缺陷鼠(nude品系)皮下荷瘤,成功后再将肿瘤组织块切成2-3mm3块状,然后再移植到小鼠的皮下或者肝脏,此法可以将成功率提高到95%以上。

缺点:

①因为肝癌发病机理相对复杂,目前的肝癌细胞系荷瘤成功率较低且生长缓慢;

②不能够完全模拟肝癌的发生过程,而且操作相对比较复杂。

鉴于该模型的缺陷,今天为大家介绍一种:基于肝硬化的原位肝癌移植模型

优点:一种能够最大程度模拟人类肝癌发生过程,并先后经历了纤维化、肝硬化、肝癌,与人体肝癌的发生进程基本一致。简要流程如下所示[4]:

img

img

肝原位肿瘤的检测:一般1-2周后即可长成块状肿瘤组织,可以使用CT检测。或通过注射D-去甲荧光素,检测荧光强度来判定肿瘤长势。

3. 基因工程肝癌模型

中国肝癌患者中乙肝病毒(HBV)或丙肝病毒(HCV)阳性率高达80%,可见HBV或者HCV是诱导肝癌的重要因素。由于人的HBV 和HCV 不能诱导小鼠或者大鼠发生肝炎和肝癌,建立这些模型时通常需要嵌入人肝细胞。

构建方法:一般通过转基因的方法把HBV/HCV的DNA 序列整合到小鼠的宿主基因组中,从而构建HBV/HCV感染慢性携带者的转基因小鼠模型。

本期肝癌模型的建立就介绍到这里,回顾一下,因为肝癌的发生一般经历“肝炎——肝硬化——肝癌”三大步,所以为了更接近人类肝癌发展过程,建立肝癌模型时我们需要遵循这个过程,用的较多就是DEN诱导模型、基于肝硬化的原位肝癌移植模型及基因工程小鼠。在实验中,你需要根据你的实验目的选择最准确的肝癌动物模型。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2361

1 42 1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