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梅毒血清固定的中医药处理
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 范瑞强
自从《梅毒血清固定临床处理专家共识》一文在《中华皮肤科杂志》第11期登载后,引起了业内较大反响。很多读者希望更多的了解中医对梅毒血清固定的认识和辅助处理方法。以下谈谈我个人的见解:
梅毒血清固定是在梅毒防治过程中出现的一个临床问题。由于目前国内外对梅毒血清固定的定义还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认识,对它的形成机制和危害转归也不完全了解,所以如何处理更是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
根据中医的理论,梅毒血清固定的病因病机主要是正气不足,邪毒内蕴,正虚邪恋。治疗原则是补脾益气,利湿解毒,扶正祛邪。临床上可分为湿毒内蕴和脾肾不足二个证型用中医药辅助治疗。
湿毒内蕴证患者体质偏实,可有口干口苦,大便干结或粘滞不畅,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数或滑。治疗宜利湿清热解毒为主,佐以健脾,可用:土茯苓30克、茵陈30克、蒲公英15克、金银花15克、白花蛇舌草20克,黄芪15克、白术15克、薏苡仁30克、甘草10克,每天一剂,水煎服。连服28天为一疗程。
脾肾不足证患者体质偏虚,可有口淡胃纳差,失眠多梦,大便溏稀,小便清长,舌质淡或淡红,苔白,脉细或弦细。治疗宜补益脾肾为主,佐以利湿解毒,可用:黄芪30克、黄精30克、白术15克、党参15克、灵芝15克,炒薏苡仁30克、茯苓15克、山药15克、茵陈15克、炙甘草10克,每天一剂,水煎服。连续服用28天为一疗程。
以上方药现代药理学研究有调节免疫和抑菌作用,亦可应用于西医规范驱梅治疗期间的辅助治疗。如何应用中医药协同(辅助)西药规范驱梅治疗,加速梅毒血清转阴及减少梅毒血清固定形成是今后一个有意义的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