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Capecitabine在鼻咽癌中的应用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IP 湖北湖北
943 浏览
这个帖子发布于 20 年零 154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Capecitabine(Xeloda, Hoffmann-La Roche, Inc. Nutley,NJ)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用于口服的模仿连续静脉灌注5–Fu的氟脲嘧啶类药物。在口服Capecitabine 单药化疗的Ⅰ期研究中,与5-Fu相比,Capecitabine 获得稳定的、更高的肿瘤对血浆药物浓度比,加上口服的便利,更好的生物效能,口服Capecitabine 成为一种代替静脉灌注5-Fu很好的替代方案。Capecitabine 做为FUDR的前体药物,口服后以原型通过肠粘膜,再顺序经过三种酶的代谢,最终借助肿瘤细胞内特异性升高的胸腺嘧啶磷酸化酶(TP酶)转变为5–Fu而发挥作用。因此该药既避免了在血浆和肠道内产生大量的5–Fu从而减少了副反应的发生,又极大的提高了治疗的靶向性。TP酶在肿瘤组织中的特异性升高在试验动物及临床试验中业已证实,进一步的试验表明:许多化疗药物和X射线能提高肿瘤组织中TP酶的表达,在与Capecitabine同时应用时,Capecitabine有很好的协同作用,疗效提高。这为Capecitabine的临床应用开辟了广阔前景。
在鼻咽癌患者放疗开始后1至3天内开始口服Capecitabine,起始剂量为700㎎/(㎡·d)-1,共分为700㎎/(㎡·d)-1,900㎎/(㎡·d)-1,1100㎎/(㎡·d)-1,1300㎎/(㎡·d)-1,1500㎎/(㎡·d)-1,1700㎎/(㎡·d)-1,1900㎎/(㎡·d)-1,2100㎎/(㎡·d)-1,2300㎎/(㎡·d)-1,2500㎎/(㎡·d)-1共10个剂量组,每个剂量组之间剂量相差200㎎/㎡/d。每个剂量组3个病例,出现剂量限制性毒性反应反应剂量组追加3个病例。并在更高剂量组予以验证。14天内每天分两次口服,之后继以7天的休息,休息结束再开始第二疗程共42天。在第一个剂量组中三分之二的患者服完化疗疗程且无3级毒副反应时,开始下一剂量的治疗。调整用药办法:1,2级毒副反应以无需调整用药。3级反应(除3级口腔炎,皮肤炎外)第一次出现,停止治疗,直至恢复至0-1级水平,再按原剂量75%治疗,第二次出现,停止治疗,直至恢复至0-1 级水平,再按原剂量50%治疗,第3次出现永久停止治疗。
放射源采用Co60 γ线或6-8MV高能X线为体外照射源,以等中心外照射为主。照射范围包括鼻咽、颅底和颈部。原发灶的照射以双耳前野为主,采用面颈联合野加面颈分野、低熔点铅挡块以及不变体位的等中心照射技术,颈部转移灶使用颈前切线野加双颈侧垂直野照射技术。常规使用连续放射技术,每次2Gy ,2Gy /天,每周五次 ,鼻咽剂量66-70Gy/6.5-7周,第一段36-40 Gy/3.5-4周,第二段26-30 Gy/2.5-3周;转移淋巴结剂量56-60Gy/5.5-6周,对于淋巴结阴性的患者,颈部剂量达50 Gy/5.5-6周预防剂量。
大多数患者对于Capecitabine与放疗同时期进行耐受良好,很少出现严重的毒副反应。患者中最多见的毒副反应是口腔炎及皮肤炎,发生率均为94.3%,3级的毒副反应也比较多见,均为22.9%,但无患者因此而影响治疗。虽然随Capecitabine剂量逐渐增加,口腔炎及皮肤炎的发生、严重的损伤有增多趋势,但统计学分析显示,高、低剂量组的毒副反应差别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血液学毒性反应方面,Capecitabine可以说相当安全。手足综合症的出现只有25.7%。
结果,对接受治疗的患者短期随访中,有效率达到100%,完全缓解率(CR)达到68.6%。部分缓解率(PR)达到31.4。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化疗中, Capecitabine在肿瘤化疗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而且有可能实现治疗的个体化。



5 2 1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5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