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我们的Protocol:慢病毒、逆转录病毒【浓缩】及【滴度测定】
【说在前面】
1. 木有鼠标(在充电)的时候打字排版很累,免费分享经验需要肯定和支持~
2. 这是我们自己的protocol,确认work的~
3. 做广告的各种试剂商就别来瞎说了,我用的确定不是你们家的试剂!不要误导别人。
4. 图片版权归me所有,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否则告上法庭所要赔偿!
【试剂】
lentix293t细胞(clontech),dmem(hyclone),fbs(hyclone北美),质粒plv-shrna-greenpuro(或者redpuro、greenhygro、redhygro等慢病毒主载体),pspax2、pmd2.g两辅助质粒,0.45um水系滤膜(millipore),10cm皿(nest or corning), powertrans293转染试剂,powervirus concentrator 病毒浓缩液,双抗(thermo)
【病毒包装】
1. lentix293t密度达到80-85%时准备转染,转染前换新鲜的dmem+10%fbs(无双抗),每个10cm皿大概7ml培液;
2. 按powertrans293说明书配转染复合物,每个10cm皿预计转20ug质粒(主载体:pspax2:pmd2.g=4:3:1),复合物配好后静置15min,逐滴加入到皿中,加好之后皿在平台上画十字,横向5次纵向5次,后放入培养箱中(画5次十字),此时刻记为0h,后文时间都是从此时刻计算;
3. 如果怕污染,就在6h-12h换液为新鲜的dmem+10%fbs(有双抗),有信心不会污染的可以不换液(我们用的转染试剂没啥毒性,所以可以不换液);
4. 48h时,第一次收集上清置于4度保存,后小心轻柔的加新鲜配液8ml(有没有双抗随意,推荐有),72h再次收取上清,与第一次收的混合;
5. 4000g离心10min去除细胞碎片,上清过0.45um滤膜后收集至新的管子中。
以上,得到病毒原液!分装留取200ul-1ml样用于测定原液滴度,其余或者进行浓缩,或者分装后冻-80℃备用。慢病毒与逆转录病毒不要反复冻融。
【病毒浓缩】
1. 5盘10cm皿的细胞产毒,共计收两次,得到80ml的上述病毒原液;
2. 每40ml原液装入一个50ml的管子里,加10ml 5x的powervirus concentrator 病毒浓缩液,颠倒混匀后置于4度冰箱;
3. 每15min颠倒混匀一次,且确保管子一直置于4度(低温很重要),1h后就不用再管它了,让它自己4度过夜就行;
4. 4000g水平转离心20min,可见非常少量的白色沉淀(如果原液比较少的话,沉淀可能几乎不可见),小心吸弃上清,用下游实验的培养基(如dmem+10%fbs+双抗)重悬沉淀,即可得到浓缩后的病毒。
以上,得到浓缩的病毒液。我们一般每管用200-400ul重悬(对应40ml原液),重悬后不一定是澄清透明的,浓度高的时候是悬浊液,这样也没问题的,可以分装了冻-80度,额外分装一管5ul的。浓缩液的好处是不需要超离,也不需要太长时间的人为干预(v.s.超滤浓缩到疯)。
【滴度测定】
无论是原液,或是浓缩液,均可按以下方式测滴度
1. hek293t、hek293、hek293a、lentix293t等hek来源的细胞均可,种24孔板,用时需70-80%密度;
2. 病毒5ul,加800ul dmem+10%fbs+双抗+polybrene,混匀,取400ul给a1孔换液;
3. 剩下400ul,取80ul到新ep管里加720ul dmem+10%fbs+双抗+polybrene,混匀,取400ul给a2孔换液;
4. 剩下400ul,取80ul到新ep管里加720ul dmem+10%fbs+双抗+polybrene,混匀,取400ul给a3孔换液;
5. 剩下400ul,取80ul到新ep管里加720ul dmem+10%fbs+双抗+polybrene,混匀,取400ul给a4孔换液;
6. 每次加完一个孔都轻柔的画十字,直至所有的都加完之后,放到培养箱中画十字,此时记为0h时刻,静置6h;
7. 换液为400ul dmem+3%fbs+双抗,如果48h时培液很黄则继续换液为400ul dmem+3%fbs+双抗;
7. 72h看荧光显微镜,每个孔随机取3-5个视野拍照,用于计算滴度。
8. 下图是我们做的,测滴度的荧光图,很具有代表性↓
以上,得到了计算滴度的数据。下面说滴度该怎么计算,请与我的思维做好同步。。
先看图,从左到右再从上到下看,分别是“加了稀释了10的4次、3次、2次、1次、0次幂”的“2.5ul浓缩病毒”,另外给了个原液的图。
我们一般会根据原液和浓缩病毒(0次幂)这两幅来初步判断病毒是否包的好以及浓缩效果大致如何。
如果24孔板1个孔加了200ul原液都没多少亮的,那就别玩了,重包吧。理论上应该100%亮。
我们40ml浓缩到200-400ul,大概是浓缩100倍左右,除去损耗和其他潜在的问题,我加2.5ul浓缩病毒应该和200ul左右病毒原液亮度差不多,这样说明浓缩成功。
然后,我们看,随着稀释倍数的逐渐增加,感染上(被点亮)的细胞数和亮度明显减少。关键的来了,取这样的孔来计算滴度:感染效率看起来大概1%-5%左右的!效率太高的(>10%)不一定一个亮的细胞对应一个病毒(可能多个病毒攻击了一个细胞),效率太低的(<1%)你选的视野可能不具有代表性(有的视野有好几颗亮的,有的视野完全没有)。
估算该孔含有的病毒颗粒数x=(3-5个视野内亮点的平均个数)*(24孔板与视野直径比的平方)
估算浓缩病毒的滴度y= x*稀释倍数*(1000ul/加进去的原始浓缩病毒体积)
比如,上图中,第二个图我看亮的密度大概在1-5%之间,所以用这个来算滴度。图里大概有30个左右亮点,就算几个视野的平均亮点个数为30个好了。。
然后,我用的10x物镜看的,恰好眼睛下面看,6个视野直径=24孔板直径,也就是说,面积比应该是1:36;
那么这个孔里含有的病毒颗粒数=30*36=1e3个;
然后,这个孔是2.5ul的浓缩病毒被稀释了10的3次幂,那么,原本的2.5ul浓缩液就应该有1e6这么多颗粒数;
最后,换算成1ml的颗粒数,(1000ul/2.5ul=400),那么,滴度应该为4e8。
我们最近做的,用这套系统最好的,5皿细胞收2次产了大概7e9的病毒。其中需要注意的是,数荧光个数的时候,太接近的亮点只能算一个,因为感染后养72h的时候细胞在分裂;很暗的亮点不要忽略,要计算进去。
以上。有什么问题可以站短我。。。
最后编辑于 2018-12-18 · 浏览 2.7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