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一位鼻病朋友的叙述,鼻中隔高位偏曲,属于鼻科医生的漏点。
这位病患,主诉左鼻鼻塞,头痛,无法入睡,鼻涕倒流,注意力无法集中,咽喉吞咽疼痛,耳朵痒,痰多。
他经历过三次手术,
1、鼻中隔切除术(右边低位偏曲)
2、双侧下鼻甲消融术
3、蝶窦开窗
患病5年,辅舒良等激素药物用过很多年,均无效可以排除过敏性鼻炎。
以上手术均没有改善他左鼻不通气的症状,右鼻也有堵塞感但是不严重。










以上10张图,分别为左右鼻腔的下、中鼻甲与鼻阀照片。







以上7张照片,均为左右中鼻甲,用过血管收缩剂后的照片。(左中鼻甲狭窄,蝶窦口附近黄色粘连,鼻中隔偏曲,左中鼻甲上方通气口高度偏曲。右边中鼻甲形态正常)

患者右鼻中鼻甲甚至大于左鼻中鼻甲,通气效果依然鼻左鼻好。
图片可以看出左鼻中鼻道狭窄肿胀明显,高位偏曲黏液很多!
用完收缩剂后左鼻收缩后有改善但是依然鼻塞,他告诉我喷完收缩剂后用纸团塞住10分钟,他观察发现高位鼻阀打开以后他的通气就完全好了,待一段时间后患者药效过了,依然鼻塞。
他自我判定是1、鼻中隔高位偏曲(向左偏)
2、慢性鼻炎(左侧下鼻甲与中鼻甲不同程度肥大)
了解到患者第一次做过鼻中隔手术为什么高位没解决,得到的解释是专家认为不影响通气,且他看的医院都是一些很权威的医院?
想丁香友一起讨论:
一、为什么高位对于鼻科医生认知不影响
二、高位鼻中隔手术有些医生很忌讳,是不会还是难度很大?有那些风险?
三、鼻科对于没有过敏性鼻炎的患者,肿胀肥大只通过几分钟门诊用收缩剂看鼻腔,对于慢性鼻炎患者而言是要更多看他未用收缩剂的鼻腔因为这才是真实的,健康的鼻腔是收缩与不收缩状态(也就是鼻周期)都与正常组织保持一定距离!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4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