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互联网+”为医疗健康赋能

发布于 2019-12-24 · 浏览 6922 · IP 浙江浙江
这个帖子发布于 5 年零 148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入57, 叙事药学-总54)-辛老师- 管理类—文献--目录(49)(481-490)485

2024-08-09

录自:F:\No.1 [NTFS 系统]\ 根目录\辛学俊论文汇编, 2024-01-25,-分类开始--丁香园选载文稿专题目录





读后感:

 

看了健康报2019-12-21《“互联网+”为医疗健康赋能”报道,忍不住有感而发,要为药师队伍,年轻药师说几句内心话。

 

1, 健康中国—-离不开药。

有药离不开药学行业专业人员—-药师。过去多年的“医改”,有关“药”的话题,占了大半!有关药学队伍的建设话题,倒是后半期上媒体较多。目前,在宏观上,是受到一定重视程度。不过,在具体激励机制上,还存在不少滞后现象。

 

2, 健康中国,离不开老龄化社会的客观现状。人老病多用药多,药物相互作用多,急需药学人员化大力气开展这方面的研究、交流、提升,并作普及宣教!

 

3, 医药科普工作迫在眉睫,靠官方媒体传播,覆盖面有限,互联网是最佳的宣传教育阵地。合理用药科普教育谁去做?应该说,药师队伍,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不过,听到不少反馈,做科普最好,晋升晋级还是上不了评委台面,仍然依靠论文。而但现在造假论文不断的曝光,是一种讽刺!

 

4, 医保基金管理。国家总体目标,是如何少化钱,治好病,提高社会公众的健康水平。如何实施才能见效?需要各方专业技术力量互相协作。

药学专业的特征,上至药品生产,下至临床应用,中间是商业流通。每一环节出差,都会影响到终端的医疗质量。这一连串的层层紧凑环节,都离不开药学人员关注和努力。但其产生的工作质效,并非某一临床终点所能表达。

例,医学大专家1片头孢呋辛酯片,服后2分钟过敏休克,是什么原因?互联网传播初始,马上就有很多临床药师反馈,不认可这是“戒酒硫反应”,継而全国近1亿人众的恐慌,并有各地出现自行规定“酒后7天不能用头孢,”药师在互联网作了分析评论,使妨碍公众极时获取有效用药的错误得到更正。

这是医药互动+互联网的功劳!

 

5, 互联网体现了药师的价值,在劳动报酬上如何体现?值得上层管理部门重视。一个微信互动,救人一命,这个药师的社会价值如何体现?他们的一个“是”或“不是”的回应,是长期工作积累的结晶!

6, 临床药剂学,函盖了整个医药行业的全部过程,这一领域的研究,非医院药学人员参与 担当不可。只有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才能快速汇集各地的信息。它的发生频次,就是药物一致性评价的基础。

提供讨论。

 

2019-12-24,辛老师


“互联网+”为医疗健康赋能 

2019 年 12 月 21 日 星期 六(3版)


本报记者 徐秉楠

    如今,医疗行业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已是大势所趋,但是如何融合,业内人士仍在积极探索中。在近日召开的第六届互联网+健康中国大会上,主办方邀请了多位来自不同地区的政府官员、卫生健康管理者、医院管理人员等,围绕“互联网+”如何为医疗健康赋能展开讨论,并展示部分地区的改革成效。


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司副司长 高光明

期待人工智能在基层发挥作用

    在新形势下,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里,第一句话是以基层为重点,第二句话就是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改革创新,毫无疑问,创新有技术上的创新,比如,A、B、O血型的发现,青霉素的发现,人类真正可以开展现代意义的外科手术。

    但现代医学本身还没有真正取得突破性的成绩,比如在肿瘤的治疗上。在这种情况下,怎么降低各方面的成本来提高医疗质量,改善人们看病就医、健康管理方面的感受?这可能就需要创新。

    现在,信息化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在医疗领域,医疗人工智能在辅助医生诊断上正在做一些试点,取得了初步的效果。期待未来医疗人工智能在基层卫生方面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期待“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副所长 张旭东

医院智慧服务水平尚待提升

    今年3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了《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适用应用信息系统提供智慧服务的二级及以上医院。

   评价分级主要有五大类,分别是诊前、诊中、诊后、全程、基础安全,一共设了17个业务项目指标,分为0~5共6个等级。和电子病历不一样,电子病历是分0~8共9个等级,但是医院智慧服务分级和电子病历的分级有相关性:电子病历是0,医院智慧服务也基本上是0。

    有人认为医院智慧服务的分级要求最好和电子病历一样,但目前来说,它的服务内容还分不出那么多级别。智慧服务没有可参照的内容,是专家形成的一个共识。

   分级测评主要是通过医院智慧服务系统所具备的功能、系统功能的有效应用范围比例、系统应用的技术基础环境与安全状况三方面内容整合成定量分级的评价,最后得出总体的分级分数。

    目前,该标准已经在医疗圈内广泛征求意见,同时选择21家医疗机构开展试点评价。这21家机构包括二级医院、三级医院,也包括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都有一定的信息化建设基础。在电子病历分级非常高的阜外医院、黄石市中心医院、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试点平均1.67级,这也证明电子病历在4级~5级之间,和以往相比,应该说有很大的进步,目前三级医院的智慧服务方面的水平在逐渐发展,但还有很多提升的空间。在17项指标里,涉及医院收付费方面的分数都非常高,但在患者家庭服务和服务监管、患者保障方面分数都比较低,也证明这几年在大力推行挂号预约诊疗、方便患者支付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家庭服务方面是未来需要加强的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开展标准宣传贯彻与解读会议,拟定医院智慧管理相关标准等。公立医院要高质量发展,需要从原来的粗放管理转为精细化管理,智慧管理必不可少。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管中心副主任 翟晓辉

抓好数据提高卫生管理能力

在推动卫生健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要有四种思维模式:

   第一,小切口大手术的微创思维。医院面临着方方面面的事,绩效考核是其中的一件小事,但是我们要聚焦一件小事把它做大、做深、做透,这就叫小题大做。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人都在谈战略,谈宏观上的问题,很少有人谈到中观和微观的问题。举一个例子,我们医院原来有一位管后勤的工作人员,他发了一篇文章。他通过电梯的排队时间测算到哪一层的人最多,结果是3层的9时30分~10时20分。他突然发现,因为医院把所有功能检查都列在三层。然后,他通过数据告诉电梯管理人员,这个点就开始错层停,电梯排队时间由原来半小时缩短为8分钟。这就是精细化管理,这就是把日常的管理变成我们的数据,变成我们的创新,变成我们的改革。

   第二,算数说话、说话算数的大数据思维。我们做管理的时候,经常用虚词,这是不对的,我们应该用实数来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要算着数说话才能说话算数,尤其在未来,随着医保支付制度的改革,如果我们算不清楚账,我们跟医保是没办法谈判的。这些是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我们的数据要做好支撑。另外,要把我们的数据变成信息,变成管理,变成创新,变成质量,也就是说,我们将来是“互联网+医疗管理”“互联网+科技创新”“互联网+医疗服务”。

   第三,问题导向的问题管理思维,即在管理的时候,要想明白、说明白、写明白、做明白。

   第四,顶层设计图与施工路线图战略战术转化思维,将政(政府)事(事业单位)分开。

通过实践这四种思维模式,推动整个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高,推动三级公立医院向高质量发展。


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医疗保障研究室主任 顾雪非

互联网时代的医保变革

    互联网医保,目前多数人将之等同于结算问题,理解还很局限。与结算相关的医保支付服务的流程再造、异地就医结算等,目前基本上都实现了。除此之外,在我看来,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医保变革还应从另外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医保作为互联网医疗、智慧医疗等新型服务的付费方。这是医保变革最关键的内容。要解决支付问题,首先就要确定哪些服务可以在网上提供,它的付费标准是什么。美国有80多个编码,分别代表美国医保认可的线上服务。现在,医保规则里面,咨询是不付费的,但是如何清楚地界定是咨询服务,还是诊疗服务,这些问题需要各级政府去思考、细化。

   第二,医保智能审核。现在比较倡导去做人工智能的审核等,但从技术发展的进程来看,目前人工智能只能解决或者纠正一些低级错误。

   第三,以大数据为基础的医保基金风险调整机制。我们现在医保的分配某种程度上是基于需求的分配,看起来好像很公平,实际上有可能导致资源分布更加不均衡。

    第四,医保战略购买,实现按价值付费。这是需要有互联网大数据作为基础的。

如果要实现健康中国提出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互联网+”是必选项,但是我看到很多医联体、医共体,形式上是整体,但是提供的服务仍然是碎片化的。

   下一步,我们应该认真思考,能否形成这样一个体制,让老百姓能不住院就不住院,能在家里解决的问题就在家里解决。这里一方面是技术能否实现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激励机制的问题。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 侯建全

精细管理离不开信息化

    零差率过后,医院面临很多挑战,需要我们精细化管理,尤其要把信息化建设好、利用好,这样可能算账会算得更清楚一点,谈判也谈得清楚一点。

    信息化全面改善了医疗服务。首先是实现了一系列自助化服务;另外,我们把检验科流水线全部做到自动化,医院所有的报告在原有基础上提早半小时~1小时完成;HIS系统把处方信息传送给发药系统,发药系统控制各类设备协同工作,实现了发药的全自动;依托脱卡结算平台与医院HIS系统对接,实现住院的床边结算。

    信息化还能助力医联体建设。做好远程会诊和结果互认,尤其是病理的远程会诊、影像的远程会诊和心脏相关的远程会诊,在解决一些病人的问题上,起到了关键作用。一方面,这确实能帮基层解决一些问题;另一方面,一些疑难疾病通过这样的渠道,会自然而然地转移到大医院。

    手术全流程管理。医院整合手麻系统,全面实现手术申请、审批、科室预排班、手术室排班、排班反馈、手术病历编辑、手术病人关注等无缝衔接。

   完善绩效管理。我们的绩效从4个方面,数量、质量,服务、成本,临床、医技,护理、管理,全面进行管理。绩效系统与医院对接,自动采集成本、收入、工作量等数据,数据维度细化到每位执行医生。既能体现医院对绩效的管理,也能体现科室主任对绩效的管理。

    通过绩效管理,我们的成本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包括人员成本、其他耗材成本;技术水平得到提升,科室更加注重疑难手术及新技术的开展;病人的满意度提升,科室之间建立了互相竞争的关系,会想方设法服务好病人;收入结构有所改善,由医疗技术收入取代药品收入等。

   通过内部的数据管理、互联互通和数据收取,以及以需求为导向的创新举措,医院的精细化管理才能做好。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章秋

互联网助力个性化慢病教育

当下,疾病管理的教育生态系统发生了变化,特别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再是传统的医疗工作者与患者间的“我说你听”模式,而是更为综合的管理生态系统。为了维持有效的自我管理行为改变,需要向患者提供更多的支持和随访,自我管理支持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信息技术的飞跃先后解决了信息传播的可及性问题及信息利用的有效性问题,使得糖尿病教育与管理从单一走向多元、从粗放走向精准,公众能够获得更为个性化的服务。

无论技术如何推动,最终线上是脱离不了线下的,医疗的事情更多的是融合,糖尿病教育管理的发展也一样,线上如何与线下互通联动更重要。

目前,移动App在糖尿病教育与管理中的应用发展,呼应着从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向糖尿病自我管理支持转变的实践趋势。

App全面推动糖尿病教育、管理和防治,医务工作者可根据临床需求更便捷地管理患者,超越时间与空间限制,提高管理效率。患者、医生等都有各自的需求,各方都有各自的定位,但是以患者行为改变为目标导向的糖尿病教育管理实践是核心、是基础。

“互联网+”时代的糖尿病教育与管理需要不断创新,不止移动;糖尿病教育管理的社会化需要建立有效的评估和支付体系。


浙江省宁波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 蒋志云

宁波卫生健康治理迈向现代化

    宁波市在改革和发展中,构建了区域医疗机构综合监管服务平台、区域智慧医保监管平台、区域处方审核平台、区域医患友好度测评系统。

    区域医疗机构综合监管服务平台,利用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综合卫生管理平台、健康医疗大数据,来完成现代医院精细化管理综合监管。区域智慧医保监管平台,在规范医疗、控费控药和提升医疗费用审核效率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已覆盖15个医保经办机构。区域处方审核平台,为医院、社会药店等提供统一的管理途径,开启了区域内智慧药学服务新模式。

    区域医患友好度测评平台,包括解决方案与品牌建设、自动数据采集系统、机构自评自测工具、医患友好标准体系、医患友好理念等层级。基于数据分析的解决方案,帮助区域或医疗机构制订系统化的医患友好解决方案,并通过评测工具考核执行成效。依托健康报、健康中国途径,在国家卫生健康委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各级绩效考核、等级医院评审等项目中体现价值,打造医院便民惠民品牌。

    友好度评测工具分为“过程管理”的机构自评自测工具和“结果管理”的患者友好与员工友好评测工具。从一年的实践来看,医患友好度促进宁波两个满意度提升。通过对门诊与住院患者反馈数据分别对比可以发现,从7月到10月,宁波市属8家医院门诊和住院整体满意率保持上升趋势。与患者友好类似,在对员工友好度评测中也发现,经过医院的努力,员工对医院的整体满意情况也呈现上升趋势。

    未来,我们希望将友好度建设扩大到医共体单位,把基层这块做起来。


江苏省苏州市卫生健康委综合监管处处长 刘日记

行业监管的苏州智慧

    当前,政府监管还存在薄弱环节。卫生健康监管需要解决监管效率低下、监管理念落后、监管手段单一的问题。现实驱动倒逼我们改革创新监管模式和方式。在卫生健康监管能力提升中,信息化是非常有效的手段。

    这几年,苏州在“互联网+卫生监管”上,建设了卫生健康综合监管信息平台、卫生监督在线监测与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了医废、饮用水水质、游泳池水水质、医疗辐射在线检测。卫生健康综合监管信息平台对内通过监管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与录入,建立医疗卫生监管数据库,为行政部门提供重要的信息技术支撑;对外实现交互式公众服务,增加社会对卫生健康监督的参与性,与各有关部门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实现信用建设全流程自动化管理。

   这一系列实践取得了有效履职、综合监管、部门联动等成效,初步建成卫生健康综合监管数据中心,实现卫生监管全面履职,同时将依法执业责任落实到医疗机构及临床一线。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智慧监管,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与多个业务部门实现数据共享,增加部门联动效率。


江苏省苏州市卫生计生统计信息中心主任 朱杰

为患者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

    苏州市的区域智慧急救协同网络通过3年建设,从“120”急救平台到急救车车载急救系统,再到医院急诊应急指挥中心和急救站的信息管理,整个流程实现信息的串联。

   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中心、危重新生儿中心五大专科数据中心的系统建设、设备集成等都取得初步成效。同时形成了团体的标准可以供行业进一步参考借鉴。目前,针对业务协同正在开展移动协同改造,实现医务人员间的高效协同,而不局限于某一个场景,加强时间的统一管理。

    在对接患者服务上,苏州市卫生健康委联合市医保部门等,统一入口、统一资源、统一运维、统一安全,以App和微信服务号的服务方式,对线上线下医疗资源进行整合,为患者提供完整的、闭环的医疗健康与掌上支付一站式综合性服务。

img

最后编辑于 2024-08-09 · 浏览 6922

回复11 2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