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61岁男子 ,空腹饮酒服用二甲双胍,剑突下闷痛4 h、恶心呕吐1 h(已公布答案)

发布于 2017-11-28 · IP 浙江浙江
2.5 万 浏览
这个帖子发布于 7 年零 333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患者男,61岁,因剑突下闷痛4 h、恶心呕吐1 h,于2013年 7月28日4:35入住我院内分泌科。


患者于 8 年前诊断为糖尿病,长期口服二甲双胍 (850 mg、2次/d),空腹血糖控制在 6 mmol/L左右,非空腹血糖控制在8 mmol/L左右。


入院前 (7月27日晚)患者空腹饮 52 度白酒约 400 ml 后 30 min 左 右服用二甲双胍 850 mg,约 4 h后出现剑突下闷痛不适,疼痛呈持续性, 可忍受,未放射至腰背部,伴心悸,余无不适。


 1 h前患者出现恶心并呕吐2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每次约100 ml, 为非喷射性。

患者饮酒 40年,每日饮酒量约 100 ml。 

患者于2007年诊断为髙血压,平素服用氯沙坦钾氢氯噻嗪   (每片含氣沙坦钾50 mg、氢氯噻嗪12.5 mg)l片、1次/d,血 压控制可。既往无食物、药物过敏史。

   

入院体格检査:

体温36.7 心率111次/min,呼吸23次/ min,血压 141/94 mmHg( 1 mmHg = 0. 133 kPa),体重指数 24.8 kg/m2。急性面容,面色潮红,足背动脉搏动较弱,余未 见异常。


实验室检查:


WBC 11.9 xl0^9/L  ,中性粒细胞0.94,   RBC 4. 2 x 10^12/L,  血钾2. 7 mmol/L,   血纳 133 mmol/L,    pH 7. 16,  乳酸 15.0 mmol/L (参考值为0.5 -2.0 mmol/L),剩余碱-12. 6 mmol/L,   碳酸氢盐15 mmol/L,   空腹葡萄糖2. 1 mmol/L;   尿素9. 9 mmol/L,    Scr 114 mol/L,    eGFR 57. 9 ml/ (min - 1.73 m2) ,   ALT43 U/L,AST59 U/L,   淀粉酶209 U/L;    尿_体(++)。


你的诊断是什么?

接下来如何治疗?

————分割线————


 

入院诊断:

2 型糖尿病,糖尿病乳酸酸中毒 (lactic acidosis ,LA);酒精过量,急性胃炎; 低钾血症; 原发性   髙血压 2 级 (极髙危)。

入院当日给予吸氧,10% 氯化钾溶 液 20 mL 口服、3 次/d, 10% 氯化钾注射液 10 mL 加人 5% 葡 萄糖注射液 500 mL 静脉滴注,0.9% 氯化钠注射液 500 mL 静脉滴注,5% 碳酸氢钠 250 mL 静脉滴注,并将降糖方案改为罗格列酮 4  mg 口服、1 次/d。入院 2 h 后复查,pH 7. 34, 乳 酸 9. 2 mmol/L, 剩余碱 -3.5 mmol/L, 碳酸氢盐 22 mmol/L。继续予以纠酸、补液、吸氧、补钾等对症处理。

入院 8 h 后复查,pH 7. 41, 乳酸 3. 3 mmol/L, 剩余碱 1.7 mmol/L, 碳酸氢盐 27 mmol/L。人院 18 h 后患者剑突下闷痛明显减轻,未再出现恶心、呕吐,复查示血钾 4. 6 mmolL,pH 7. 41, 乳酸 1.8 mmolL,剩余碱 2. 3 mmol/L, 碳酸氢盐 27 mmol/L。 患者未有明显不适,但血常规、电解质等实验室指标还未完全恢复正常,遂继续住院治疗。 

7月30日复查, WBC 6.48* 109/L,中性粒细胞 0. 66, RBC  4. 59 x 1012 /L,血钾 3. 6mmol/L, 血钠 144 mmol/L。

7 月 31 日患者病情平稳 ,无其他不适 ,准予出院。 出院后继续罗格列酮 4 mg 口服、 1 次 /d。

讨论 

本例患者在空腹大量饮酒后服用二甲双胍,   4 h 后出现剑突下闷痛不适、恶心呕吐,给予纠酸、补液、吸、补 钾 、补糖等综合对症治疗, 3 d 后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 考虑 该不良反应为空腹饮酒后服用二甲双胍所致。

二甲双胍主要用于 2 型糖尿病的治疗,尤其适用于肥胖 型糖尿病患者。

 该药通过抑制肠壁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 、增强外周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抑制糖原异生、提高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等环节降低血糖,其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消化不良及头痛。 LA 为二甲 双胍最严重且罕见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约为 0.003% 。

二甲双胍每日最大推荐剂量为 2550 mg, 最佳剂量为 2 000,超剂量服用可致 LA 甚至死亡 W。 该药引发 LA 的机制目前尚未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 ( 1 ) 二甲双胍使无酵解增加 ,肝脏乳酸生成增多。(2) 二甲双胍抑制糖原异生,减少乳酸消 耗。(3) 大量二甲双胍产生负性肌力作用,心输出量减少, 导致乳酸清除率降低。 

因二甲双胍主要经肾小管排泄,当 eGFR < 45 ml ( mino 1. 73m2  ), 男性 Scr 为 1.5 mg/dl ( 132mmol/L ) ,女性 Scr 为 1.5 mg/dl (124 mmolL) 时应禁止服用 。 

本例患者二甲双胍剂量合适 ,肾功能正常 ,可除外因过量服药或排泄障碍致 LA 发生的可能。

已证实乙醇有增加乳酸生成的作用。长期饮酒不仅可造成肝功能不全引起乳酸堆积,还可能导致维生素 A 及 维生素 H 摄入不足 。 维生素 B1 和维生素 H 为丙酮酸脱氢酶 (pyruvate dehydrogenase,PDH) 的辅酶, PDH 催化丙酮酸转变为乙酰辅酶 A,所以此二者的缺乏最终可造成丙酮酸增多及乳酸生成增加。

乙醇除了直接导致乳酸生成增多,还 由于其利尿特性减少血容量,当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症状时, 很可能发生组织灌注不足甚至低容性休克, 加重酸中毒。

本例患者人院前有长期二甲双胍与酒精暴露史, 但此前   并未发生 LA。此次不良反应的发生除考虑酒精摄入童增大 外,还可能与患者空腹饮酒和服药有关。

在丙酮酸大量转换为乳酸后, 不仅酸中毒风险增大, 还会导致低血糖的发生 (本例患者人院时血糖仅为 2. 1 mmol/L)。低血糖发生的机制 可能为:(1) 进入糖原异生途径的丙酮酸减少。(2) 未进 食任何碳水化合物导致糖原大童消耗。(3) 乙醇对参与糖 原异生过程酶的直接抑制作用。

当患者缺乏碳水化合物的 补充又并发低血糖, 体内糖原耗竭,脂肪分解增加往往伴随氧化不全,产生过多酮体。过多酮体蓄积于体内,致使血液   酸化,加重酸中毒。同时,伴随脂肪动员的缺氧状态也可能 引起或加重 LA。

本例患者入院后恢复迅速,主要与以下几点有关。

(1) 明确诊断快。

(2) 迅速补足血容量。补足血容量可起到升压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减少乳酸产生。补液量一般在第 1 个 24 h 达到 4000~5 000 mL(本例达到了 4 130 mL),严重者可达 6000 ~8000 mL,甚至还可静脉注射亚甲蓝促使乳酸氧化为丙酮酸。

(3) 限制性补充碳酸氢钠以纠正酸中毒。碳 酸氢钠虽可改善外周血 pH, 但大剂量碳酸氢钠可使 C02 生 成增多,导致胞内 pH 下降, 无氧酵解增多,最终可引起血钠增髙, 血渗透压增髙,容量负荷过重, 还会增加细胞膜对二甲 双胍的通透性,增加乳酸的产生加重酸中毒。

所以目 前一般主张在 pH <7.0 时小剂量静脉滴注碳酸氢钠,直至 pH 上升至 7.2。难治性的重症患者还可采用对血流动力学 影响较小的连续血液净化来清除蓄积的乳酸及其他炎性介 质,有效纠正酸中毒

(4)患者本次人院前长期随访肾功 能,各项指标无异常。

LA 的治疗主要是综合支持治疗,然而防止其发生更为重要。

二甲双胍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发生 LA 的概率极小,需警惕的是共存髙危因素及不恰当使用。

糖尿病优质病例合集
2684 讨论
2型糖尿病 (562)
糖尿病性乳酸性酸中毒 (1)
纠错
39 263 47
同行评议(0)
已评议
不开通精选
开通精选
精选已授权,待上线
评议结果暂未公布
参与评议
去邀请
NaN
病例完整NaN
临床实用NaN
诊疗科学NaN
学术价值NaN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39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