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距289品种大限还剩9.7个月,回顾一下去年4月份文章:一致性评价众生相

医疗行业从业者 · 最后编辑于 2018-04-11 · IP 上海上海
3122 浏览
这个帖子发布于 7 年零 144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一致性评价众生相

原创 2017-04-14  叮 当 马    医 药 信 息 新 药 开 发

制药企业:都是我的错,让我赎这罪


img

2015年7月22日-2016年1月:企业被勒令撤回,损失惨重,棒子打在企业身上,哭死;2015年7月-至今:新旧科技公司纷纷变成一致性评价专业公司,从2015年下半年到2016年上半年的门可罗雀到2016年下半年开始接单到手软,还是各企业买单。

2016年1月-2016年12月:迷茫的企业花钱参加各种培训和论坛,羊毛还是在企业身上;

2016年1月-至今:一致性评价倒计时,企业的紧箍咒越来越疼,挑着钱去找基地,高管卷起铺盖到实验室督战,企业的钱流得像血,但不流,这娃生不出来。

现在-将来:宝宝心里苦啊,流着眼泪装坚强,但愿大限过后是晴朗的天。


科技公司:冰火两重天

这次的风暴,不亚于2007年,不少资金链跟不上的小科技公司纷纷关门,能够缓过劲的赶紧报大腿,报不上的被迫转型,不管以前做什么的,都开始承接一致性评价。但也带来了一个好现象,就是洗牌的过程中,准入门槛和研发水平都有提高,包括以前不愿意回来的真正带着技术的海归团队们,配套着MAH的脚步,逐渐实现自己的产品上市梦想。各种新兴科技公司,如雨后春笋,青春逼人。盛极而衰,触底反弹,又是一个周期。

特别需要重点提的是卖上海的房,创一致性评价的科技公司,精神可嘉,鼓舞人心,在一片房事之声中是一股淳淳的清流。(2018-04-11 见到该位创业者——山东则正医药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贺敦伟先生,钦佩!

除了原来专做技术转让、批件公司转成一致性评价公司,还有突然就转型的,有从中间体公司、从咨询公司、从进出口公司转型的,还有从辅料公司转的。专接BE的公司和生物样本检测公司,也多了不少。

img


会议公司:迎来一波行情

要说2016年谁最火?那肯定是会议公司,当然也有生意好和生意略差的。反正政策一波接一波,几个解读就能组织一群人学习,解读而已又不用负法律责任,比起苦哈哈做一个品种可容易多了。

但到了2017年,会议的热度明显冷却,原因在于:

发文力度小了,可解读的不太多了;

一致性评价任务是生死状,其他皆可抛;

企业感受到了寒冬,预算缩编了;

去年搞成审美疲劳了。

至于下一波行情,又将是哪个?那些某协会,某优某恒的,你们还好吗?


有钱买不来品种的平安

临床基地同学跟我吐槽,医院旁边的快捷酒店住了不少蹲点的公司高管,搞得他们也鸭梨山大。其实高管在不在哪里,和BE成功与否,没有直接关系。还有土豪企业,一个品种连做好几次预BE未果的。BE的成功率在那里,不多不少,总有成功不了的。

民企小老板心里苦,一年辛辛苦苦多收了三五百万,1个BE都不够,还可能打了水漂,烧个高香保平安吧。


研发负责人:裂变的痛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此处省略1000字。江苏有家研发企业负责人说过:现在单位的一致性评价搞得头很大,跳槽也没用,哪里都在搞一致性评价,只是从一个坑掉到另外一个坑而已。

从历史时期的一个小研究所一年出几百个批文到现在一个大研究所一年都出不来一个批文,研发人员在经历从操作工到科学家的转变,只是这个转变是伴随着高压力高负荷和高痛感,一下子有点受不了而已,只是,无处可逃。


除了,让我们期待明天会更好~~~


一致性评价众生相.pdf (689 KB)
4 1 5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4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