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原创】《做别人不愿做的研究》读后感

发布于 2013-07-01 · 浏览 6882 · IP 浙江浙江
这个帖子发布于 11 年零 317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做别人不愿做的研究》读后感




2013-06-02


健康报2013-05-22,载文北京地坛医院皓东教授的文章做别人不愿做的研究。真是一文人生哲学课,对年轻的医院药师应该也有很好的启示她的文章一直走在前沿,本人对她很敬重,也听过她学术报告,非常精彩。

文章开埸,她引用阿里巴巴集团马云的话:在当今世界上,要做得比别人好太难了。因为技术已经很透明了,你做得到的,别人也不难做到。但是现在选择别人不愿意做、别人看不起的事,我觉得还是有戏的。”

这话对临床药师也太适用了。试想,一个医院,几十个临床科室,这些临床第一线的医生护士,天天在本专业的圈子里摸爬滚打,可算是“千锤百炼”,什么样的怪事没见过!你一个非该专业的临床药师,要在该专业层面与他们较真,怎么可能会走在他们前面!但,他们也有遇到难题的时候。

1,药物过敏,病人无药可选时想到临床药学

这是本人最常见的。病人对他们常用的药物都过敏,现在是无药可选了,想到临床药师。这时,临床药师不是坐在办公室里接电话,而且要深入临床,和病人及家属进行详情的、面对面的既往史调查研究,了解他的前期用药的时间、药品名称、剂量、不良反应表现、处置方式、处置结果、后期结果、家属史情况、当前病情分析,当前用药的必要性和可能的几种模式、可能的结果、病人的可能风险、医生的可能风险、有几种预防模式(如必要时重复皮试,生理盐水对照,判断真阳性还是假阳性。选用既敏感,又是最轻度表现的抗菌药)、病人和家属需要理解和配合的几个方面等等。

把这方面的基本情况介绍解释透彻,使病人和家属能较全面的理解当前医务人员所面临的治疗困境-----病必须治,但医生也是在走“钢丝”。在了解病人既往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情况时,提示医生坚决不能再用这类药,如引起休克、喉头水肿、剥脱性皮炎,等等的药物。同时在配制过程,随配随用,减少药物分解;不配伍其他无谓的药物,减少药物相互作用的概率;在使用过程中加强观察,特别是开始的前半小时;尽可能用原研产品,因原研发药必竟质量水平和仿制品是不能等同而言的。作好应急抢救准备工作。---

和患者进行这种类型的沟通,需要时间,更需要耐心,和深刻的知识沉垫,能让患者读懂你所谈的真正含义,从心底里能理解。这样,即使在出现不良反应时,也能较好处理不良后果。同时,临床药师也应该继续关注在后续的治疗中真实的临床表现,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即使没有不良反应,对患者和家属也是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对内在的免疫系统也起到正面作用。

各临床科室经常会有这类病人来邀请会诊。

2,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药物相互作用有体内和体外之分,而体外更为直观,更易激化医患矛盾。突出典型的表现是输液过程的药物相互作用,往往是病人或家属发现在前,如药液出现混浊、变色、沉淀,输液过程滴速变慢,停止下滴,等。而护理线的年轻护士往往解释不了,这些现象是散在的,隅发的。患者及家属心理恐惧情绪迅速膨胀。

本人早已关注到这种影响医患关系的急需课题,已研究了几十年,目前已积累文献3180余篇,基本上反映了国内的药物注射剂相互作用的基本面貌,汇总在省医学继续教育教材中。

而各地屡次报告屡次发生同一事件的情况,更是层出不穷。这反映了全国各医院的研究和普及工作很不平衡。

这种工作研究的起始点是临床一线的护士观察的个例报告,而大量的个例仍然是没有报告,和输液瓶一起作为废物丢弃到垃圾箱里去了,至多是嘴巴上咕嘟一声。以至没有起到对后人的警示作用。

例1,四川华西医院SICU刘光娣等报告[1]:《埃索美拉唑钠与维生素B 6存在配伍禁忌》一文,在全国早已研究较透彻了,从医嘱到护士执行,都显得较滞后。(见: http://www.dxy.cn/bbs/topic/25349466?keywords= 对这份医嘱的点评)

例2,福建宁德人民医院钱利锋等报告 [2],《酚磺乙胺和兰索拉唑顺序输液存在配伍禁忌》文中透露:酚磺乙胺,接输兰索拉唑,兰索拉唑瓶内液体无色变粉红色,为首次发现,未考虑配伍问题;次日,护士守护与患者一起观察,液体交接处由无色变橙色,即停液,医嘱暂停兰索拉唑组。皮管放置观察,色渐变浅红。小实验证实。

国内对质子泵抑制剂显示强碱性特性,对所有含酚羟基的还原性物质均能起碱性条件下氧化变色,研究文献已很早出现。而此文,发表于2013年4月的中国实用护理杂志,还称首次发现,未知这是药物配伍引起,说明药护专业之间的互通存在落后。见:

http://www.dxy.cn/bbs/topic/19861347?keywords=质子泵抑制剂配伍禁忌研究进展

但此文又给人很好启发的一个亮点;即发动患者或家属一起观察临床的药物相互作用 ,这正是本人所提倡的(见:如何认识易善复+5%葡萄糖液出现混浊,http://www.tzrmyy.cn/info/1376/

例3,本院也是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同样错误

本院可算是药物配伍研究较领先的部门,临床一线医生护士,无论如何,总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咨询方便程度远高于其他地区,也经常讲课。但是如下资料说明什么?

2012-06-14 下午,妇产科出现奥美拉唑+葡萄糖氯化钠,输液管内变色,病人发现。护士长说:说明书说可用葡萄糖,年轻医生大多不知道这些研究进展,明天早会一定通知。可是,过了2个月,普外科又发生类似事件。

(见:【经验】奥美拉唑+糖盐水变色。)

3,药物说明书有效,临床实际无效的临床药学

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抗菌药物有效性问题。人类斗不过细菌。目前抗菌药物在农业、畜牧业上的滥用,不亚于人类疾病治疗上滥用。

而人类疾病的细菌流行病学,各地区又不尽相同。解放军总医院刘又宁教授在全国学术会议大会上说;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ICU的资料去指导全国,哪怎么行呢?!

正是本人基于多次参加全国各种抗生素学术会议,深刻领会专家的报告,坚持对本院的细菌耐药状况作持续的跟踪统计分析,反复地研究学习临床专家的报告精神,结合用到临床实践。以至于临床科室遇到抗感染治疗难题,喜欢请本人会诊。

我早已提议过:应建立地区性的细菌耐药的流行病学调查。只要附近几个大医院细菌室每年的耐药数据作一汇总,即可综合分析,指导本地区的临床抗感染治疗,所得出的体会文章汇总,就是本地区的总结经验。

遗憾的是,即便是本院的细菌耐药性调查,也仅限于本人,真正连贯跟踪分析,用于临床实际,似乎还没见到报告,有的仅是应付检查的的短篇数据。

4,孕妇用药的科普工作

蔡教授文中说: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做的只是帮助和安慰患者及其家属。病人需要治疗,更需要的是安慰和帮助;疾病需要治愈,更重要的是预防和控制。科普是预防疾病、安慰和帮助病人战胜疾病的最好方法。

坚持了17年的孕妇安全用药研究,真是应了这句话。“是不是多管闲事?不,这是研究医患关系中自然形成的”。这是本人在苏州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大会发言中的一句话。

在目前的医患关系中,第一号敏感群体,是孕妇。她是家属体系第一号被注重关注的人物,医疗中出了一点丁的疑问,最易诱发医疗纠纷。世界上没有一个医生能打保票说:你的孩子一定健康的。而药物说明书,孕妇禁用,随处可见。有动物试验基础资料的写孕妇禁用,不清楚的,也写孕妇禁用。在1000多例的孕妇用药咨询资料中,主要的还是社会心理问题。孕妇用药咨询资料汇总,正是17年来积累的结晶(见:

【原创】孕妇用药咨询资料汇总 http://www.dxy.cn/bbs/topic/25106248

5,临床药剂学,是医院药师必修的课程

药物制剂是临床病人最后使用的形式。制剂需要辅料,生产需要设备,产品的质量稳定,需要严密的生产管理。而各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在药品质量上差异,也在所难免。最终,反映病人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监察这种差异的重任,非医院药师所能莫属。

最后,引用蔡教授话:年轻的朋友们,不要以为一些小事不值得去做。其实从小事做起,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日积月累,同样可以挖出金子! 

文献;

(略)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6882

38 44 11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38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