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淋巴结

发布于 2005-04-26 · 浏览 5543 · IP 河南河南
这个帖子发布于 20 年零 37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淋巴结疾病的超声表现(1)
大纲
l  淋巴结的组织解剖学
l  正常各部位的淋巴结
l  正常各部位淋巴结的超声所见
l  炎症时的淋巴结
l  淋巴瘤
l  肿瘤转移侵犯的淋巴结
l  几种特殊疾病的淋巴结表现

淋巴结的组织解剖学特点(1)

全身各部位的淋巴结
(一)头部的淋巴管和淋巴结
头部的淋巴结多位于头颈交界处呈环状排列。
l  1. 枕淋巴结 位于枕部皮下,收纳枕、项部淋巴管。
l  2.乳突淋巴结 在耳后皮下,收纳颅顶及耳廓后面的淋巴管。
l  3.腮腺淋巴结 位于腮腺表面及实质内,收纳耳廓、外耳道和腮腺及其附近的淋 巴管。
l   4.下颌下淋巴结 位于下颌下腺附近,收纳颜面和口腔的淋巴管。颜面大部分淋巴管直接或间接注入下颌下淋巴结,故颜面部炎症常引起该淋巴结肿大。
l  5.颏下淋巴结 位于颏下部,收纳颏部、下唇内侧面和舌尖等处的淋巴管。 上述淋巴结的输出管均注入颈外侧浅淋巴结和颈外侧深淋巴结

(二) 颈部的淋巴结
l  1. 颈前淋巴结 位于颈部前方,收纳喉、甲状腺和气管颈段的淋 巴管,其输出管注入颈外侧深淋巴结。
l  2. 颈外侧淋巴结 可分为浅、深两群:

(1)颈外侧浅淋巴结:
沿颈外静脉排列,在胸锁乳突肌浅面,收纳颈浅部及头部的淋巴管,其输出管注入颈外侧深淋巴结。
该淋巴结群是颈部淋巴结核的好发部位。

(2)颈外侧深淋巴结:
沿颈内静脉排列,数目较多,其上端位于鼻咽部后方的称咽后淋巴结,下端除位于颈内静脉下段周围外,还有沿锁骨下血管排列的锁骨上淋巴结。
胃癌或食管癌患者有时癌细胞经胸导管由颈干逆行转移到左锁骨上淋巴结,可触到肿大淋巴结
颈外侧深淋巴结直接或间接接受头颈部诸淋巴结的输入管,以及胸壁上部等处的淋巴管,
其输出管合成颈干,左侧者注入胸导管,右侧者注入右淋巴导管。颈干汇入淋巴管处通常缺乏瓣膜。
正常下颌下淋巴结[S/L可以>0.5]
颈部:正常淋巴结

Normal cervical node
l  有点扁平的低回声结构和变化较多的脐门脂肪。
l  有脐门血管或没有。
上肢的淋巴管和淋巴结
l  手尺侧半和前壁尺侧半的浅淋巴管,沿贵要静脉上行注入肱骨内上髁上方的肘淋巴结,其输出管注入腋淋巴结。手和前臂的桡侧及臂部浅淋巴管,沿头静脉上行,注入腋淋巴结。上肢深淋巴管伴深部血管而行,注入腋淋巴结。
腋淋巴结 位于腋窝内,约为20~30个,可分为5群。
1、 外侧淋巴结 沿腋静脉排列,收纳上肢浅、深淋巴管。
2、 胸肌淋巴结 沿胸外侧血管排列,收纳胸、脐以上腹前外侧壁浅淋巴管和乳 房外侧的淋巴管。
3、 肩胛下淋巴结 在腋窝后壁沿肩胛下血管排列,收纳项、背部淋巴管。
4、 中央淋巴结 位于腋窝中央脂肪组织内,收纳上述3群淋巴结的输出管。
5、 腋尖淋巴结 沿腋静脉近侧段排列,收纳中央淋巴结的输出管,伴头静脉走 行的淋巴管和乳房上部淋巴管,其输出管组成锁骨下干,左侧者注入胸导管右侧者注入右淋巴导管。
正常腋窝淋巴结

胸部的淋巴管和淋巴结

胸壁的淋巴结
胸壁的浅淋巴管注入腋淋巴结,
深淋巴管分别注入胸骨旁淋巴结
和肋间淋巴结。
胸骨旁淋巴结:沿胸廓内血管排列。
肋间淋 巴 结:在肋头附近,沿肋间后动、静脉排列。

乳房的淋巴引流
l  以乳头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排列
l  乳房外侧部的淋巴管入胸 肌淋巴结;
l  乳房上部的淋巴管,注入腋尖淋巴结
l  乳房内侧部浅淋巴管与对侧交通,深淋巴管注入胸骨旁淋巴结;
l  乳房下内侧淋巴管注入膈上淋巴结(前组)。
l  乳房感染或癌细胞转移,可沿上述途径扩散。

胸腔器官的淋巴结
1.肺、支气管和气管的淋巴结 数目较多,按其淋巴引流顺序分为以 下诸群。在肺内沿支气管和肺动脉分支排列的称肺淋巴结,接受肺的淋巴管,其输出管注入肺门处的支气管肺门淋巴结(肺门淋巴结)。支气管肺门淋巴结的输出管注入气管杈周围的气管支气管淋巴结,其输出管注入气管周围的气管旁淋巴结。气管旁淋巴结的输出管与纵隔前淋巴结的输出管,组成支气管纵隔干,左侧者注入胸导管,右侧者注入右淋巴导管。

2. 纵隔前淋巴结 位于大血管和心包的前方,收纳胸腺、心包、心等器官的淋巴 管。其输出管参与组成支气管纵隔干。
3. 纵隔后淋巴结 在食管及胸主动脉前方,收纳食管和胸主动脉的淋巴管,其输 出管多直接注入胸导

腹部的淋巴管和淋巴结
一)腹壁的淋巴管和淋巴结
l  腹前壁脐平面以上的浅、深淋巴管,分别注入腋和胸骨旁淋巴结;脐平面以下注入 腹股沟浅和髂外淋巴结。腹后壁的深淋巴管注入腰淋巴结)。腰淋巴结位于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周围,数目较多,除收纳腹后壁淋巴管外,尚接受腹腔成对器官以及髂总淋巴结的输出管。腰淋巴结的输出管合成左、右腰干注入乳糜池。
二)腹腔器官淋巴管和淋巴结
l  腹腔成对器官如肾、肾上腺等的淋巴管注入腰淋巴结。
l  不成对器官,如肝、胃、肠 等的淋巴管先注入各器官附近的淋巴结,然后分别注入沿腹腔干和肠系膜上、下动脉根部排列的腹腔淋巴结,肠系膜上淋巴结和肠系膜下淋巴结。

l  1. 腹腔淋巴结 沿腹腔干及其分支排列),包括胃左、胃右淋巴结,胃 网膜左、胃网膜右淋巴结,幽门淋巴结,肝淋巴结,胰淋巴结,脾淋巴结等。各淋巴结沿同名血管排列,收纳相应器官的淋巴管,各淋巴结的输出管注入腹腔淋巴结。
l  2. 肠系膜上淋巴结 沿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分支排列。包括肠系膜淋巴 结约有200多个,位于肠系膜两层之间,收纳空、回肠及十二指肠的淋巴,这些淋巴内含经小肠绒毛吸收高度乳化的脂肪微粒,呈乳白色又称乳糜管;此外还有回结肠淋巴结,右结肠淋巴结和中结肠淋巴结,它们收纳各自附近器官的淋巴管。上述各淋巴结的输出管注入肠系膜上淋巴结。

l  3. 肠系膜下淋巴结 沿肠系膜下动脉及其分支排列。即有左结肠淋巴结、乙状结 肠淋巴结和直肠上淋巴结,它们收纳各自附近器官的淋巴管。上述各淋巴结的输出管注入肠系膜下淋巴结。 腹腔淋巴结和肠系膜上、下淋巴结的输出管汇合成一条肠干,注入乳糜池

腹腔淋巴结--包括肠系膜淋巴结
正常的腹腔和肠系膜淋巴结在超声下应该是看不到的,有一些小儿可以见到一些略大的淋巴结但无明显的疾病证据,考虑与肠道寄生虫有一定的关系,随后我们还要讨论到.总之,只要看到腹腔肿大的淋巴结应
仔细寻找可能存在的异常情况

盆部的淋巴管和淋巴结
1. 髂外淋巴结 沿髂外动脉排列,收纳腹股沟浅、深淋巴结的输出管,以及膀胱、 前列腺或子宫颈、阴道上段等处的淋巴管。其输出管注入髂总淋巴结。
2. 髂内淋巴结 沿髂内动脉排列,收纳盆腔脏器、会阴及臀部的淋巴管。其输出 管注入髂总淋巴结。
3. 髂总淋巴结 沿髂总动脉排列,收纳髂内、外淋巴结和骶淋巴结(骶骨前面) 的输出管,其输出管注入腰淋巴结。

下肢的淋巴管和淋巴结
1. 腘淋巴结 位于腘窝内,收纳足外侧缘及小腿后外侧的浅淋巴管和足与小腿的 深淋巴管,其输出管注入腹股沟深淋巴结。
2. 腹股沟浅淋巴结 分为上、下2群。上群排列于腹沟韧带下方并与其平行,收 纳会阴部、外生殖器、臀部和腹前壁下部的浅淋巴管;下群沿大隐静脉末端纵行排列,收集足内侧部小腿前内侧以及大腿的浅淋巴管,其输出管注入腹股沟深淋巴结。
3. 腹股沟深淋巴结 位于股静脉根部,收纳腹股沟浅淋巴结和腘淋巴结的输出管 以及大腿的深淋巴管,其输出管注入髂外淋巴结。
正常的腹股沟淋巴结

正常淋巴结的特点
l  椭圆形或扁圆形,长径与横径的比值为2.
l  大小在1厘米左右或更小.
l  有核与脐的结构;自上而下至四肢逐渐明显.
l  入脐血流正常.
淋巴结检查时应注意的[观察要点]
l  大小:1—25mm. >5mm? S/L<0.5
l  形态:扁圆形
l  位置:各自特定位置
l  内部结构:脐,核,回声,囊性变,钙化等
l  脐门结构与核:存在与否,结构与位置,回声
l  被膜及周围组织情况:清晰与否,浸润与否
l  血流供应特点:有无,脐或周供与分布,移位,动力学
l  融合与否
l  增长速度:
l  原发病灶的寻找
l  肝脾情况与其他部位的淋巴结
l  对治疗的反应
异常淋巴结的判定与诊断标准
l  横径与长径之比S/L>0.5;横径SD>5—10mm
l  引流区域
l  被膜受累不清晰
l  结内回声,囊性坏死与钙化
l  血管类型:1,脐型;2,外周型;3,混合型;4,无血管型
l  阻力与波动指数:RI >0.7—0.8; PI >1.5—1.6
大小
l  标准不一,重叠严重,不能单一依赖之
l  对已识原发肿瘤的引流区淋巴结的监测
l  对治疗效果的评价

形态
l  S/L可以作为一个粗略的数据标准
l  正常淋巴结的扁圆形前面已经见过,只是颌下淋巴结可稍圆一些
l  有病变的或恶性的结节早期可以稍扁一些
l  圆形淋巴结不管大小一般都视为异常
l  特殊的局部形态提示局部的病变。古怪的皮质增生提示肿瘤的局部侵润

边界情况
l  正常淋巴结与周围组织界限可以不清晰,是由于两者的声阻抗差别小[前面已见]
l  反应性肿大的淋巴结边界也可以不很清晰,周围炎症反应?
l  结核的边界可以不清,周围组织水肿和炎性渗出
l  恶性结节边界不清是由于囊外扩散浸润
l  一般恶性结节边界清晰锐利。瘤细胞浸润,脂肪减少内外声阻抗差大。

脐的回声与结构
l  高或略高回声结构深入结内髓质并与外界软组织相连,
l  正常淋巴结86%可见到。疾病早期和一些个别疾病。
l  转移,淋巴瘤,结核等多数疾病的淋巴结髓质被破坏而使该结构消失

回声强度
l  正常,淋巴瘤,结核和大部分转移癌的淋巴结实质呈现低回声
l  甲状腺乳头状癌和骨肿瘤病人可以表现强回声甚至骨化。
l  一些肿瘤的淋巴结内还可以出现不同类型的回声结节

结内坏死囊性变
l  凝固性坏死
l  液性坏死,常见于:TB和鳞状上皮癌,甲状腺乳头状腺癌

钙化类型
1,点状[实质或/和周边];2,斑状;3,实体状

浓密型钙化见于[早先的肉芽肿性感染]
Dense calcification involving the complete or almost complete volume of an abnormal node is characteristic of previous granulomatous infection.
蛋壳样钙化
Eggshell calcification underlying the node periphery, sometimes assuming a ring-like appearance are most often seen in patients with silicosis, coal workers pneumoconiosis, sarcoidosis and tuberculosis. It may be observed in Hodgkins disease following radiation therapy and has been reported in Castlemans disease, blastomycosis[芽生菌病], histoplasmosis[组织胞浆菌病] and amyloidosis[淀粉样变性病] thoracic.
点状,模糊,云雾状钙化
Stippled, faint and cloud-like calcifications are more suggestive of neoplasm.

血管类型:
1,脐型或中心型;2,混合型;3,斑点型;4外周型;
5,无血管型
血管类型:
l  正常或反应性淋巴结倾向于脐或中心型血管分布,或者无血管型;未发现外周血管分布,若发现有,应高度怀疑恶性病变
l  转移结节常表现为外周和混合型血管分布
l  淋巴瘤的结节突出表现为混合型血管分布
l  结核可表现出各种类型的血管分布,但血管移位和无血管为其特征,与结内的囊性坏俎有关联

l  Malignant lesions were characterized by patterns of mixed (47%), spotted (20%), or peripheral type (11%). When vascular pattern (nonhilar type) and vascularity index(the density of vascular signals ) (maximum 0.09) were combined, the specificity for diagnosing malignant lymphadenopathy was as high as 97%.
1,脐型或中心型

2,混合型

malignant node showing hilar + capsular vascularity

4,外周型

3,斑点型
有人把它归为外周型或混合型。
主要与仪器的分辨力或切面有关

4,无血管型

周围与附加情况
l  周围组织水肿甚至脓肿破溃
l  肿大的淋巴结成丛,积聚

淋巴瘤
l  何杰金氏病
l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常见类型:低度恶性;高度恶性.
罕见类型
肿瘤转移浸润的淋巴结
l  S/L大于或等于0.5,30%是转移
l  回声较低,中心液化>3mm多考虑恶性
l  缺乏脐结构特征
l  特征性钙化
l  周围性血供者较多。
l  血流阻力高恶性多于良性[PI>0.7RI>1.5]
l  位于原发病变的引流途径上

炎症时的淋巴结肿大
l  临床特点
l  体积可大。S/L可大于0.5,约占40%
l  多具备脐血管和中心型血管特征
l  血流速度可以增高,但阻力不高
l  原发病灶的特点和局部表现
l  其他特征性改变
反应性淋巴结肿大[炎症]

炎性淋巴结与癌引流区反应性增生的比较
癌引流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与癌转移早期的比较
l  结内癌细胞或癌细胞灶
l  免疫组化
l  细胞核DNA含量测定
l  看看结构上有何不同??
     [回顾前边所述]

几种特殊疾病的淋巴结表现
l  结核
l  猫抓病
l  Castleman病
结核
l  皮质不均匀的增宽,髓质强回声消失或变形、移位,门部偏离中心,L/S〈2,可见数个淋巴结融合的现象 ,易液化 内可见钙化等特点

猫抓病
l  常常有被猫抓咬或密切接触猫的病史,一般在3~7d后在抓咬处局部出现皮肤非化脓性炎症,如红斑或丘疹;继之出现头面部肉芽肿性或化脓性淋巴结病变。主要全身表现有低热、头痛、寒战、全身乏力、不适、厌食、恶心或呕吐等

Castleman病
l  巨大淋巴结增生症(血管滤泡性增生),分透明血管型和浆细胞型

临床意义
l  了解淋巴结的反应
l  判定淋巴结肿大的性质
l  确定诊断的可能性
l  决定疾病的治疗方式
l  手术的术式与范围
l  幸存率的估计
l  治疗效果的评价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5543

2 74 6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2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