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关于肌张力增高的一点思考(二)

医疗行业从业者 ·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IP 四川四川
8883 浏览
这个帖子发布于 6 年零 103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前情回顾

引起肌张力增高的机制是复杂的,疾病是多样的,总结梳理一下是有好处的。

前一次提到了肌张力增高的锥体系和锥体外系两个层面的定位:关于肌张力增高的一点思考(一)

这次总结一下另一个层面的定位,顺带回答一下上一次留下的第二个问题:僵人的肌张力增高和锥体外系疾病的肌张力增高有什么不同?

脊髓

有这么一种可以引起严重肌强直的疾病,种种迹象表明定位在脊髓,但又缺乏传统的诸如感觉、运动等长束体征,它就是僵人综合征(stiff-person syndrome,SPS),或者更时髦的称法:僵人谱系疾病(stiff-personspectrum disorder ,SPSD),包括了三种类型:

  1. 僵人综合征

  2. 僵肢综合征

  3. 伴强直的进行性脑脊髓炎

提示僵人定位在脊髓有几个方面的证据:

  1. 主要表现是轴性肌肉受累,四肢有波及;

  2. 颅面部肌肉几乎不受累;

  3. 周围神经传导正常;

  4. 虽然有持续的运动单位电位,但没有失神经电位;

  5. 睡眠、周围神经阻滞、脊髓或全身麻醉后,症状和体征消失。

没有病理征、没有感觉平面,提示僵人并非狭义的能够靠横定位纵定位的局灶性脊髓病。

随着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和僵人谱系疾病的提出,逐渐明确SPSD是一种自身免疫抗体介导的,除了脊髓之外,还可能波及大脑、脑干的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

目前可能与其发病有关的抗体有六种:

Six autoantigens have beenidentified, including 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 (GAD65),the α1-subunit of the glycine receptor (GlyR),amphiphysin(AMPH),gephyrin,dipeptidylpeptidase-like protein 6 (DPPX),and the γ-aminobutyric acid-A(GABA-A) receptor (GABAaR).

                                                                                                     JAMA Neurol. 2016 June 1; 73(6): 714–720.

分别是:

  1. 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2. 甘氨酸受体(α1亚单位)抗体

  3. 双载蛋白抗体

  4. 桥尾蛋白抗体

  5. 二肽基肽酶样蛋白6抗体

  6. GABA-A受体抗体

EugeniaMartinez-Hernandez等的研究提示最常见的也是最直接影响两种递质的抗体是GAD和GlyR,其他四种少见。

结合示意图看一下,六种抗体对应图中六个红色标注。

img

图自:Nervenarzt. 2018 Feb;89(2):207-218. 

这是一篇德文综述,好在和英文差别不大……如图所示是脊髓最主要的抑制性递质在突触间的传递途径。GABA和Gly是脊髓最主要的两种抑制性递质,广泛存在于脑干和脊髓的灰质当中,它们经过突触前膜释放入突触间隙,由突触后膜上的相关受体摄取,进入下一级神经元细胞内发挥抑制作用。

比如抓握的时候,屈肌接收兴奋收缩而伸肌受到抑制放松。

那么这条通路上的任一环节出问题都有可能导致抑制作用减弱,兴奋作用增强,出现静息状态下,肌肉持续的收缩,表现为肌强直,肌电图可以看到持续的运动单位电位发放。

因为并非前角及周围神经的损伤,所以没有失神经电位,周围神经传导正常。至于抗体类型与临床表型的对应关系尚没有定论。

顺带说一句,为什么GAD抗体阳性常伴有糖尿病、哮喘等疾病,是由于GABA在外周的分布决定的。GABA是一个很复杂的递质,除了在中枢神经系统之外,还少量的分布在胰岛、胃壁、肺等器官。GAD抗体对特定GABA的抑制也可能对上述器官产生影响。

明白了僵人肌强直的机制,我们可以粗略总结一下它与锥体外系强直的区别:

  1. 从程度上来说,这类疾病引起的肌张力增高用了僵直(stiff)来体现比锥体外系的强直(rigidity)更严重的程度。

  2. 从对药物的反应来说,僵人等一类疾病对苯二氮卓类药物敏感,睡眠中消失;而锥体外系的强直则没有这样的特性。

  3. 从发病形式而言,僵直可以急性、亚急性、慢性甚至更常见的是波动性起病,而锥体外系强直除了个别进展很快,大多数是缓慢起病,逐渐进展。

  4. 从发病机制而言,僵人等疾病与自身免疫抗体激活有关,锥体外系疾病则为多因素所致的神经系统变性。

  5. 从电生理角度看,僵人有大量持续运动单位电位,而锥体外系疾病几乎没有。

  6. 欢迎补充……

至于破伤风,是因为破伤风毒素通过神经-肌肉间的传递逆行进入中枢,抑制GABA和Gly的生成,从而模拟出僵人一样的表现。一样的发病机制导致二者从临床表现很难鉴别,只能通过有无外伤以及病程分辨。

再回过头来看定位,狭义的僵人综合征定位脊髓勉强可以。广义来讲,僵人谱系疾病的定位要比脊髓更加宽泛了。


6 222 36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6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